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如何打造未来生活场景
  发布时间:2021-11-15 10:31   来源:城市怎么办

随着社区生活圈的建设,社区逐渐打破原有封闭单元的概念,开始向开放、共享、活力转变。人们都向往与自己有着相同的生活理念、能够共同交流的人生活在一起。

基于消费、体验、交往等生活性场所成为凝聚人气、联结邻里、培育社区归属感的重要载体,社区综合体通过功能集中化布局,开发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与传统社区服务的差异

以往的社区服务设施往往以分散式布局模式,功能单一、规模较小、布局零散。这种模式使得基础设施并未合理开发利用,从而引发各种社区问题。例如单纯以行政设施为主导的社区中心,虽然有着开阔的空间,但是使用率极低,缺少吸引人群的精神内核,仅仅作为行政化的服务中心场所;或者以商业为主导的社区中心,虽集聚人流,但缺乏规模管理和统筹运营,为了突出其商业价值,往往忽略了其所属的社区公共空间的积极作用。

社区综合体的出现,目的是为了实现社区生活的多元化需求的整合。一方面要求面向不同需求、多重目标,实现多类功能空间的聚合;另一方面需要多部门、多主体、多环节的整合。

二、如何营造利民便民的社区场景?

社区建设时应以人为本,精准服务,打造服务型中心。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合理分配社区中的经济、社会、空间、文化、环境等元素。社区综合体的建设,首先应明确功能类型,构建“公益 + 商业”的功能体系。公益即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包括社区管理、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行政事务等,营造“一站式”中心,提高便民的服务能力。商业则是布局以生活服务、邻里交往相配套的商业业态,与过度娱乐化的商业相区别开来,避免对周边环境有较大影响。

其次,建设还应契合社区类型,建设符合地方特色的社区综合体。由于不同年龄段导致的社区需求不同,所以更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社区人群情况,选择相应的一体化配置模式。以便民、养老、文化、教育、体育等五大功能进行针对性强化,满足差异化需求。

为营造生活服务场景,提高空间感受和利用效率,应提倡空间复合和融合使用,鼓励相同空间分时使用、不同空间融合使用。对关联性强、服务群体相似的空间进行引导融合。如将书吧、咖啡馆、便利店等临近布置,以社区文化活动相串联,打造共享共融的空间,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及精神内涵。

案例:清河生活馆

清河生活馆项目改造,在充分了解周边地区现状和潜在的居住、就业、管理等群体需求,及其对未来新型生活消费场景的意象后,以“生活”为核心,打造邻里社区综合体。空间上划分为“赏-颐-学-活-乐”五大主题,通过竖向方式分层设置。

一层放置主要的社区服务项目,即社区服务、居委办公、社区议事、便民服务、老年餐桌等,相对开放,便于人群到达和使用;二层设置人文、教育主题相关的图书阅览、文化沙龙、四点半课堂等。三层设置养老驿站,将老年人就餐、就诊、休闲、交往等动态型活动并置于中央的开敞大厅,护理房间和服务用房规则地排布于周边。地下层作为社区活动大厅,是居民开展文体、联谊、党建等一系列活动的绝佳场所。

清河生活馆的营造,以真实的社区生活需求为出发点,以多元、共享和参与为核价值导向,通过定位邻里生活中心的社区综合体建设,依托地缘、趣缘与志缘,创造基于共同生活情境的交往、联结与互助,激发社区活力,推动社区回归生活共同体的建构。

案例:瓜沥七彩社区综合体

瓜沥七彩社区综合体位于杭州市萧山瓜沥镇,以新加坡TOD社区模式建设理念打造,是土地混合、功能复合、产城融合的集约紧凑型示范样本。

七彩社区创新点在于,打造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七大场景容(公共服务、智慧治理、交通出行、创新创业、邻里共享、文化教育、运动健康)。并在15分钟生活圈内,通过 TOD 立体公交楼、文化客厅、智慧公共服务中心、七彩人生健康生活馆等创新空间系统性解决社区全龄化居民的交通出行难、白天办事难、社区学习难、老人康养难的民生问题。

在运营方面也是提出“七彩三三理论”: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参与;社区业态上“公益+微利+盈利”三者复合;空间上地下管网、地上空间、数字虚拟网络三重空间相融合。

案例:上海国和1000

国和1000位于杨浦区殷行街道国和路1000号。项目1.5公里之内有近50个小区,覆盖居民近30万,但均以30-40年前的多层居住区为主,老龄化严重。国和1000以“城市共享家”为理念,集餐饮、生活方式为主体,建造社区型商业中心,以服务周边居民。

一层临街面大多是轻食(早餐、咖啡、西餐)、生鲜;二楼为中型餐饮、美容美发、社区零售;三楼为教育培训,包括亲子互娱空间、读书空间等;四楼则精心打造了社区服务空间,服务内容包含社区各个方面,此外还设置了共享空间。

国和1000以“社区商业+社区服务”业态组合,为商场与社区的深度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体现了社区商业在社区服务领域所展现的独特价值和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李成楠,吴欣玥,姚南,朱直君.面向人本可持续的社区综合体功能布局创新探索——以《成都市社区综合体功能设置导则》为例[J].城乡规划.

[2]刘佳燕,邓翔宇.基于多元、共享和参与的邻里生活中心营造--清河生活馆设计[J].建筑技艺.

[3]林木西,陈华,国世平.城市大型社区的综合体模式研究[J].理论与改革.

审核:蔡峻

  作者:杨博文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