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夜∣七夕,去和世界体验一种和谐
  发布时间:2021-08-14 14:30   来源:城市怎么办

又到七夕了,大家是怎么过节的呢?每年七夕,我身边的朋友大概主要有两种状态:有对象的出去约会,没对象的微笑在朋友圈里看别人约会。

但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七夕并不是一个关于爱情的节日。现在的七夕是浪漫,对远古的人来说,七夕可能意味着凶险。因为这一天离立秋很近,人们将这一天挑出来作为节日,只是要提醒自己,天气转凉需要添衣了。所以,七夕在古代是被称为“乞巧节”的,妇女们在这一天的晚上要向“织女星”祈求赐予自己一双巧手,可以缝制衣服。

古时的“乞巧”有很多种仪式,以南宋时期的杭州为例,《梦梁录》中记载,七夕节的夜晚,全城的女子,不论贫富,都要穿上新衣服,富贵人家还会专门为自己的女儿准备宴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和酒果,让女儿对着织女星参拜乞巧,或者抓一只蜘蛛放在盒子里,如果这只蜘蛛第二天结的网又圆又正,则证明乞巧成功。

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吗?有一集是大家在万松书院过七夕节,师母组织所有的女学生在月下庭院里比赛穿针引线,谁穿针最多最快就可以被封为“织女娘娘”最得意的弟子。彼时的祝英台虽然是女扮男装,但依然要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拜“织女娘娘”,因为女人如果得罪“织女娘娘”就会终身不幸福。那个时候,拜“织女娘娘”已经有了求姻缘的含义,女生可将自己和意中人的生辰八字装在一个锦盒里,祈求良缘,但这只是女生单向的行为。

七夕节发展为“爱情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附会到了节日中,当然现在,“爱情”已经成为了七夕节的主要内涵。杭州作为“爱情之都”,自古就具有浪漫的气质。若要在现代的杭州,在七夕之夜,寻找一处清幽的约会之地,那么大概非运河两岸莫属了吧。

从武林门到拱宸桥这一段,充满了杭州的家常气,如果将它画在画里,大概就是杭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吧。从武林门运河码头出发,一直向北,可坐船,但步行更宜,两个人边走边聊,看水看星星看月亮。过了文晖大桥往北,还有一直通到拱宸桥的健身步道,夜晚步道两侧会喷出水雾,仿佛进入了仙境。去年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觉得仿佛张开双手就能飞翔了,在那样一个闲适浪漫的环境里,很难不有这种想象。到了德胜大桥附近,大概可以看到光着膀子,拿着蒲扇的居民,聚在一起,或打牌,或闲聊。步道两侧都是幽深的林木,如果想说些悄悄话,完全可以隐匿在林木里行走,或许还可以遇到独自吹萨克斯的大爷,这样的七夕,未免不是一种浪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无数种理由怀疑爱情,就像最近的霍尊的瓜,看得人大为震惊,感叹是否还可以相信爱情。但我想,七夕可能是这样一种节日,就是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可以暂时从日常生活中“引开”,在庆祝爱情或者憧憬爱情中去和世界体验一种新的和谐,毕竟,爱是把握真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那么,还等什么呢?

祝大家七夕快乐!

作者简介:朱玉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生。本文为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浙江省休闲学会“后疫情时代国家文化公园与休闲空间营造”专项课题《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文化休闲场景营造——基于场景理论的研究》成果(编号20CSX04)

供稿:朱玉杰

审核: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