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秉林:主动应对教育改革发展新挑战
  发布时间:2021-03-02 09:38   来源: 城市怎么办

随着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包括了教育发展的新挑战、高考改革的新挑战、在线教学的新挑战等,必须主动应对新的挑战。

01

教育发展的新挑战

进入这个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发展成就显著。去年,我国各级学校超过5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超过2.82亿人口,专业教师1732万,规模非常庞大。学前三年教育正在加快普及,同时我们要抓好、提高、保卫教育质量。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正全面实施,现在的重点在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发展,要办好每所小学和初中,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高等教育从去年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1.6%,未来将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今后还要大力发展。这两年的招生计划每年都扩招了100万高职学生,通过这些数据的国际比对,可以得到结论: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已经步入世界中上行列。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的时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也出现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过去的“上学难”到现在的“上好学难”的矛盾转化。一方面,老百姓迫切需要接受高质量教育,另一方面,当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且发展不均衡、不充分。解决该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好每所学校。但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需要遵循内在规律,其中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只要经费充足、规划到位、学校重视,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作为一所学校办学的关键和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熏陶和催化作用的学校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却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在短期内简单堆积而成,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这决定了我国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还有一段艰辛探索的过程。为实现缓解主要矛盾的目标,我国的教育方式正发生根本的转变,从过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教育界的同仁,不管在中小学还是大学,一定要增强质量意识,把主要精力置于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共同努力发展公平、优质、多样的教育。

02

高考改革的新挑战

201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高考工作改革。同年,上海、浙江两个省份率先进行改革试点。2017年,我国又启动了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份作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8年,我国又先后启动了8个省份进行正式的综合改革,按照规定到明年要实施新的招生方案。今年虽然有疫情,也有若干省份正式申请启动高考改革。我国的高考综合改革进入了由东部改革试点转向中西部推广的新阶段。

这次高考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第一是促进公平,尤其是入学机会公平;第二是科学地选拔人才,把孩子们送到适合的高校进行学习;第三是引导学校全面发展。改革的措施非常丰富,例如:在考试方式上,探索分类考试,实施本科生和高职学生两张试卷的分类考试;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探索注册入学,而不是通过高考的方式,学生根据高中水平成绩和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测试,判断适合学习的专业并注册入学。“上学”的问题已经轻松解决,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1070万,录取的学生数正在统计,预计录取人数将超过1000万,这突出了高考录取率之高。当然。这里所指的接受高等教育包括接受高职院校教育。

改革的措施包括探索一些科目的“一年两考”。例如有几个省份正在探索英语一年考两次,平时考试然后把最好成绩纳入高考成绩,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的压力。高考改革的每一项举措背后都充满争议,都存在利益的博弈。改革的措施也包括进行考试科目和内容的改革,上海、浙江率先进行“3+3”的改革,即语数外三门加上学生从其他科目中自选的三科,通过组合扩大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后面进行高考改革的8个省份受到上海、浙江的经验影响,又推行“3+1+2”改革,即二选一(从物理或者历史当中必选一门),从其余的4门科目中再选择两门,一共12种组合,组合数的减少降低了推进改革的难度,为将来推进到西部地区提供了重要借鉴。

另外,在内容上取消文理分科的措施也受到很多争议。第一,高中过早分科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因为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讲求融合,进入大学后还要补课,影响培养质量。第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良好结合文科擅长的形象思维和理科擅长的逻辑思维,过早分科将造成弥补的困难。

在招生录取方案上进行改革,不像过去仅仅评价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列,现在我们要进行综合评价,即所谓“两依据,一参考”。第一个依据是语数外三门的统考成绩,第二个依据是学生自选三科参加等级考加权赋分的成绩。“一参考”就是把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交给高校,作为录取学生时的重要参考,使评价的方式更为完善、评价内容更为丰富,能够全面考察一个学生。同时,应该适当地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探索多样化录取。很多省份既有依据统考录取,也有按照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既有定向录取,比如从农村地区招收农村子弟进入重点大学,就是一个定向录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社会公正的政策补偿,也可以注册录取,对于确实有特殊天赋、特殊贡献的学生实行破格录取。这一切都要在阳光之下运行,利用网络公示的方式获得政府、社会、老百姓的监督及问责。

03

在线教学的新挑战

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堂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已经应运而生并走向应用。在疫情期间,国内的中小学以及高等学校都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在此过程中在线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情期间进行了国内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在线教学的实践。当然,在线的学习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局限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线上学习,有利于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促进公平,同时也为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所以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知识数字化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得到改变。就知识传递方式而言,传统的知识传递以单向传递为主,比如在校园里面是“老师上课,学生听讲”的方式,而当前已经转为多向互动,现在的在校学生,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多少?绝对不仅仅限于校园里面,更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上。这种知识传递方式和渠道的转变,首先带来了教师角色的转型。在单向传递背景下,学校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过去的主要任务是上好课,而现在在知识多向互动背景之下,教师要转型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这是一个深刻的变革,这种转型还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

