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对传统养老方式的创新发展,更是未来健康养老的新方向。
01
医养结合:健康至上
“医养结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合一体、统一规划、统筹运作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与传统的养老模式相比,医养结合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把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作为养老的重要内容,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医疗康复服务,最终目的是要处理好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即让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不只依靠医院途径解决,而力求能在养老院甚至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02
医养结合:“医”是基础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转变,老年人慢病管理、康复治疗需求凸显,“养”和“医”需求的叠加趋势越来越明显。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2.49亿,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67亿,占总人口的11.9%。我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患有慢性病老年人接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达75%,超三分之二老年人被1种以上慢性病困扰。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疾病是导致老年人不能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重要因素,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更谈不上有质量的养老和让老年生活更有尊严、更有品质、更有幸福感。“医养结合”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03
医养结合:专业区分+服务融合+机制建设+社区化
医养结合是医养的融合,而非医养混淆。医疗与养老的边界要厘清,医是医,养是养,一定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医”和“养”作为两套服务体系,首先要有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化,在解决各自问题并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结构之间的功能耦合,实现“优势互补”“1+1>2”的有机整合。具体而言:在医养结合的语境下,要缩小“养”的边界,将“养”限定为社会服务性质的“照护”,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以及社会服务性质的康复与护理;而医学性质的康复和护理,应将其纳入“医”的范畴。
医养结合是服务的融合发展,而非机构的简单叠加。医养结合在养老模式中的运用绝非简单的“医院+养老院”的机构叠加,而是将医疗治理与康复护理与养老进行服务融合,以保障老年人在日常养老生活中能够兼顾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它的关键是要实现对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效利用,使原来条块分割的两类资源形成打通使用、一体化服务的机制,是为了实现服务的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整合、连续、一体化的服务。“医”和“养”作为两套服务体系,首先要有结构分化和功能分化,在解决各自问题并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结构之间的功能耦合,实现“优势互补”“1+1>2”的有机整合。
医养结合更应关注合作机制的建设,警惕实体机构建设误区。从医养结合的实现手段上看,有实体机构建设和合作机制建设两种方式。实体机构建设,如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支持新建医养结合机构;合作机制建设,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等等。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分析,盘活存量资源的合作机制建设比增量资源的实体机构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更高。就医养结合实体机构建设而言,需要警惕两种现象:一是以“养”养医,即部分医疗机构办养老机构,主动给自己“加负”,把养老机构办成“第二住院部”;二是以医养老,即部分养老机构办医疗机构,出现各类套取医保行为。
医养结合更应关注居家社区层面,而不仅仅是机构层面。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主要为“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绝大部分老年人都是生活在家庭和社区,无论是从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还是从服务的受益面来看,都应该将医养结合的重点置于居家社区层面,满足大众老年人的医养结合需求。此外,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也需要防范将医养结合发展成高成本的“住院模式”。
案例
医养结合示范村——新加坡海军部村
新加坡海军部村项目,是由新加坡建屋局开发的将公共设施和服务融为一体的综合公共租屋项目,是一个应对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人社区,其中只有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才允许申请入住。
一、基本功能布局
1.裙房首层为商店、购物广扬。
2.裙房中间层为医疗中心、诊疗所和日间手术中心,由亚历山大保健集团管理并提供门诊治疗、复健、眼科、骨外科等医疗服务。它是专门的医疗中心,接受来自于家庭医生或综合诊疗所的转诊病人。
3.裙房顶层为老年护理中心,能为100名年长者提供物理治疗、日间护理等服务;乐龄活动中心鼓励年长者走出家门参加社交活动。护老设施旁设有托儿所,提供200个学额,年长者和托儿所的儿童将共享社区花园空间。
4.塔楼共2栋,内含100户老年人专用住宅单元,房型面积为38-60㎡。
二、医养五大核心理念
1.“城市村”理念。城市综合体的设置使得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便利的设施,从而形成枳极互动、充满活力的邻里关系。
2.“三代居”理念。设计“三合一家庭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照顾了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又兼顾到乐龄人士。
3.将医疗中心融入社区。把医疗保健服务搬到年长者家门口,为新加坡原地养老提供理想条件,提供全面服务和无微不至的护理。设置在裙房的医疗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两类服务:第一,独立自主的居民可到医疗中心接受诊疗护理服务;第二,对于行动不便的住户,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经过预约后上门服务。将医疗中心融入社区,时刻引导居民养成健康保健的生活习惯,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4.宜居绿色场所。通过垂直绿化的设计,将绿色空间穿插在综合体中,以减少都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提供视觉欣赏,改善局部微环境。
5.精细化设计。从老年人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无论是各种功能分区、通风、采光、庭院的布局设计,还是感应床、塑胶地板、卫生间各种角度扶手等设备用具的配备,都体现了对老年人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和尊重。
参考文献:
[1]李志宏.医养结合:问题缘起、实践偏差与破解之路[J],中国社会工作,2019,(05)
[2]德勤中国.探索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医养结合趋势展望[D],2018年
[3]梁凯雁、孙诣钦.健康城——新加坡式养老[J],城市住宅,2016,23(01)
[4]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06)
审核:李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