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1日,国家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这一数据虽然超过市场预期,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依然逐渐加深。
2000年11月,第5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2010年11月,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15%;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2.6亿人,占总人口比例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根据联合国新标准,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就算是老龄化社会。当这一比例超过14%就属于深度老龄化。我国现阶段已经不是单纯老龄化的国家,而是逐渐逼近深度老龄化的国家了。
这说明什么呢?如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所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人口结构优化、破解人口老龄化困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01
何谓“社区居家养老”?
目前我国建设的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和社区养老被划分为两种形式,但在现实中,居家和社区养老是交融嵌套的关系,形成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不同于主要靠子女和家人养老的传统居家养老方式,主要采取以社区为依托,把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与养老社会化结合起来,有效整合社会和家庭的多种养老资源,服务于社区中居住的老年人,向他们提供日常简单医疗、生活帮扶、精神心理慰藉、其他服务及产品的一种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众多城市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于服务对象分散、服务成本高等特点,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盈利性较差,管理和服务的难度较大。
0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后勤保障不足
很多地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后勤保障工作依旧存在一定的薄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社区老人食堂的就餐标准有待提高。老年人身体较弱,需要给予补充一定的营养,但是目前食堂的供应能力有限,而且处于公益性质又不能一味地提高收费标准,从而导致老年人就餐只能达到温饱水平。第二,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覆盖面有所不足。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逐步退化,健康问题是老年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医养护一体化”、“社区病床”等亟需发展。第三,社区休闲娱乐服务设施有待优化。对于身体健康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需求是以增加沟通与社交为主,他们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及老年活动中心这些场所及组织的活动需求较高。
2.服务经费有限
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人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社会养老的很多环节都需要资金,我国居家和社区养老的经费主要由政府部门筹集,由于社区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工作活动经费以及设施建设费用难以筹措。政府部门经费紧张和基层社区的经济困难,成为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瓶颈。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就业相对困难的人员,服务内容局限于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素质有待提高。这支队伍儿乎没有接受过专业化、正规化的培训。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工作除了专业工作人员之外,还应有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支撑,组成诸如“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小组”、“孤老残疾保护网络”等志愿组织。据了解目前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普遍不足,绝大多数社区根本没有形成志愿者组织,也就谈不上具有志愿者队伍。
03
促进社区居家养老良性发展的建议
1.建立老年家庭档案
街道和社区责成人员负责为空巢家庭建立档案。社区服务根据空巢家庭的要求实行包干制或定期服务制。社区服务的内容可以是多样的,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安装有远程中央控制和服务的电子呼叫系统。没有条件的地方,街道或社区应组织建立联系人制度。联系人可以是健康的离退休老人、学龄孩子或其他社区内的志愿者。联系人与空巢家庭定期保持联系,有问题则按街道和社区提出的应急办法处理。即使安装了电子呼叫系统的地方,也最好建立联系人制度。如果街道或社区需要送饭的老人比较多,可以统一组织符合条件的食堂或饭馆给老人营养配餐送餐。
2.加快推进医养结合,逐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准则,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立卡定期记录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将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基本医疗服务深入到社区内,有针对性地为失能半失能、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等确实有困难的老人提供专业化健康服务。二是开展老年人签约医疗服务。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与老年人自愿互联原则,开展专项签约服务,定期提供一对一体检和常见慢性病诊治等服务,使老年人在家中就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卫生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人才分为管理人才和护理人才。前者为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后者为具备护理知识、具有专业资质、执业资格的专技人员、心理咨询师和养老护理员等。一是推进专业教育,培养专门人才。通过招生、收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鼓励相关院校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增加招生规模。二是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对现有社区养老服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健全培训制度,形成培训和服务体系。三是与再就业结合,建立基本服务队伍。通过培训吸纳下岗职工和城镇化人员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基本服务队伍。四是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引导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所花费的劳动,凡具有本区常住户籍的16周岁以上社区居民可申请加人助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无偿提供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抚慰及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服务。
4.给与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支持
2019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和记者招待会上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提供公租房,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大学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况看,除了上述优惠政策外,还应重点给与以下支持。一是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成为最基本的养老方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二是建立服务评估和行业监督制度。对服务机构、内容、人员和质量等实施全过程监控。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与老人同住。如香港、新加坡等地对与老人共同居住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和购房优惠,认同其所履行的赡养老人和提供养老服务的责任与义务。四是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通过健全法制体系、标准体系、规则体系和服务体系等制度,对服务对象、服务标准、服务机构、管理监管、服务人员等做出规范和要求。
5.设立与老年人相关的组织机构
一是设立老年婚姻介绍所。在伴随社会家庭小型化趋势,孤寡老人日益增多,老年人求偶需求也会增加。老年人再婚其实就是自我养老意识的一种体现。设立社区老年婚姻介绍所,帮助鳏寡、孤独、离异的老人求得生活伴侣,互相照顾、互相关心、安度晚年,也应是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不可缺少的内容。老年人一旦自立自强,可以大幅减轻儿女的压力,间接节约社会资源。二是开办社区老年学校。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函授等多种方式,或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办老年书画班、音乐班、舞蹈班、电脑班、外语班等,以满足老年人求知、自尊的需求。
6.拓宽资金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逐步形成政府、企业、非营利机构和家庭等四方投资的格局。一是加大政府经费投入。政府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金投入的主体。应在现有财政预算科目之外,增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科目,形成自然增长机制。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尝试以独资、合资联营等形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三是倡导社会捐赠,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慈善基金。社会捐助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重要来源,通过完善捐助资金等相关措施,促使企业和慈善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峰,郭东阳,孙传勇.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困境及破解——基于社区边界区分的视角[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61(03):108-115+235-236.
[2]梁海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居家养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3320-3325.
[3]穆光宗,朱泓霏.中国式养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03):92-100.
供稿:汪聪聪
审核:蔡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