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经济”激发城市消费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1-05-10 10:04   来源:城市怎么办

医美行业是“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中保健和化妆行业的深化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叠加近年来 “网红效应”等因素影响, 国民为颜值付费的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强,医美行业快速发展。

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3-5年,医美经济无疑会培育出巨大的消费市场,成为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动能。而若有城市能抢抓医美经济的风口,则必然可以快速提升消费水平和层级,带动城市经济高品质发展。

医美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医美经济崛起的高确定性来源于以下三点:

一是消费观念转变。国家整体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居民消费升级的强力支撑,以注重自我愉悦,彰显个性独特为特征的生活观念,在互联网信息互联的加持下,进一步激发了“悦己经济”“颜值经济”“美丽经济”等新型消费方式,且逐步成为中国消费的新常态。

二是市场潜力巨大。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预计2023年突破3000亿元,市场规模与消费人数保持高增速。由于起步较晚,2019年,我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仅为3.6%,远低于韩国、美国、日本的20.5%、16.6%、11.0%,距离成熟的国际市场约有3倍-5倍的增长空间。

三是商业模式优越。医美具有医疗和消费两种属性,其医疗属性给予行业一定护城河和准入门槛,其消费属性又导致了其高复购率和上瘾性,容易培育反复消费习惯,被资本市场誉为“男人的白酒、女人的医美”。

抢抓医美经济风口迫在眉睫

纵观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医美行业的发达程度几乎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国内一二线城市医美产业发展远远领先于三四线,当下,各大城市正纷纷借助先发优势,积极谋篇布局。

例如成都,早在2017年9月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美之都”,2018年出台的《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医美行业发布市级产业规划的城市,还成立了专门的医疗美容产业协会,是隶属于经信办下的一级协会。同年6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授予成都“中国医美之都”的称号。

目前,成都医美行业的规模已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为医美产业“第三城”,低廉的价格甚至吸引了不少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打着“飞的”去“做脸”。据报道,成都外地顾客的比例已经上升到10%—40%不等,一些特殊项目的甚至可以高达60%-70%,主要来自北上广和杭州。医美已经成为成都继大熊猫、火锅之后的又一张新名片。

2021年4月26日,深圳市公开征求《深圳市关于加快商贸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重点提出:要培育“美丽经济”新赛道的领先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医美之都”。

在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下,后发城市更应该深刻认识抢抓行业风口的紧迫性和挑战性。

医美经济激发城市消费新动能

目前医美经济尚在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较低,各类城市完全有可能借助后发优势,跟上步伐甚至后来居上。要激发医美经济活力,就必须打好四张“结合”牌:

一是医美经济与直播电商结合。

要促进电商直播与医美行业的协同发展。一方面,直播电商从业人员本身就是医美行业的重度客群,医美机构可借助头部主播和MCN机构获取一批黏性用户,并借助直播电商园区实现空间上的规模化发展,把高质量市场需求留在本地。

另一方面,直播汇聚的优质流量对于医美企业打响品牌、激发购买、口碑营销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目前,国内医美行业的毛利率可以高达90%,但营销成本又占总收入的50%左右以上,目前行业人均获客成本达到2-4千元,若能通过直播电商+线下体验降低营销成本,则可以促成行业格局从“重营销”向“重服务”转变,在全国范围内带头推动医美机构 “降价提质”的高品质发展。

二是医美经济与数字化转型结合。

当前国内医美行业呈现“档次低、规模小、布局散”的野蛮生长格局,专业性机构和专业人才短缺,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不足;无证人员非法上岗;由水货假货、无证行医及黑机构等灰色领域引起的定价混乱、隐患操作、虚假营销等情况,造成“无资质手术”、“植入物来源不明”、“幽灵手术”等医美乱象层出不穷。

应通过监管端和消费端的全面数字化,倒逼医美企业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让消费者产品来源、合理价格、医生资质、手术过程、客户评价、黑白历史、潜在风险、维权渠道等全环节都了如指掌,构建行业在竞争中共发展的良性格局。打造物美价廉、安全便捷的城市医美品牌。

三是医美经济与创新驱动结合。

医疗美容产业链中,行业上游为医疗美容耗材、药品生产商及器械设备的制造商,医美行业中游为医疗美容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皮肤科和非公立医疗美容机构,下游为广大终端消费者和获客平台——产业链涵盖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医疗服务等创新领域。

建议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本地大型药企和科技驱动的创新创业中小企业的联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共性技术平台,着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进口替代能力,在产业链上游打造一系列核心医美产品。

此外,在医美应用端和消费端等关键环节,应加强规划布局和产业扶持,吸引人才、资金和市场主体加快聚集,在中游培育出一批具备行业话语权的名院、名医、大平台及三方评估机构。

四是医美经济与政府治理结合。

产业崛起与政府高水平的产业扶持和监管治理密不可分。发展医美经济,要进一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理念,推动“政府做好墙外的事、企业做好墙内的事”。考虑到医美行业包含医疗安全属性,政府应加强在监管层面的治理深度,既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行业发展,又要严格把关,实现准入门槛淘汰一批、监督执法淘汰一批、市场竞争淘汰一批,打造基于医疗安全的安心消费环境。

供稿:邱浩钧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