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未来:“北斗产业”发展的杭州路径
  发布时间:2021-08-03 09:22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抗遮挡能力强、空间信号精度高、通信融合能力佳,北斗系统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发展,必将推进形成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杭州抓住机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正在不断探索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杭州北斗产业板块的成型

产业链日渐成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融合度高、应用前景广泛。从产业链角度看:在芯片、板卡和导航电子地图等上游基础产品方面,杭州拥有杭州中科微电子、浙江北斗天地通、北斗天绘、中飞通航等优秀公司,其中中科微电子是国内北斗芯片的核心厂家之一,杭州法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为北斗导航芯片与设备商等提供统一完整的全流程设计支撑的创新型企业。在GIS 数据采集器、高精度测量产品、授时终端、车辆监控调度产品、车载导航、户外手持机等中游终端产品方面,杭州拥有浙大正呈公司、杭州中导、国腾电子、中海达等公司。其中浙大正呈公司是北斗应用综合方案提供商,是省内第一家北斗民用分理服务资质单位;杭州中导是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十佳产品提供商之一。在下游应用服务方面,星软集团的北斗/GPS导航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在国内位置信息服务行业处于主导领先地位。同时,已将北斗位置服务应用在水务巡检、电动车监管、精准农业、危旧房监测、大坝监测、边坡监测、自动驾驶、无人机植保等领域。

产业平台初步形成。

杭州市积极发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平台建设,2014年6月5日,在杭州市成立了浙江省北斗导航产业联盟。2016年8月,“北斗时间小镇”落地杭州未来科技城,打造北斗授时、北斗钟表、北斗时间孵化服务平台、北斗时间产业基地、北斗应用数据中心、北极星智慧社区等产业板块。2018年成立浙江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协会,致力于打通产业链,协同提升创新和市场能力。2018年以来连续两年召开空天信息大会,致力于推动空天信息产业链条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全面展开。

浙江大学、北斗时空研究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等重点科研载体已经在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开展科研布局,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新技术的融合创新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孵化平台初步形成,云栖小镇2.0瞄准空天信息产业,布局1000亩飞天科学城,其中一期250亩已在加快建设,同时设立20亿元的空天信息产业投资基金。目前,云栖小镇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02所504所、北斗时空研究院等行业龙头进行深度合作,推进中科星图、虹云工程等项目落地,集聚60余家空天信息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机构,技术创新全面展开。

杭州“北斗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相比,杭州市北斗产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较少。2019年北京市北斗产业产值超500亿元,预计到2022年产值接近1000亿元;南京市2019年北斗卫星应用相关产值300亿元,上下游产业链带动产值超过600亿元;初步估算2019年上海卫星导航产业总规模超300亿元。从企业数量看,截止2020年7月,杭州共有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相关企业32家,在深圳(252家)、北京(184家)、南京(73家)、上海(61家)和广州(36家)之后,相关产业产值不超过100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不仅头部企业数量少,杭州研发与制造水平整体也不高。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统计,2016-2018年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专利连续三年年度申请量超过1万件。又据专利之星检索,截至7月23日,北京市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专利申请数为521项,其中绝大多数是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核心标准、专利;上海市北斗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数量为234项、南京市282项,而杭州仅为60项。

产业规划与政策支撑尚不明晰。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明晰的顶层设计与产业规划,以及良好的政策支撑环境。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发布《北京市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北京市关于促进北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年-2022年)》;南京市从2010年启动“南京市北斗卫星产业规划”,2013年签订《军民融合共推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市发布两轮《上海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卫星导航”专项工程实施方案》,为北斗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而目前杭州对北斗卫星导航相关产业规划与顶层设计尚未明确,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详见下表)

杭州“北斗产业”发展的路径与举措

1.超前谋划杭州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路径。一是建议由市经信局、市科技局牵头谋划以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引领杭州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二是研究制定《杭州市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重点在芯片、板卡和导航电子地图等关键技术,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服务支持,以及产业应用融合等领域进行布局。

2.加快建立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推进机制。建议构建政、研、军、企多方合作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推进机制。成立由市经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等省级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行业企业、军方、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技术发展指导委员会,统筹研究相关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3.实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研发和产业推进工程。一是支持开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建议将云栖小镇设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研发先行区,组建以杭州中科微电子、浙大正呈等领军企业力量和北斗时空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等科研力量为核心的产学研用联盟,搭建开放式研发试验平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园。

二是加速延链补链强链 ,做大做强芯片、板卡和导航电子地图等产业。围绕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相关产业,大力扶持杭州中科微电子、杭州法动科技有限公司等芯片设计企业发展,构建“设计一制造一封装测试一应用”产业链,上下游齐头并进。依托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一批板卡和导航电子地图等头部企业,在不断补齐产业链条的同时着力做优产业生态,推动价值链不断向高端攀升。

三是聚焦应用场景,发展基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杭州数字经济特色,发展北斗+5G、北斗+工业互联网、北斗+物联网、北斗+车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实现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民生服务、产业效率提升等领域应用,建立“北斗+”融合应用生态圈。

4.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重点领域应用示范。一是“北斗+5G车联网”智慧交通应用示范。推动浙大正呈、杭州中导、软星集团等北斗导航领域龙头,与西湖数源、吉利、华为、上汽、大华等行业龙头开展协同创新,推进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时交通信息系统(RTIC)技术在汽车导航中的应用研究和联合开发,支持北斗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

二是“北斗+物联网”产业赋能应用示范。依托杭州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建设,推进北斗在生产过程控制、设备监控管理、供应链优化、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等领域应用全覆盖。

三是“北斗+城市大脑”未来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工程。依托杭州“城市大脑”建设,联合阿里云、浙大中控、海康威视、浙大正呈、杭州中导、软星集团等行业龙头,探索构建“时空信息+城市大脑+应用场景”的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四是“北斗+智慧亚运”重大活动应用示范工程。建立“北斗+智慧亚运”服务系统,推动亚运会物资储运、赛场与场馆运行、赛事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北斗综合应用,实现重大活动区域的实时安全监测、风险管控及精细管理。

5.加大对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的扶持,抢占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制高点。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国家工信部协调对接,推动杭州企业参加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标准制定,积极申请杭州成为国家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商用首批试点城市。

二是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于在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成果以及率先开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技术应用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性财政资金补助。

三是加强人才保障。引进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科研产业创新人才,鼓励校企进一步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北斗卫星导航应用领域高端技术人才和综合应用类人才。四是加强区域合作。加强长三角区域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供稿:辛金国、邵莹

审核:邵莹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