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遗产:阿姆斯特丹运河
  发布时间:2021-04-20 10:32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世界著名的城市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著作《城市发展史》中,唯一被他评价为出色城市规划的城市正是阿姆斯特丹。他对阿姆斯特丹在几百年之前所做超前的城市规划,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一个城市,在没有完全脱离它中世纪城市原型的习惯控制和集体约束之前,仍能显示出它最好的商业精神,这个城市就是阿姆斯特丹。这个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规划师的最伟大的艺术样板之一,原因不是因为它仅仅是资本主义城市,而是因为:它是各种风俗习惯与制度、个性和机遇三者在最恰当的时刻相会在一起,融为一个综合体。”刘易斯的研究结论是: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规划要“领先世界300年”。

阿姆斯特丹运河位于阿姆斯特丹北部,自16世纪末开始,这里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港口。整个阿姆斯特丹有大小165条人工开凿或修整的运河道,运河总长度超过100公里,拥有大约90座岛屿和1500座桥梁,使得该市又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运河沿线有1550座纪念建筑,经历四个世纪仍完好无缺,是国际城市规划的经典之作。

纵观阿姆斯特丹城市历史和运河兴建历程,可以说她是一座建立在运河上的城市:因运河而生,以运河为依托发展和扩张,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规划新的运河。最初的运河在1480年到1585年充当了环绕城市的护城河,随着荷兰黄金时代的到来,运河也随着城市不断扩充,目前三条主要的运河支流:绅士运河、王子运河和皇帝运河,均开凿于那个时期,它们共同组成了环绕城市的同心带,纵横交错,构成别具一格的城市规划。最终形成“运河—城市”体系,以运河形成城市的结构和骨架,这在世界城市中十分独特。

201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辛格尔运河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荷兰的第九处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这样的评价:“阿姆斯特丹运河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规划一座新‘港口城市’的产物,体现了历史与城市的完美结合。”

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房屋大多都建于17世纪中期,为红砖建筑,梯阶尖顶,外形精致优雅。游船穿行在著名的河道间,河道两旁是典型的荷兰传统民居建筑,运河边的酒吧、餐馆、礼品店鳞次栉比。运河区内主要的公共建筑还有王宫、市政厅、阿姆斯特丹大学、中央车站、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公立图书馆等。乘坐观光游船,顺着运河领略水城风光,已成为各国游客参观阿姆斯特丹的经典项目。在运河巡游过程中,游客不仅可将阿姆斯特丹主要景点尽收眼底,还可真实地感受一下两岸居民的生活情况。

阿姆斯特丹运河能够成功地将当地风俗习惯与制度、个性和机遇三者在最恰当的时刻相会在一起,融为一个综合体,离不开规划师的超前理念和城市管理者的正确决策,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研究先行,提前统筹规划。早在16、17世纪,荷兰就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系统化空间规划体系——各级市政当局都要对所辖区域进行空间规划,规划一般由相应层级的政府部门制定,交付议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律效力。17负责对阿姆斯特丹的三条运河实施规划的规划负责人是一位测量员和建筑师。他的规划创新之处在于:把沿着三条运河的滨河地带分配给商人们,作为他们的办公用房或室内住宅。这在对于城市功能与空间划分尚不明确的17世纪是相当超前的意识。这也成为后来沿着运河区逐渐形成繁华CBD的重要原因。阿姆斯特丹运河的建造和管理,也得益于该市政府的统筹规划,体现了当局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方面的智慧。

二是采取修旧如旧的景观保护措施。阿姆斯特丹政府在遗产保护方面始终坚持守旧原则,努力将运河遗产完整地保留下来,也不轻易对城市布局进行调整。政府一方面颁布相关法令对运河遗产进行保护、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运河沿岸的名人名园进行修缮以吸引游客,比如修复了运河上的古老木屋、安妮之家等。为了宣传推广运河带,政府创办了许多大型活动来吸引国内外游客,比如每年8月举行的王子运河水上音乐会是荷兰最大的音乐节,而阿姆斯特丹水上灯光节则是著名的欧洲五大灯光节之一。

三是适度开发保障居民的休闲空间。面对过度旅游问题,阿姆斯特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新酒店的建造,将邮轮停泊港口移出城市中心,大力推广阿姆斯特丹东片及周边城市的旅游路线以分散客流量,等等。开发的同时也注重居民休闲空间的营造。比起其他欧洲国家而言,自行车却在阿姆斯特丹受到格外的青睐。原因在于阿姆斯特丹人口稠密,建筑林立,运河密布,街道狭窄,汽车行驶极为不便,使用自行车方便省力。因此在运河规划中特地划定了自行车专用道。为减少环境污染,政府还加宽了人行道路,围绕着运河的城市慢行系统得到不断完善。

四是持续发挥运河的水利功能。荷兰不但强调修建围堤、海堤、水坝等防洪排涝系统,而且十分注重水利管理,在全国建立了水量调度和水情预报中心,形成覆盖全国、相当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以最大程度地保存和实现阿姆斯特丹运河的水利工程功能。荷兰曾实施的三角洲计划堪称世界水利工程方面的巅峰之作,巧妙利用运河水道独特的防洪、通航、生态保护功能,增强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韧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同时大力推行“还地于河计划”,主张水利工程建设与空间规划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兼顾防洪安全与空间品质提升,充分体现荷兰先进的治水理念和高超的工程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怎样对运河体系的保护和有机更新成为持续受到关注的问题。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规划能够完整地保护运河体系,并且将运河沿岸用地功能进行置换,使运河城区在得到完整保护的同时也重新富有活力,这对于中国许多城市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的部分城市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以牺牲原有的历史城市结构为代价,最终使城市终于失去原有的个性和特点。阿姆斯特丹运河和城市相互发展,最终形成和谐的城市景象,对我国运河型城市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京京,刘晓明.《论运河与阿姆斯特丹古城的演变与保护》,《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第5期.

[2]梁子.《阿姆斯特丹辛格尔运河带》,《金融博览》,2010年第10期.

[3]王江波,陈敏,苟爱萍.《还地于河计划:荷兰新治水理念的发展与启示》,《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年第10期.

供稿:王俊  

审核:施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