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发布时间:2021-12-21 20:50   来源:城市怎么办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天23时59分,我们迎来冬至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数九寒天”的起始日,俗称“进九”。

1

冬至的气象意义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据《太平御览》卷二八《时序部》引《孝经说》及《三礼义宗》解释“冬至”有三意:“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因此,冬至又称“长至日”“南至日”。

冬至也是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2

冬至源流演变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古人认为,从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天地阳气逐渐上升,万物由此开始从衰败转为生长,是大吉之日,因此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冬至在我国传统节令中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冬至的习俗随着所处时代的不同,也在不断变化。

商朝时,人们已经能通过“圭表日中测影”的方法来定冬至日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出来的。但会有两至三天的误差,历史上何承天曾记载“立八尺之表,连测十余年”,祖冲之也曾谈到“考影弥年,穷查毫微”。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记载道:"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晚辈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此习延续至清末。

汉唐以来,宫女冬至后的女红,每天要多用一根线。这也就是民间说的“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从冬至开始就“入九”了,人们往往在这天画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个瓣,名为“九九消寒图”,每天用红色涂一瓣,涂尽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称“数九”。

清代冬至与元旦、皇帝的诞辰称为“三大节”贺朝,顺治时期,朝鲜向清朝派出的使节,定期的有冬至使,专门在冬至这一天朝见清帝。

3

杭州的冬至习俗

南宋都城杭州的风俗,最重视冬至、元旦二节,冬至日的祝节活动花样翻新,官民士绅设宴庆祝、互赠礼物、祭祀祖先,超过其他节日。据吴自牧《梦粱录》卷六载:“十一月冬至……大抵杭都风俗,举行典礼,四方则之为师,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禋,加于常节。士庶所重。……此日宰臣以下,行朝贺礼。士夫庶人,互相为庆。太庙行荐黍之典,朝廷命宰执祀于圜丘。官放公私僦金三日。车驾诣攒宫朝享。”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则提供了临安冬至祝节活动的另一番热闹场景:“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南宋人把过冬至称为“做节”,天不亮便开始庆祝。身着华丽鲜艳的衣服,在寺庙行香祈福。三日之内,店铺全都关门歇业,尽情地聚饮游戏,享受节日的欢愉。杭州一直延续了南宋以来冬至节日的热闹景象,甚至出现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现今,杭州虽然不会“做节”,但仍然保留着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

4

冬至饮食文化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年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捏冻耳朵”是冬至北方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吃年糕。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今日冬至,山河伴月,愿你我心纳吉、万事兴、岁平安!

参考文献

[1]冬至节气:岁寒又冬至,团圆正当时.潇湘晨报[引用日期2021-07-21]

[2]今日冬至丨开始“数九”迎严寒.三秦网[引用日期2021-07-21]

[3]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新浪网[引用日期2021-07-21]

[4]王永平.冬至大如年[J].文史知识,2021,(12):90-105.

[5]武善金.跟着节气过生活[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6]民风习俗 冬至习俗知多少.快资讯[引用日期2020-12-22]

注:以上内容转载自相关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审核:施剑

  作者:陈正怡然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