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王巍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交流,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城市文明。我从进入新世纪以来进行15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重要的就是证实中国五千年文明究竟是传说还是历史真实?在浙江同志们的努力下,良渚古城遗址成为成功的实际案例,证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并在2019年7月6日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入选的重要原因就是良渚古城遗址展示了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早期国家形态,良渚文明和中华五千年文明得到世界的承认。
一、中国百年考古揭示古代城市面貌
今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致贺信中指出,百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并对考古学者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如何展示好中华文明的风采,是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考古工作者未来要书写的重要课题。近期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约有三分之一是古代城市,包括历代王朝的都城,也包括与良渚相同的早期文明城市。这些城市实证了我们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而且这些城市有共同点,即很多都压在现代城市之下,包括临安城。
二、城市建设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矛盾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走过弯路。一是在基本建设过程中,违反文物保护法,不事先进行考古勘探就进行建设,导致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被破坏。二是在古建筑遗产保护方面,拆旧建新导致大量的古建筑被夷为平地,建成了新房;给古建换“新颜”,完全改变了原来的面貌;近十年来古镇、古建被保护下来,但空房现象严重。如何利用成了新问题。三是在文化遗产利用方面存在问题,考古遗址现场复原展示水平比较低,民众感觉无趣;历史文化博物馆展览说明词简单,民众看不懂;以及鉴宝类节目泛滥,给民众造成错误导向。但是,近20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全民族的认识、各级政府的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保护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利用与城市建设
一是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发展必须把文物保护和利用放在规划当中;考古勘探前置于规划制定之后,项目审批之前。
二是加强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的保护与利用。把保留和发掘城市特色和风貌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之前古城、古镇拆旧建新之后成了千镇一面的现象在逐渐好转,要注重保留和发掘当地的特色风貌,比如杭州从两宋文化到宋韵的提出,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把古镇、古建筑保护利用真正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对破坏古城镇和古建筑的要追责到底;要因地制宜,把经过妥善保护的古镇、古建筑作为延续地方文脉,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让这些古镇、古建筑“活起来”,利用起来。
三是加强考古遗址的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比如在一些古代都城中复建一些古代标志性建筑,把重要的遗址建设成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生动、形象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打造让民众看得明白、看得有趣、看得受益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现在已有36处国家遗址公园被挂牌,开始正式运营,还有67处被作为立项的名单。一些主要的都城或者重要的遗址都在列,其中包括良渚古城遗址。这些遗址公园的建立具有深刻的意义,有效缓解了原来政府部门、旅游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间的矛盾,三家共同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
我们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享,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就是一个让民众来共享我们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舞台。在这方面国家遗址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应该做得更好,让每个民众从中得到教育、启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考古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像建设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样,建设中国其他的遗址公园;像发掘良渚古城遗址一样,发掘其他时代的遗址,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更好的展现给广大民众和世界。
(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整理:陈正怡然
审核:施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