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城市品质提升,破解“停车难”
  发布时间:2021-07-19 09:37   来源:城市怎么办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有限的城市空间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矛盾逐渐显现,停车问题已成为城市通病。无论是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还是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大城市,普遍存在着停车设施不足、停车秩序乱、停车信息难以获取等问题,给群众生活和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症结?又该如何化解呢?

01

城市“停车难”的原因

第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与城市“停车位”数量供给不足是造成城市停车难的客观原因。

据公安部统计,2017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72亿辆,其中汽车2.81亿辆。与此同时, 城市停车位数量却不能同步增长。按国际经验,车位规模与小汽车拥有量的理想比例在1.1—1.3之间,其中“1”为基本车位,余下为出行车位。2015年,国家发改委曾对我国的这一比例做过估算:大城市约为0.8,中小城市约为0.5,车位总缺口逾5000万个。“过去5年,私家车数量翻了一番,停车场建设节奏却相对落后。”国家发改委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作出判断:当前缺口已升至8000万个左右。供不应求必然带来停车难题。

第二,既有泊位供给与停车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停车位的私有私用,造成闲置停车位资源浪费。

实际生活中,即使城市的停车位配比达到1∶1, 仍不能避免特定时间或空间的停车难题。因为停车位是固定的, 而汽车行驶和停放却是一个不断变换场景和空间的过程, 汽车驶离, 车位空置, 一旦到达目的地, 将需要寻找新的停放位置。车辆不断变换行驶停放状态的过程也是车位的空置和新需求不断产生的过程。因此, 仅仅从供求数量角度不足以解释并解决“停车难”问题, 车位空置与停车需求之间在时段和区域上难以精准匹配所导致的稀缺车位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才是“停车难”的症结所在。

02

化解“停车难”的策略

鉴于上述原因,采取“增量扩容”与“存量增效”并举策略,在提高停车泊位供给数量的同时,提升存量停车泊位的利用效率。

(一)增量扩容

一是建造立体停车库。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技术已发展多年,国内许多城市已应用较广,技术模式基本成熟,能够增加车位供给,改善区域停车环境,立体化扩增停车空间,对于在土地紧缺的区域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有较大的优势。此外,通过对城市绿化统筹规划,在立体停车位上覆盖绿色植物,在保障绿化覆盖率的同时,又可增加停车位数量。

二是加强独立新建停车设施用地保障,充分利用城市边角空闲土地、中心城区功能搬迁腾出土地、城市公共设施新改建预留土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增建停车设施,鼓励其他土地使用权人利用自有土地增建停车设施。

三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挖掘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以及公交场站、垃圾站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潜力,布局建设停车设施,鼓励建设多功能综合体。

(二)存量增效

一是构建智慧停车系统,综合利用平台动态交通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对空置车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城市居民社区、工作场所、城市公共停车场、城市道路路边等在不同时点车位空置信息汇集起来, 上传至大数据信息平台, 整合城市停车位资源;城市居民在驾车出行之前, 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的微信小程序或APP查询目的地在特定时间段的车位空置信息, 停车需求意愿时, 可通过网络实现车位预约, 并通过一键导航系统的引导到达目的地, 实现精准高效停车, 停车结束后, 在出口处通过电子支付方式根据停放时间付费。这种方式将极大促进停车过程中信息要素流动, 降低搜寻成本, 提高空置车位利用率, 缓解停车难题。

二是设立海绵式停车位,“白天释放车辆、夜间吸收车辆”。例如在一些老城区,白天双向行车的道路上, 路中间黄线两侧, 规划出斜向来车方向的停车线, 并标有停车时间限制, 这些车道白天是行车道, 晚上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停车位, 只留路边靠建筑物一侧的道路供车辆通行。同时,充分利用城区老旧小区周边道路资源,选择背街小巷支路,在夜间基本停车需求较大的时段,即夜间(20:00-次日7:00)交通流量较小时,允许车辆临时顺向单排规范停车,白天(7:00-20:00)车流量大时全段禁止停车。若城市管理者能根据不同道路的交通状况, 综合考虑百姓需求,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错时分别使用条例, 一方面可以规范不文明停车行为,另一方面将为居民停车提供极大便利。

三是错时共享停车,“用时间换空间”。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1〕46号),提出:“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率先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鼓励商业设施、写字楼、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停车设施在空闲时段向社会开放;鼓励居住社区在保障安全和满足基本停车需求的前提下,错时向社会开放停车设施。”

日常生活中, 除商业停车场和城市路边停车位, 城市居民社区、单位等工作场所停车位一般仅限内部车辆使用, 对于外部车辆, 要么严禁出入, 要么实施严格的进入登记并收取停车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市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文明程度和自我约束力的提高, 城市治理水平和社区规划管理能力的提升, 城市居民社区和单位大院的开放是必然趋势。城市管理者若能因势利导, 通过媒介宣传社区开放、资源共享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的便利,并逐步制定促进社区和单位大院开放的相关规章制度, 相信城市居民会逐渐接纳社区和单位大院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孔喜梅,何丹丹.城市“停车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化解思路[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34(05):104-112.

[2]刘志强.停车场建设需要再发力[N].人民日报,2020,07(08):18.

供稿:汪聪聪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