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注重文化”——西溪湿地综保工程六大原则详解(之四)
  发布时间:2021-03-12 10:11   来源:城市怎么办

【前言】新世纪以来,杭州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以民为本”六大原则,保护与利用“双赢”,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近期我们将逐篇回溯这“六大原则”的实践。本期推出西溪湿地综保工程六大原则之四——坚持注重文化。

西溪之胜,集中体现在自然的山水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良好的生态文化之中,以其静、其幽、其野、其韵而别开生面,独特鲜明。

自古以来的梵隐文化,民俗、宗族等乡土文化,以桑基鱼塘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寺观、庵堂、祠庙、名园、民居、廊桥、亭台御道、牌楼等为载体的建筑文化,丰富了西溪湿地的内涵,提升了西溪湿地的品位,奠定了西溪湿地在全国湿地中的独特地位。

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西溪湿地自然环境大面积毁坏,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低水平多层建筑,“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西溪地区的主要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创业,竹园、柿园等因疏于管理而日渐衰败,传统建筑文化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消失,先人留下的诗词、匾额、碑刻不断流失,文化古迹损毁严重,自然和人文景观遭到破坏,与鼎盛时期相比落差明显,西溪文脉面临重大危机。

保护西溪湿地,就是保护一支重要“文脉”。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在保护和建设中,严格遵循“注重文化”原则,尊重、发掘并且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力求充分展示该地域的“人文神采”。

01

何谓注重文化?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是杭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科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历了无数的教训和挫折之后,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文化保护所承载的种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高楼大厦、地铁、立交桥、高架路,更要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极为珍贵的重要内容。

注重文化,是衡量工程成败的重要标尺。

工程建设不仅在规划上注重文化导向,更在利用中体现文化品位。不仅注重整体文化氛围,更注重历史细节和文明碎片;不仅重视西溪湿地的文化内涵,更注重湿地周边地区的文化特色。

把握好西溪的文化特质,保护好西溪的文化生态,利用好西溪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了西溪的野之美、冷之美、幽之美、静之美,真正做到山水与人文完美结合、天然与人工精致和谐,使西溪的文化生态再现光彩。

02

保护理念与思路

西溪湿地的保护是一项文脉工程。如果说生态环境的改善使西溪焕发出活力和青春,那么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利用则使西溪有了活的灵魂。

西溪文化以其“梵、隐、俗、闲、野”而独具特色。西溪综保工程坚持文化工作“前期介入、中期监督、后期管理”的方针,组成专家组,成立文化调研和文化遗存挖掘两大工作机构,对西溪的历史文化和文化遗存进行抢救性发掘,取得了丰富而翔实的调研材料,收集数以千计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桑渔耕实物,让历史文化内涵被人重新认知。

03

落地实操

西溪湿地一期工程开园期间,先后编辑出版了《西溪纪胜》《西溪的历史与文化》《西溪古今诗词散文选》等,发现了厉鹗祠堂碑刻等许多宝贵的碑刻、浮雕等文化遗存。

征集到水车、纺车、稻桶等农耕用具和梳妆台、脚盆等湿地住民生活用品900余件,较好地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民居风格和民情风俗,合理安排渔事、养蚕等农事活动,保护好当地居民长期生活劳作而形成的农耕文化、乡土田园文化,最大程度地展示民俗风情的生态形态,如河渠行舟、网鱼、社戏和龙舟竞渡等。

开展了西溪民俗文化保护和历史典故、传说挖掘工作,目前龙舟文化已经列入杭州市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完成了“重修历樊榭先生祠堂记”、“蒋相公牌楼”碑刻、浮雕的文物挖掘工作。

拍摄制作了“王家桥村、周家村、深潭口村原址旧貌图”和“蒋村、三墩、留下百年古桥现貌图”近8000幅。

经考证和专家论证,拟定的24副楹联、27块匾额、26艘游船船名及72座桥梁名称,则是恢复西溪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内容之一。

西溪湿地二期工程期间,对高庄、洪钟别业、交芦庵、厉杭二公祠、曲水庵、河渚街等12个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20余万字的调研考证报告,为这些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还修订并编撰了由《西溪的动物》《西溪的植物》《西溪寻踪》等组成的西溪文化丛书。

展示和陈设了陈聚兴染坊、西溪小花篮、西溪豆腐坊等独具西溪民间传统艺术特色的“七店八铺”、近300副的楹联匾额。

命名了富有文化内涵的堤、桥、路、景的名称,恢复和重建了秋雪庵、烟水庵、西溪梅墅、梅竹山庄、西溪水阁、西溪草堂、两浙词人祠、交芦庵、曲水庵、高庄、河渚街、洪钟别业等人文景观。

组织了“作家写西溪、歌手喝西溪、记者走西溪、画家画西溪、专家论西溪文艺闹西溪”等系列文化活动。

在寻访和恢复历史文化遗存过程中,还发现了越剧首演地陈万元古宅等数处有文物保护价值的老民宅建筑、河埠头、驳坎和古桥,挖掘保护了一批碑刻、浮雕、历史典故和传说。

一些专家学者以“五地”来描绘西溪:越剧首演地、词人圣地、水浒孕育地、文人逍遥地、民俗浓缩地。西溪是传世名作《水浒传》的孕育地,施耐庵也是杭州人,书中描写的许多地方都是历史上西溪的真实写照。2013年西溪文化丛书又新增一部著作——《西溪与水浒》,展示了西溪的别样人文。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 城市怎么办(卷一):西溪思考(一)[M]. 人民出版社, 2010.

[2] 王国平. 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M]. 杭州出版社, 2017.

[3] 西溪湿地综保工程中文化保护的探索与实践.景观中国网.

供稿:汪聪聪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