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学年会·2021“城市流动人口问题”主题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21-11-08 10:10   来源:城市怎么办

10月30日,(中国)城市学年会·2021“城市流动人口问题”主题论坛在杭州城研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人口流动、聚居与城市适应”这一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主题论坛现场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委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智库首席专家杨建华研究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教授,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世锋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卢福营教授,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陈卫教授,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栾敬东教授,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传江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米红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刘志军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李雪教授,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班茂盛副教授,杭州市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羊芳芳副主任等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师生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智库首席专家杨建华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委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智库首席专家杨建华研究员作题为《共同富裕与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浙江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先需要有客观的、标志性的量化指标。以中等收入群体在全社会中的比重为例,2019年浙江中等收入人群约为2060万人,占总人口35.23%,中等收入以下人群超过总人口一半以上。因此,要实现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需要促进中低收入人群快速增收,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橄榄型社会收入结构加快形成。最后,杨建华研究员从探索灵活就业机制、增加财产性收入、实施精准救助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壮大浙江省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建议。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乔晓春教授在题为《省际流动人口集聚过程分析》的学术报告中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发展历程。同时指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城镇人口比例、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流动人口增长69.73%。2015年以来,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出现外流趋势,这些减少的流动人口的去向值得进一步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栾敬东教授

评议交流

关于人口流动集聚的原因,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栾敬东教授认为,在这一过程既有拉力也有推力。拉力主要源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区域经济的成长。80年代人口流动的拉力主要源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非农就业人口在地区内部流动。90年代以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发展形成了人口跨地域流动的拉力。从推力上看,省际人口流动与农业的机械化使用密切相关,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劳动力剩余形成了人口流动的推力。同时,地方政府及宏观管理政策也是省际人口流动的重要推力。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项飙教授作学术报告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在题为《从社区到附近》的学术报告中提到,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解决人和物的关系,在共同富裕的效用层面,降低人们的生活压力比提高收入更为有效。同时他还指出,虽然政府、地产商和新兴电商对我国社区建设具有很强的推进作用,但是当前社区建设过度凸显功能性,强调高度组织化,导致社区同质性高、封闭性强,不同群体间有明显的区隔,缺少自下而上发展出来的机能性。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世锋研究员

评议交流

关于“共同富裕”的界定,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世锋研究员认为,要有两个维度的理解,一方面是收入的动态提升,另一方面是群体的结构优化。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就要求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这样在释放农村土地、人口资源的同时,推动了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米红教授做学术报告

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人口、产业、社会经济情况都相对复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方面的优势,也使城乡结合部成为吸纳城市潜在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区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米红教授在《我国城乡结合部的人口流动集聚与管控模式创新》报告中指出,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担负着实现农业现代化、城镇集聚化、城乡文明化的多重职能。对这类区域的治理需要融合产业发展的步伐,对不同情况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注重生态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通过治理模式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下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陈卫教授作题为《中国人口的迁移水平有多高?》学术报告。陈卫教授通过对普查和抽样调数据的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口的预期迁移次数呈现上升趋势,跨省人口迁移先上升后下降。近年来省内迁移不断增多,20-24岁为人口迁移的最高峰。整体而言男性的迁移水平高于女性,但近年来女性流动性有所增加。虽然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迁移水平有所下降,但目前中国的迁移水平仍低于这些国家。

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刘传江教授参会并发言

武汉大学刘传江教授的学术报告《数字鸿沟是否会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大幅提升,城乡居民间的“数字鸿沟”逐渐从“接入鸿沟”转变为“认知鸿沟”,农村家庭相较城镇家庭在获取数字资源、享受数字红利的机会和能力上的相对不足,降低了农村家庭总收入尤其是工资性收入。“数字鸿沟”还拉大了农村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且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最大。在农村家庭内部,女性劳动力、新生代和中生代劳动力及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更容易受到数字鸿沟影响,导致收入降低。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教授

总结发言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教授进行论坛总结。他指出,在改革开放前后,人口流动背后都有各种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人口流动对各省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都有很大影响。进入新时代以后,城乡进一步融合,需要更加关注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问题,尤其是返乡人员在农村的情况。只有乡村人才振兴,人口回流、资源下乡,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进城农民工的收入和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偏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如果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中位数作为相对贫困标准的话,有39%的农民工是处在相对贫困线以下。导致他们无法融入城市,最终仍然要返乡养老,农村资源难以释放。

参会嘉宾合照留念

城市流动人口问题主题论坛作为中国城市学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连续成功召开十一届。与会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对杭州城研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动城市学研究工作,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破解“城市病”做出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审核:接栋正

  作者:刘悦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