在线教学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过程,把传统的知识传输阶段的内容从课堂讲授转移到上课之前,使学生得以在课前实现个性化的线上学习,而知识内化的阶段,过去往往依赖课后的复习、做题和教师辅导答疑,个别课程通过开设教学实践巩固、消化、吸收所接受到的知识,以达到真正掌握和融会贯通。互联网教育使知识内化的某份功能可能转移到课堂之上,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反思、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所谓学习革命的“革命”、翻转课堂的“翻转”内涵就在于此,实际上是一种学习过程的颠覆。这直接挑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组织与教师的布局以及教学管理的体制机制。这里特别强调,近年来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这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学校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活动的动态监测和预测,有利于教学决策的科学化、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支持课程学习环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支持技能实训、语言学习,可以更好地支持教师的作业设计和批改。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对于学生深化概念理解、建构新的构思和创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定要保持敏锐的目光,一方面要积极地跟踪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积极地进行多样性的探索,同时要注意保持理性的态度,既不能片面夸大作用,也不能进行概念上的炒作。

04

主动应对新的挑战

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人才观具有时代内涵,普及化阶段的质量观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因材施教是中国悠久的教育理念的精髓,但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所以天元公学在这方面确实可以做出很好的探索。另外,现代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如何确立?我们如何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瘫坐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这是当前国内外大、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趋势。

第二,要完善学生评价制度。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实施方案》,要求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基于事实和数据,客观准确地反应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和完善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机制和综合评价机制,并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学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要做好这样的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可信,高中或者初中提供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够有水分,也不能弄虚作假。第二是可比较,反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多用事实、数据的支撑。第三要使用,对高校而言是软挂钩、硬挂钩,在招生录取的哪个阶段使用一定要用,否则会影响到中小学校的积极性。今年实施的强计划中只有36所一流建设大学进行试点,普遍地应用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总之,我们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评价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

第三,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变革学生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把线上线下教学进行融合?教师如何去探索基于情境和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课堂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我们如何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这种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我们如何去开展验证性和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大有可为,有很多问题都需要思考,都需要进行改革探索。

第四,要加强学习的发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这次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学生会不会选择?能不能做出选择?这是过去的薄弱环节。怎么办?就要特别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选择性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有一个基本了解,对未来的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有基本的规划,这样有利于做出最后的选择。所以应当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例如:学科课程老师在讲课当中,要把生涯规划教育渗透进去;开设必要的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心理咨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高校和社会资源都应该积极参与进去。

第五,要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当前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面对科技发展趋势,教师的知识融合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如何提升?要通过加强校本培训,按照适应新高考的自主选课、分层教学的要求,来改善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要鼓励教师探索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相互融合,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要强化教师的育人功能。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解决教育的弊端,在学校教育当中,教师如何能够提高发现学生兴趣特长和学科能力,学生要做出选择,谁来指导他们选择?家庭只是一个方面,全员教师都要参与。教师指导学生选课,尤其是要提高教师的育人功能。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炒作现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人预测过若干年一些传统学校要消亡,有多少教师要失业,有些方面确实在炒作。越是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背景下,教师的高级职业教学能力,比如引导学校开展stem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只能加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智慧,涵养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学生综合素质,这种能力在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怎么说教师就要失业了呢?

最后,要探索管理体制的创新。关于高考的改革、在线教育的改革,要应对的绝对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的方方面面的改革。如何创新学习制度,构建学校的新常态?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后疫情时代的学校的教学常态,很多人认为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要成为学校的教学新常态。但是这种常态怎么构建?政策如何引导?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另外,要改革教师的考核制度,调整学校教学组织。要应对这样的挑战,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教师的考核标准,要做必要的调整吗?当然,比如现在评价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形式下课堂的教学制度,就不能用传统的标准和传统的手段,一定要进行创新。另外要改革管理体制,要适当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这方面有诸多实践。浙江最早实行了高考综合改革,学生选课之后,行政班和教学班是并存的。而过去的学生工作是基于学生入考时候的行政班,现在基于选出来大量教学班,学生工作应当如何实现创新?学生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如何创新?我们一直在跟踪高考改革,召开了很多学生、家长和教师座谈会,学生对于选课走班非常支持,因为不同的教学班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行政班的学生,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面,这使得学生非常高兴。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纠结,有的学生告诉我有一个问题很纠结:“学校开运动会的时候,我不知道该给哪个班加油了”,还有集体主义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逐步地解决。

(本文为2020年11月8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在“天元教育论坛·2020”开幕式上的主旨报告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供稿:林玥玥  

审核:马智慧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