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儿童友好社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1-10-26 09:43   来源:城市怎么办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2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旨在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推动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儿童友好”源于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提出的儿童具有生命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四大权利,儿童友好的最基本内涵就是尊重儿童的这些基本权利。199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联合国人居署正式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议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街区或城市的规划之中。2018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儿童为重点发布了《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强调城市规划首先应关注儿童所需要的相关概念、依据和技术策略。“儿童友好社区”是在儿童友好型城市理念基础上,结合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实际而提出的,以社区为依托,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以儿童及其监护人和其他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在安全友好的社区公共空间提供包括文化、教育、健康等多维度的普惠型服务,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认证了超过3000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社区。

一、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以儿童为纽带、以家庭为支点、以社区为平台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将有效促进儿童民主权利回归的实现,改善儿童空间弱势形势,对于儿童权益、家庭生活、社区场景、社会资本、基层治理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1.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可以推动地方政府把与儿童福祉相关的环境、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内容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内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有助于建设更加人本化的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是把儿童友好理念贯穿到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中,有助于促进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制定、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积极响应儿童需求、增进儿童福祉。

二、国内外城市实践经验

北京市开展参与式《儿童权利公约》培训

让“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2001-2005年,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实施了“家庭与社区支持”项目,通过举办有家长、儿童、教师、司法警察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共同参加的《儿童权利公约》培训,改变了司法人员、教师和家长等对“问题儿童”的态度,引进了社区“家庭会议”机制,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问题儿童”进行矫正,让社区、学校对“问题儿童”更加友好,用温暖与关怀改变“问题儿童”。

深圳市通过顶层设计

让“儿童友好”制度落地生根。

2016年深圳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要求,倡导“1米高度看城市”,努力探索“让城市为儿童而建”的具体路径。2021年印发了《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2021-2025年)》,部署深圳在“十四五”时期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路径方法、具体任务及目标要求。提出儿童友好制度深化行动、儿童友好空间拓展行动、儿童友好服务提升行动、儿童友好参与共建行动等四大行动,包括12类55个具体项目,涵盖健康、教育、安全保护、福利、家庭、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而创建了儿童友好的“深圳样板”。

克利马内尔市创新儿童参与城市建设方式

让“儿童友好”实践妙趣横生。

克利马内尔市是莫桑比克共和国第四大城市,人口约190万,城市人口密度较低,儿童出行以步行为主。由于学校、医院和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距离较远,路况水平也较差,儿童出行面临较大风险。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指导下,克利马内尔市成立了由11-13岁儿童、老师、校长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协调委员会,借助大数据手段,收集了儿童从家里到学校的道路轨迹信息,识别出不安全街区、毁损路段的具体位置,再通过参与式游戏,让儿童描摹道路轨迹。在协助者引导下对空间和道路的安全性进行分类,表达增强道路安全性、舒适性的想法。规划、交通和儿童专家及政府代表参与讨论,最后规划专家利用技术手段对真实空间进行模拟,让孩子们对模拟空间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改进,指导对真实空间的评估和改造。

三、有关建议

创建儿童友好社区,要坚持“儿童优先发展”理念,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完善儿童政策体系,优化儿童公共服务,加强儿童权利保障,拓展儿童成长空间,改善儿童发展环境,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创新配置标准,拓展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将儿童友好纳入未来社区建设规划,在新建项目及城市更新项目中落实儿童友好各项配建规定及设计要求。全域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园、出行系统、实践基地等建设,试点打造儿童友好小镇,大力拓展儿童友好服务阵地和活动平台。

完善配套设施,优化社区内部空间。

针对社区内部的碎片空间,采取复合利用公共设施的策略,提高现有公共设施共享使用程度,加快公共体育场所建设,搭建“安全—连续—共生”的儿童嬉戏空间,推动社区体育场馆免费或优惠向儿童开放,满足儿童体育锻炼需求。

培育专业化组织,打造社区儿童活动品牌。

注重发展儿童成长培育的专业化组织、居民自发组建的趣缘型组织与涉及公共事务参与的社区自治组织,重点开展以儿童游戏为内容的亲子游乐活动、以儿童权益为目标的社区服务活动、以儿童参与为核心的社区改造活动,打造社区特色儿童活动品牌,为儿童提供学习、实践、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提升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融合信息技术,探索儿童友好大数据智慧服务。

一是完善与儿童发展有关的统计指标和分性别统计指标,加强儿童发展数据统计分析,为制定儿童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二是构建“一网统管、一网统防、一网统办”全景式智慧治理模式,实现儿童人身权益维护全流程、全闭环、智能化服务管理,为儿童及家庭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

完善制度政策,形成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合力。

一是发挥政府、社区和家庭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制定合理分工方案,确保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方案的实施。二是建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资金保障制度,设置儿童友好相关任务的预算分配方案。三是制定鼓励非盈利性机构参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政策,鼓励其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和技术支持,助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望,阳珊珊等.迈向儿童友好社区:解析框架、典型案例与施策路径[J].人权,2021年第3期:148-165

2.何灏宇.基于儿童友好的健康社区营造策略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21年第1期:8-14

3.白玮.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正当时[J].中国国情国力.2020年第11期:39-41

审核:李飞孟

  作者:张菲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