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应邀为“浙江大学—2021年山西省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1-04-21 10:22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21年4月20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国平应邀为“浙江大学—2021年山西省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题为《打造新型城镇化2.0的思考》的专题讲座,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华北华中区培训部主任张倩主持,山西省60余名中青年干部听取报告。

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都已经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概括来说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快中求好”向“好中求快”转变,加快打造2.0的发展模式,即高质量的发展模式。王国平指出,山西要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在新起点上取得新突破,关键要做到“七个新突破”:即在坚持“美好生活”目标定位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城市群主体形态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两轮驱动”发展路径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城市国际化发展导向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四化同步”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XOD+PPP+EPC”发展模式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六高”方针上求得新突破。

王国平强调,格局决定眼界,眼界决定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山西要坚持两轮驱动发展,就要立足深厚的自然资源底蕴和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王国平认为,中国城市政府共同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二是政府负债过高的问题。解决两大挑战的唯一途径是实现“政产学研资用”六位一体。政府负债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类、社会类、生态类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巨额债务。城市三大类基础设施应该是也必须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应该也必须具备土地的溢出效应,即地租和级差地租的特性。换句话说,立足后疫情新时代、“双循环”新格局,在不增加政府负债的前提下,通过“级差地租”理论与“XOD+PPP+EPC”模式,既有可能彻底解决政府投资强度不足的问题,又有可能彻底解决城市三大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商业模式不足的问题,进而实现项目资金平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互动交流环节,王国平就山西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就业、如何推进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如何创造高品质生活等问题作详尽解答。

关于山西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王国平表示,首先要厘清“农民为什么进城?农民要不要进城?要不要提倡返乡”。实际上,中国农民“隐性失业”现象非常严重,农民外出务工是中国农民为解决自身“隐性失业”问题,而闯出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血路”。农民工群体的产生不是政府引导出来的,而是中国农民自己闯出来的。解决21世纪中国“三农”问题的奋斗目标是“减少农民”。解决21世纪中国“三农”问题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应该是、也只有是减少农民,就是把现有农民中的80%转移出去,让一名合格的农民经营相当于过去5倍的土地,也就是说要让尽可能少的合格农民,经营尽可能多的优质土地。

关于山西如何推进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王国平认为,要在坚持“XOD+PPP+EPC”发展模式上求得新突破。山西要充分利用山地风貌特色,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广泛应用“XOD+PPP+EPC”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形成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土地的增值,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城市的发展,有效破解“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等四大难题。

关于山西如何创造高品质生活,王国平指出,首先要明确高品质生活针对的人群。在人口竞争的大背景下,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研究城市常住人口的数量及增减。我们必须正视当前人口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必须认识到一旦离开人口聚集,城市高品质生活无法真正实现这一事实。当前,环境已成为一个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牢固确立“环境重于政策”、“环境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投入”理念,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努力营造一流的人文、体制、法治、治安、政策、政务、人居、生态、硬件环境。只要继续坚持下去,进一步彰显自身优势,山西就能脱颖而出。

供稿:戴 辰  

审核: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