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数字化的特征、趋势及应用案例
  发布时间:2021-10-28 09:34   来源:城市怎么办

100多年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造性破坏理论,指出经济创新过程是改变经济结构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推动经济繁荣发展。如今,数字技术给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无论在规模还是速度上都表现得更加强大,再次精彩印证这一前瞻性诊断。

杭州2016年G20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按照有关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增速则高居全球第一。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21年5月发布的《数字经济蓝皮书:中国数字经济前沿(2021)》显示,我国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超过19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18.8%。而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则表明,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在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中,最有活力的一种新业态是数字文化产业,它将给人类经济形态带来巨大深远的变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部署: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这一战略的提出,正是顺应近年来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强劲发展现状所做出的现实规划。

不过,从当前各地的实践来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理解和实践往往被简化,即其将理解为对传统文化业态或文化企业中的传统部门进行诸如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或者理解为由于数字技术带来的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业态,没有深刻理解这一战略的深刻内涵。基于此,正确认识数字文化产业或文化产业数字化及其特征,深刻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极其重要而且必要。

文化产业数字化,给社会所带来的远不止于一门经济产业,还包括深刻的社会变革。数字技术的出现,在人类发展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地使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与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按中国古代的说法,文化近似于“道”,科技近似于“器”,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分。而在现代,文化与科技形成双向紧密互动、融合创新的关系。由新技术而衍生出的新产业,不仅具有科技产业特征,也具有文化产业属性,文化产业和科技的界限变得模糊。

文化产业数字化,使文化产业的组织方式和价值链构成发生变革,数字技术与文化的速度融合,塑造了文化产业的新模式、新特征,其中以数字平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是重中之重。数字平台是依托互联网构建的虚拟平台,其最大特点和优势是使企业边际成本无限递减直至于零。数字平台模式的经济效率,超过了任何过去的模式,使产业规模和增长速度几何级乃至指数级增长。依靠数字网络技术,可以形成非常显著的经济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此外,数字经济也改变了产业链的结构和价值增值方式。

当前,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必须着力实施以下关键任务。一是实施和完善文化新基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相关设备、服务技术标准、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等,是文化新基建任务的重点。二是以数字化提升产业质量。具体包括利用科技手段促进高水平特色文化产业聚焦,增强文化内容创作的多样性与创新性,破除产业链阻碍,优化营商环境。三是提升文化消费的场景与消费者体验。重点是将文化科技与当前社会生活所重点关注的高质量发展等有机结合,创作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高质量作品。四是以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内外文化产业链条联动互通,推动优秀文化产品服务走向世界,借助数字文化产业的传播优势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杭州在新世纪以来高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文化产业数字化,杭州积极做好战略规划,实施扶持政策激励,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近年来,杭州的数字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一批以数字娱乐、数字阅读、数字游戏、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崛起。2020年,全市数字内容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12.7%,成为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向上向好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杭州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实践中,中国网络作家村(以下简称“作家村”)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成功案例。作家村由中国作协授牌于2017年12月,落户杭州滨江,由杭州高新区(滨江)与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浙江省作协、杭州市文联等多方力量共建,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冠名中国的网络作家村,唐家三少、月关、管平潮、蝴蝶蓝、猫腻等5位知名网络作家成为第一批“村民”。

作家村主要由神仙居和天马苑组成。神仙居即5幢农居SOHO组成,是由传统民宅改造的创意工作室,既探索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新模式,也走出了城郊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天马苑则主要承担网络文学发展的成就展示、网络作家交流培训、培育孵化等功能。作家村以“中国网络作家村”为载体,全力打造一个集网络文学作品创作、项目孵化、版权交易、作品改编、互动交流、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开发等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建设中国网络文学事业和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

作家村在将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IP产业化。所谓IP产业化,就是形成一条以网络文学为核心的IP产业链,向外延伸。作家们接受培育、孵化、相互交流,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再由专业的经纪公司对接资源、联系出版、影视化,以及动漫周边衍生开发。网络文学作品不再只仅于网络阅读或纸媒出版,搭上数字化的快车,使其拥有了产品多元转化延伸的可能性。

为了配合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实施,当地出台了一套完善的扶持政策。在原有的“1+X”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和文创产业专项政策的基础上,滨江制定出台鼓励网络作家及相关企业落户的财政扶持政策,根据作家的实际需要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支持政策给予精准扶持。为鼓励符合一定条件的知名网络作家在滨江区设立工作室或公司,给予房租补贴和奖励扶持;鼓励网络文学平台公司在滨江区发展,对公司租用办公用房给予自设立年度起三年房租补贴;允许入驻众创空间的网络作家按工位进行公司注册,给予经认定的众创空间运营机构三年全额房租补贴。同时,鼓励平台公司发起设立支持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创投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积极参与,并开展版权保护、作家联谊活动,提供生活保障等。此外,作家村的模式也打破了城郊农村传统的零星发展“农家乐”的做法,通过科学规划和因地制宜的改造,农居SOHO的建设,让农民直接服务于前沿的文化创意产业,在我看来,这是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经过三年发展,作家村已经集聚了179名知名网络作家签约入住,已有56部作品通过IP转化改编为影视剧、漫画及手游,累计申报版权收入达4.32亿元,纳税超2000万元。连续五期“好故事训练营”暨中国网络作家高级培训班在作家村举办,两百余位学员接受了包括网络文学创作、文学的游戏化与影视化改编、网文版权运营等多个涉及创作及IP运营的针对性课程。作为中国作协团结、引导、服务网络文学的重要示范基地,作家村正逐渐被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加入作家村,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来作家村参观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讲,作家村的自我组织、管理、运营的模式为开展社会基层组织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作家村在高新区(滨江)挂牌成立,其产生的影响和辐射作用正日益扩大:全国多个省份成立了网络作协、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江苏网络作家村、湖南网络文学小镇等的落成和运行,既为网络文学发展蓄积了力量,也是给文化产业发展梦想“筑巢”。

审核:王剑文

  作者:刘达开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