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空间载体:基于CIM技术的未来社区数字化应用
  发布时间:2021-08-19 09:16   来源:城市怎么办

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社区基层实践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而未来社区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空间载体。2019年1月30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未来社区坚持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突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设置包含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低碳、未来服务和未来治理九大场景创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2019年的理念探索,到2020年的落实开工,目前浙江省已累计开展了三轮试点建设申报实施工作。按照省政府印发的未来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到2021年底,通过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培育建设省级试点100个左右;从2022年开始,全面复制推广。2021年5月25日,浙江省发改委、省住建厅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全省2021年未来社区创建名单。其中整合提升类创建项目40个,拆改结合类创建项目27个,拆除重建类创建项目17个,规划新建类创建项目4个,全域类创建项目2个。

浙发改基综[2021]228号《关于开展2021年度未来社区创建的通知》中指出针对整体建筑质量与环境品质较好,但离“美好家园”要求还有差距的存量社区,开展整合提升类创建。主要以数字化智慧化改造和“补短板”式“三化九场景”功能嵌入为主,整合社区现有运营资源,增补优质社区公共服务配套,重塑社区生活圈活力。而数字化智慧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技术就是CIM技术。

普遍观点认为,从技术层面看,CIM模型本质是在云计算基础上实现“大场景的3DGIS数据+小场景的BIM数据+微观物联网IOT数据”的有机结合。从模型层面看,CIM模型表达空间、时间和感知维度。业内较有代表性的定义还有:(1)CIM=GIS+BIM;(2)CIM=BIM+IIM(基础设施信息模型)+GIS;(3)CIM=以数字技术为治理引擎的数字孪生城市之数字孪生体。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底,自2018年起已有广州、南京、雄安新区、厦门、北京市副中心、苏州等40多个城市开展CIM项目落地实践工作。目前绍兴上虞鸿雁社区是浙江省运用CIM技术较为成熟的未来社区。该社区充分运用数字平台集成融合功能,不断更新完善数字化模型及各类数据信息,保证数字社区与现实社区同生共长。

运用BIM、GIS、IOT、移动互联、AI、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智慧建管平台,应用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工程现场信息与模型数据,实现数字工程与现实工程的同生共长;同步建立一个与现实社区映射的数字孪生工程,为后续智慧化运营提供数据基础。

利用BIM数字技术综合考虑工艺方法、时间、空间等因素,通过对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方案进行完整精细的模拟,在实施前开展专项方案论证和三维预演,提前发现并解决综合环境下隐藏的矛盾问题,最终应用完善的三维施工模拟方式实现高质量的技术交底。CIM作为推广BIM等新型数字建造技术的综合抓手,以智慧化、信息化为手段,在社区运维中打通原有各系统割裂孤岛情况,对接智慧服务平台,运用建设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及社区数字化模型,充分实现数字资产价值,进一步保障社区的高质量长效运营。

但CIM技术目前主要受四个因素制约:一是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二是BIM与GIS的融合技术;三是CIM标准体系的建立;四是信息安全技术。

应组织政府有关部门、规划设计单位、社区管理单位对CIM技术进行学习,了解其优势,加快落实CIM应用;打通政府、社会的信息壁垒,促进信息交互流通;在社区发展规划中积极引入CIM,促进规划、建设、管理全流程应用;加快对CIM社区场景的研发,不断创新CIM应用场景;创新多方协同参与的发展机制,探索成立未来社区产业联盟,充分发挥CIM在未来社区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国平. 新编城市怎么办[M]. 人民出版社,2017-12.

[2]王国平. 《关于公园社区、未来社区的思考——以天元公园社区为例》. 2021-03.

[3]吴志强等. 城市智能模型(CIM)的概念及发展. 《城市规划》,2021第45卷第4期. 

[4] Zou, J., & Deng. X. J.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 choices, capital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migrants. Cities. 2020. Doi:10.1016/j.cities.2020.102752.

[5] Zou, J., & Deng. X. J. Neighbourhood choic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igrants in Urban China. Growth and Change. 2021. Doi: 10.1111/grow.12497.

审核:李明超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