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结束了,如何为城市带来积极遗产
  发布时间:2021-08-13 09:22   来源:城市怎么办

在全球疫情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中,推迟一年的2020东京奥运会顺利闭幕,尽快存在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在非常时期重启并坚持办完,是值得被铭记的。

盛会落幕了,会给东京这座城市留下什么?可能很难像1964年奥运会那样在有形基建方面给城市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东道国日本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在创造“软”遗产之上,比如通过创造“无障碍社会”(barrier free)的理念来打造一个“共存的社会”,以改善日本高龄少子化社会的现状等等,让奥运余热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另一方面,“东奥”这些有效或不足的防疫经验也为180天后即将进入北京时间的“冬奥”提供了借鉴。

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在形象、经济、旅游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为东道国带来积极的成果,这些被称作“遗产”。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官网对于奥运遗产的解释为:“奥林匹克遗产指的是每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举办之前、筹备期间和结束之后为主办城市、当地人民和奥林匹克运动创造的长期利益。”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之一,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发展和变革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而其效果则会在多个层面持续影响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但是,如果在举办过程中出现了执行不力、超出预算等问题,也可能会给主办城市造成一些问题。比如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债务危机、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废弃场馆问题等。

奥运遗产的评估和检验越来越被看作是衡量奥运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其重要性不亚于成功举办奥运会本身。科学的奥运遗产观正指示着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方向和坐标。

1

巴塞罗那

文化加持的“1992计划”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奥运城市化案例之一,这座城市借助运动会催化了重要的城市复兴,之后其他主办城市都在尝试复制它的成功。

巴塞罗那奥运会是西班牙政府“1992计划”的一部分。它的建设不仅为了与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和马德里欧洲文化中心相配套,而且政府还希望由此向全世界展示西班牙社会的现代化和转变。奥运会的整体规划,考虑了对城市历史脉络的适应性再利用、对海滩的开发与资本化、以及对能显著减轻市中心交通压力的环路的开发。奥运场馆散落于加泰罗尼亚地区,而非开发一个集中的奥运园区,提前对奥运遗产建筑可持续的未来建立基础。

例如会后,“世界论坛文化活动区”作为一个巴塞罗那政府后续场馆建设的亮点项目,在奥运村南侧落户,每年在这里都会举行一项特定主题的文化活动,并与“体育之年”系列赛事双轮驱动。这是体育与文化相融汇的又一成功案例。

2

伦敦

老大难“东区”变身经济增长新力量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奥运城市化案例之一,这座城市借助运动会催化了重要的城市复兴,之后其他主办城市都在尝试复制它的成功。

巴塞罗那奥运会是西班牙政府“1992计划”的一部分。它的建设不仅为了与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和马德里欧洲文化中心相配套,而且政府还希望由此向全世界展示西班牙社会的现代化和转变。奥运会的整体规划,考虑了对城市历史脉络的适应性再利用、对海滩的开发与资本化、以及对能显著减轻市中心交通压力的环路的开发。奥运场馆散落于加泰罗尼亚地区,而非开发一个集中的奥运园区,提前对奥运遗产建筑可持续的未来建立基础。

例如会后,“世界论坛文化活动区”作为一个巴塞罗那政府后续场馆建设的亮点项目,在奥运村南侧落户,每年在这里都会举行一项特定主题的文化活动,并与“体育之年”系列赛事双轮驱动。这是体育与文化相融汇的又一成功案例。

3

里约

让奥运成为推进城市建设的契机

比起里约可以为奥运会带来什么,巴西人更关心的是奥运会可以为里约带来什么。里约在申奥时曾强调,奥运会场馆分布在四个区域,其中有两个位于里约的快速发展地区,希望奥运会拉动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赛事举办的前前后后,巴西政治、经济遭遇危机,克服重重困难,赛后人们期望的奥运红利虽然并没有想象中丰厚,但热爱运动的巴西人认真保护奥运遗产,让“非凡之城”添加了“奥运之城”的美誉,也给当地人生活留下了诸多便利,包括一条地铁线、一条近100英里的快速公交车道和17英里的轻轨系统,以及新建的学校和医疗诊所等,围绕盛会大规模进行的交通、文化和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里约赢得了一个全新的面貌。时任市长佩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没人说过奥运会能解决里约的所有问题,但我们确实把举办奥运会当做一个推进城市建设的良好契机,这是过去50年来每一任里约市长所梦寐以求的。”

4

北京

传承奥运遗产,再铸“双奥之城”

13年前的8月8日,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更让首都北京在世人面前展现全新形象。夏季奥运遗产传承有道,变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最大“底牌”,成为首个“双奥之城”。

在申办和早期筹办就融入遗产理念的基础上,2017年9月,北京冬奥组委在总体策划部单独设立了遗产处,在距冬奥会开幕还有近4年半的时候,奥运遗产的规划管理就全面提速。

奥运场馆是奥运会最直接的遗产,也是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奥运遗产。北京冬奥会秉持可持续发展和“廉洁办奥”的理念,将最大程度利用好2008年夏奥会的众多奥运遗产。鸟巢将承办冬奥会开闭幕式;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将在年底实现“冰”功能转换,变身为设有4条冰道的标准冰壶赛场;而作为京西“夜京城”新地标五棵松体育馆将华丽“变身”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6小时就能实现篮球向冰球场地的转换,在满足北京冬奥会需求的基础上,将兼顾赛后利用。

去年2月,国际奥委会批准“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命名,并正式将“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列入国际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名录,成为北京冬奥会重要的文化教育遗产计划项目。北京希望通过冬奥会筹办工作创造丰厚的奥运遗产,不仅为未来中国大型活动和奥运会提供示范和借鉴,更重要的是为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收益,造福百姓。

自1896年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奥运之城与奥林匹克运动携手共进,走过120余年漫漫长路。没有一座又一座奥运之城的付出和坚持,奥林匹克运动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和影响力;而如果没有奥林匹克运动的催化和助力,奥运之城也不会有跨越式发展的成绩。疫情之下的东京奥运会,一定会加速人们对百年奥运会的新思考与新探索,如何更安全、更高效、更广泛的可持续利用奥运遗产,是每个主办城市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冯雅男,孙葆丼,毕天杨.奥运之城的困局与机遇. 体育学刊[J].2020年9月

[2] 薛晓宁.城市有形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 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3] 赢德体育公众号,《奥运遗产|奥运会中最有影响力的价值拼图》

供稿:张朵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