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助力未来社区探索
  发布时间:2021-08-26 09:55   来源:城市怎么办

“ 不花钱也能享受服务?还有这种好事?

当时间变成可以通兑,可以交换的货币,

我们的社区又将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01

把时间存进银行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遇到困难时便可支取“被服务时间”。简单来说是帮助的等值互换。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由卡恩提出。在他看来,劳动不分贵贱,每个人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时间是价值的无形资产。这一模式可以为社会变革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精神效益。

不同于传统的志愿者服务。“时间银行”引入有偿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社区积极性。“时间银行”采用积分制或者时间货币这种无形资产,确保自身的服务性收益的同时,在与他人良性竞争中获得荣誉感,拉近邻里距离,传播社会正能量。

02

“时间银行”的探索

在我国,可查的“时间银行”最早是1995年。在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进行了全国的第一个试点。随后,“时间银行”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截止到目前,中国的广州、南宁、南京、重庆、武汉、郑州、苏州、柳州、湛江、潍坊等众多城市已经出现了” “时间银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拿南京举例,作为国内“时间银行”的先驱者,2014年就依托栖霞区尧化街道慈善基金成立了第一家“街道时间银行”。而后不断拓展,2016年,建邺区兴隆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成立,将服务扩充到区级范围。2019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从市一级层面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服务对象主要是空巢独居老年人和存有时间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老人通过提交订单(可由老人自行发单或者直系亲属、委托人代为发单)来获取服务。志愿者在完成志愿时,通过定位系统定位后,手动进入服务模式, 并事先上传服务照片。在结束服务后,“时间银行”通过大数据平台记录服务时间和评价。

此外还设置的“公共时间池”,志愿者服务存储时间达到上限时,超出部分自动转入“公共时间池。” 进入“公共时间池”的服务时间,会发放给符合政策的老人。

03

“时间银行”的优缺点

“时间银行”拥有更强的社交性。劳动是不分贵贱的,这一观点可以更好的激励和谐的社会文化,促进社区间人们的交流。

其缺点也很是明显,时间银行只是对时间的一种调配,将无偿的劳动向有偿劳动的转化。但对于社区内劳动已经时间饱和的群体,如工作时间996的年轻人,吸引力并不大,仍更适应金钱购买服务的方式。而且“时间银行”的服务定价标准不一,很难去形区域的规模。

04

“时间银行”模式助力未来社区

杭州在“时间银行”方面也一直在进行探索。8月13日,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健全为老志愿服务机制。加快发展全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以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支撑,整合社区多元服务资源,探索建立时间银行公益基金会或公益基金,构建形成运行机制完善、标准统一规范、全域通存通兑的长效可持续服务体系。

其实早在今年4月,蒋村街道就已经上线了“府苑数字生活社区平台”,助力未来社区的“数字邻里”场景探索,做到“时间互易、服务互置、数字互动”。

社区居民将自己的需求,发布在平台上,社区的人看到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接单。其中服务内容包括“接送帮”:上下学接送;“托管帮”:孩童临时看护;“辅导帮”:功课临时辅导;“快递帮”:顺路代取快递;“陪护帮”:老人临时陪伴;“宠爱帮”:短期照料爱宠;“志愿帮”:邻里志愿服务等。

除府苑社区外,萧山“瓜沥”未来社区同样有着类似的尝试。居民通过“沥家园”平台参与到各项公共事务中,例如完成垃圾分类,平安巡防等公益活动和邻里互助任务,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能在整个社区中的商户中使用。虽然整个过程并非是以“时间”换取“时间”,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时间”的价值体现,这也成为了“时间银行”的另一种展现方式。

以上二者都是通过这种智慧化手段,推动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志愿者多方合作,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共举、服务多元的数字平台模式,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精准、可持续的志愿服务。

05

启示

“时间银行”的服务模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和谐的邻里未来场景,但是在过往的二十多年里,“时间银行”模式的发展相对缓慢,推广速度和人们的接纳程度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其中包括政策支持、技术管理、服务质量、持续性激励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时间银行”的发展?

1. 加强“时间银行”相关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形成多方合作的发展模式,实现财政体系的供给平衡。

2.搭建未来社区数字化管理平台,营造“数字邻里”场景。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时间银行”联盟服务,明确行业操作规范,实现资源的共享与经验的借鉴。

3.明确服务任务的边界问题,实现社区不同人群的时间价值转换。可以采用公众发布和私人发布的双重渠道,明确“时间银行”的价值标准,做好对任务全程的监管。

[参考文献]

[1]牛丽娟,王琨,冯斯特,荆丽艳.“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新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10):185-187+191.

[2]夏辛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0):2905-2907.

审核:蔡峻

  作者:杨博文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