阅·TOD|产业先行科创驱动 苏州构筑高铁TOD新城
  发布时间:2022-01-06 09:56   来源:城市怎么办

TOD被视为“大城市病”的一剂良方,包括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都市,通过TOD模式的综合开发不仅优化了城市空间、塑造了城市形态,更提升了城市能级,提供了城市增长的经典范本。

而这一经典模式进入中国,在全球首屈一指的高铁网络叠加、大力发展“城市群”的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又创新出了“高铁TOD”理念。

本期“阅·TOD”,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代表--苏州高铁新城TOD,了解高铁TOD是如何成为城市经济产业格局变革的加速引擎。

1

从传统的城市TOD到“高铁TOD”,背后是国土空间格局的巨大变化。

新世纪以来,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我国曾掀起过一阵「高铁新城」的建设热潮,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成效,但也产生了初期规模过大、功能定位偏高、发展模式较单一、综合配套不完善以及对人口和产业吸引力不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等问题。

为此,2018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要突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

去年10月底,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还明确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要求和目标如何落地?高铁TOD是一个答案。因为,它是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组团式发展的的关键节点,相比较传统的城市TOD,其辐射半径大为拓展。

苏州高铁新城就是高铁TOD模式的典型代表。

2

苏嘉甬高铁与京沪高铁、苏湖城际与苏锡常城际于这里汇聚,形成“双十字”枢纽。作为枢纽站,苏州北站不仅能连通南北、沿海区域,成为苏州的对外门户,而且还因城际交汇形成都市圈效应,对投资、人流等起到较好的引流作用。

在这个“节点”建设苏州高铁TOD,具备了“内外双循环”的潜力:外循环——城际铁路约23分钟直抵虹桥,约4小时联动北京,吸引产业进驻;内循环——无缝对接城市内地铁、高架、快速路等微循环系统,加强了苏州城市内的自由连通。内外双循环,带动苏州高铁新城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地。

同济大学相关研究显示,当前长三角区域内有5.7万人选择跨城通勤,其中苏州-上海间占到总数的88%,他们依赖出租车-高铁-地铁这一无缝连接系统,在家和办公之间来回奔波。

而为了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浪潮当中,2020年5月“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挂牌。

全新的苏州北站规划有了质的跃升,站房面积从现有8000平方米不到扩大到25万平方米,站台规模从2台6线扩张到12台30线。不仅如此,苏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总建筑规模将达到约100万平方米,其中交通功能与站城一体开发各占一半。

未来“苏州北站综合枢纽”还将承接上海虹桥站部分功能,预留未来超级列车通道,预留沪苏循环线通道,建设一体化城市航站楼,连通虹桥机场、苏南机场与未来苏州机场,实现空铁联运。

3

当然,产业发展才是构建「站城一体」想象空间的基石,规划之初苏州高铁新城就有清晰的认识。

围绕「如何促进产业落地」,从2018年初开始,苏州高铁新城就十分注重“长三角名片”的打造: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所……此外还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联盟、上交所苏南基地、同济区块链研究院等长三角合作载体。

作为全国前三大工业城市苏州的北部枢纽,高铁新城物尽其用却也扬长避短,将枢纽资源集中利用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版图开拓上,意图构建从长三角各大高校院所衔接到苏州工厂车间的配套服务链、从研发实验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

截至目前,规划面积约28.9平方公里的苏州高铁新城,其南部建成区已耸立起近20栋高层产业楼宇,吸引注册企业接近1000家,其中研发型企业300多家,多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与中科院、985高校等联建的大院大所超20家,各类孵化、加速器近20家。

这些企业与载体,在「最困难」的2020年不仅为苏州高铁新城带来35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产值,同比增长6.1%,更完成了难能可贵的30.9%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不仅如此,上级在对苏州高铁新城进行规划时,眼光没有局限在区划内的近30平方公里,而是主动打好“融合牌”,将紧邻的相城区太平街道、渭塘镇整合考虑进来,中远期规划占地110平方公里的阳澄国际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

4

伴随着产城融合、人才聚集,如今苏州高铁新城也迎来了各项基础设施、大型配套集中落地期:建筑高度约234米的超高层酒店、约24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商业综合体、约2.7万平方米的高铁新城第二幼儿园、约3.3万平方米的中国计算机学会业务总部及学术交流中心、约30万平方米的苏州阳澄湖景区配套酒店等......

苏州高铁新城规划设计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根植深厚的历史风韵与水乡肌理,运用国际化审美绘就了一幅展开在高铁中轴线上的现代“姑苏繁华图”。

走在这里的街区中,立体连廊蜿蜒穿梭,将地块串联成一个连续的商业活力带。曲而不幽、华而不喧,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清晰可见。

在空中水景商业长街--秀河坊,以四个故事空间刻画了对苏州的认知。208米跨度的超大玻璃穹顶下,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吃苏州小面、看木刻年画、游桥下小舟、赏吴越戏音,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生活,配合叠山理水的建筑姿态......眼见、耳听、鼻息与味赏,莫不叹为观止。

还有约500米的芯光里特色街区,以音乐主题为艺术演绎,涵盖四大业态定位,规划为岛式退台创新商业,“一岛一主题,四面全临街”,拥有“童趣国、青春社、私享汇、全家福”4大主题特色化强体验的业态组团。

我们现在看到的苏州高铁新城,并不是新城的全貌,仅仅是已经建成的南部片区。中部片区10平方公里也已开启城市设计工作,未来将用以建设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而北部片区尚未公布规划。

不论如何,打好“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创新创业”等关键牌,让各生产要素实现自由充分的流通,年轻的苏州高铁新城正走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上,它也会为后来者提供一个优秀的城市实践案例。

参考资料:今日相城、苏州高铁新城、丈量城市

来源:杭州西站枢纽公众号

编辑:张朵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