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的内生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1-12-23 09:31   来源:城市怎么办

01

- 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内涵的解读 -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不断嵌入乡村社会,使得乡村社会获得了新的发展基础和动力机制。在此背景下,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和总体要求,通过积极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致力于提升乡村振兴绩效。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关键措施和制度保障。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国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创新路径,既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数字中国战略绩效的重要内容。而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是由数字时代的信息化、数字化带动的乡村振兴模式,是符合现代乡村经济发展趋势、解决乡村社会治理难题以及回应村民群众对现代公共服务需求的新途径。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产业发展、治理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三大维度出发,可以发现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包括了数字产业模式、数字治理模式和数字服务模式,共同构成了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内涵。

其中数字产业模式是指数字乡村发展通过聚焦农业特色化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打造高效、优质、特色的乡村产业链,这是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产业基础;数字治理模式是指数字乡村强调运用技术为个人发展和组织协调赋能,从强化主体能力和组织互联等层面提高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有效性,有效弥补了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诸多缺陷,这是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治理保障;数字服务模式是指数字乡村发展秉持人本、服务、协同、发展的理念,将技术作为一种赋能共享的手段,从村民的多元需求出发提供多样化服务,从而为乡村提供高质量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这是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服务目标。

综合而言,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产业发展、治理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三大维度,共同构成了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内涵,也很好地阐明了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的目标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02

-数字产业模式-

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产业基础

数字乡村的产业模式致力于完善数字产业体系,主要形成了三种重要的实践方式,分别是农业物联网方式、农村电子商务方式、互联网特色农业方式。首先,农业物联网等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湖州德清是田园综合型数字乡村的典型代表,通过构建“一中心四平台六应用”大力发展水产、果蔬两大主导产业。其次,农村电子商务为村民拓展就业渠道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实现乡村线下生产和平台线上销售的结合。浙江杭州临安等地早在2017年就开始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体系,目前已建各类电子商务服务站点425个,实现了对全区270个行政村的全覆盖,并且主导的“互联网+山核桃”模式成效显著,成功入围阿里巴巴全国电商农产品50强县。最后,现代技术与乡村农业生产相互融合,逐渐发展成互联网特色农业方式,促进乡村经济新发展。金华浦江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数字信息技术保障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高质量生产,通过围绕“浦江葡萄”主导产业,深挖葡萄产业价值。该方式对于具有相应特色产业、正在形成农业品牌的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数字产业模式将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要素,对农业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进行赋能重塑,由此开发乡村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其一,数字产业模式有助于构建乡村新产业。通过将现代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生产,从而构建以健康、绿色、便捷为核心市场需求的产业体系。其二,数字产业模式有助于形塑乡村新业态。这是将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而形成的个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的乡村产业经营形态和类型。实践中,数字产业模式通过对村庄的产业规划、建设、运营提出了数字化的转型要求,数字产业新业态对总体社会经济水平提高效益显著。其三,数字产业模式有助于打造乡村新模式。数字产业模式通过强调借助直播、抖音等多种线上新兴渠道与线下基础设施相结合,致力优化村庄数字资源配置,拓展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诸如“农业生产+电商”、“农业基地+盒马”、“乡村生态+平台”等类型的发展模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03

-数字治理模式-

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治理保障

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治理实践要依据不同类型乡村的特点开展分类治理,通过将数字治理作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关键举措,从而促进乡村振兴绩效的提升。首先,数字治理模式通过构建网络化治理平台,从而确保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湖州市德清县五四村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及“城市大脑”建设构建的“数字乡村一张图”,实时监测村内村务公开、危房检测、污染排放等方面的数据,精准把握治理需求。

其次,数字治理模式注重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测、分析、整合社区各项关键信息,为村民提政策和法律的文件保障支持。2020年4月,浙江宁海发布的新型村级管理服务平台“村民E点通”,通过设置民情反映、信息公开、咨询沟通、基层党建等功能,为村民群众提供意见收集、信息反馈、高效处理、矛盾化解、党群和谐等功能。最后,数字治理模式应用现代技术提供精准性的公共服务,从而满足村民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安吉县高禹村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创办的“乡村钉钉”围绕乡村公共服务优化供给为抓手,其功能模块包括本村通讯录、书记信箱、数字党建、便民电话本、村务公开等30多种,真正实现了村民群众服务事项就地办的目标。

综上所述,数字治理模式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自治组织,推动乡村与村民之间的内部治理、乡村与政府之间的层级治理和乡村与企业之间的外部治理更为智能、互联、高效。其一,数字治理模式通过发挥数字技术优势为村委会处理矛盾纠纷、监控村内安全、开展人口普查等村务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村内数字治理平台发表意见和建议,从而推动乡村协商民主治理绩效的提升。其二,数字治理模式借助数字技术优势畅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上级政府的政策可以顺畅地进入村庄,村民也可以通过网上信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极大程度提升了诸如城中村改造、土地征用等矛盾集中事务的处理效率,保障村民权益。其三,数字治理模式通过搭建网络化平台,实现广大市场与村庄的双向连接,提升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换言之,数字治理模式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社会,成为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保障村民权益的关键因素,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04

-数字服务模式-

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服务目标

数字乡村服务模式的构建应以贴近村民生活,服务于乡村为目标,其服务内容至少包括数字教育、医疗服务、农牧业信息等方面。首先,数字教育服务以“数字+乡村教育”为主要实践做法,通过建设农村地区软硬件网络环境,打造优质共享课程资源平台,满足教师学生多元化教与学的需求。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乡村一直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区推动城乡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除此之外,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博物馆“搬”到村子里,从而满足了村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数字医疗服务通过充分发挥好“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功能,帮助农民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最终减少村民群众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例如,湖州市德清县政府在面对三林村村民群众反映的“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之后,通过打造“数字+农村医疗”体系,利用“线上问诊,线上看病”的技术,让村民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城市专家的医疗问诊服务。最后,数字信息服务以“互联网+信息供给”的方式,为偏远地区的村民提供更多的市场化信息,切实解决村民群众获取商品销售信息困难的问题,让村民群众真正体会到信息化服务的便利。

综上所述, 数字服务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将数字技术作为一种赋能共享的手段,从村民的多元需求出发提供多样化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数字服务模式的这种技术赋能贯穿个人、组织和社区各个层级,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价值效用。其一,数字服务模式在个体层面的价值。数字服务模式通过技术赋能着力培养村民的数字素养,重视个体生产生活技能、学习发展技能、公共参与技能的获取与掌握。其二,数字服务模式在组织层面的价值。数字服务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强调为组织互动和资源共享创造有效条件,包括完备的网络架构、丰富的数据资源、坚实的落地保障。其三,数字服务模式在社区层面的价值。数字服务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塑造法律制度保障和构建主体结构合理的治理环境,从而推动数字乡村服务供给向开放式、常态化、精准性和法治性转型。在此过程中,数字服务模式注重传输平等协同、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在传统基层自治的基础上强化村民的治理主体地位,优化村民共同体的治理水平,最终促进了乡村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数字乡村发展是现代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的结果,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持续推进数字乡村战略,释放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价值,未来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数字乡村内生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坚持统筹推进,注重数字乡村内生发展主体的协同联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数字乡村内生发展的规划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推动数字乡村内生发展的适应动力,最终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审核:毛燕武

  作者: 沈费伟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