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旅融合:从概念到产品,如何落地
  发布时间:2021-02-22 10:00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一、政策过程

2017年7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旅游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017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出探索旅游公路建设经验,为进一步开展旅游公路建设、推进公路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交通为旅游带来了便利,旅游为交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强劲。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等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培育充满活力的通用航空及市域(郊)铁路市场,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稳步扩大短途运输、公益服务、航空消费等市场规模。建立通达全球的寄递服务体系,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升级换代。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壮大供应链服务、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城市地下物流配送等。交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能有效衍生新的市场需求,推进交旅新业态发展,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交通和旅游功能完善及产业转型升级,因而倍受政府、业界与学界关注。

二、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从概念到产品

基于对产业融合的认知,交旅融合的概念基本可以归纳为:交通和旅游要素之间在设施、产品、产业、空间、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相互渗透、交叉汇合或整合重组,彼此交融而形成的协调共生现象与过程。

交通与旅游要素是构成交旅融合的两大基础性子系统。其中,交通子系统由交通设施规模、路网密度、路网等级、交通可达性和交通流量等要素构成;旅游子系统由旅游设施规模、旅游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区位与可达性和旅游人数等要素构成。该系统由交通和旅游要素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结构特征、功能属性和空间规律相互交织,构成了复杂、开放的网络系统。相关研究表明:公路交通设施、旅游产业发展、市场消费需求、经济发展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因素和政策规划调控对交旅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影响交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市场需求、交通发展、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因素起到了主导作用,可视为驱动交旅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而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政策规划等因素起到了辅助作用,可视为驱动交旅融合发展的外在动力。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及内外动力的阶段性转换,导致交通与旅游不断融合和演化。因而需整合和优化交通推动力、旅游带动力、需求驱动力、经济支撑力、环境约束力、社会促进力、政策调控力,培育和构建交旅融合的多元驱动机制。

三、模式借鉴:沪宁高速公路阳澄湖服务区

阳澄湖服务区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镇,地处沪蓉高速与京沪高速重合段,西距苏州市13公里,东距上海市65公里,北倚风景宜人的阳澄湖。服务区南区是30亩的停车区,北区为服务区的主要功能区,外场设有大小停车位1052个。改造后的服务区总建筑面积近5.9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建筑面积最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升级转型后的阳澄湖服务区日均车流量达到2万辆次,较改造前增长50%。日均营收超60万元,较改造前增长200%。单车平均停留时长达到40分钟,较改造前延长1倍,服务区网红效应持续不退,热度不减。

阳澄湖服务区拥有各类业态品牌近50个,汇聚了无锡小笼、吉祥馄饨、麻辣烫、云南米线、驿品鲜等中华各地美食,游客可以在阳澄湖“寻南北美食,品东西味道”。改造后的阳澄湖服务区还新增了休闲娱乐和文化服务类业态,非餐饮类业态占比超过65%,打破了服务区业态布局的传统,对业态布局、组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未来,服务区还将跟阿里、腾讯、京东、抖音等开展合作,引进网红业态和网红商品进驻服务区,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新消费体验。推出科技体验,兼具科普娱乐。阳澄湖服务区建设了3000平米的科技体验馆。由科普长廊、VR体验、机器人表演三大部分和19台VR机组成的科技馆吸引了每天约1200人入馆,重大节假日单日人流更是超过2500人。智慧指路牌、3D全息旋屏等科技元素不断映入眼帘。阳澄湖服务区将“服务区+文化”理念落到实处。在商业区设置了传统古戏台,邀请艺人表演昆曲、评弹等经典曲目。每一次表演,都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服务区建设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现场展示苏绣、缂丝、宋锦、核雕等苏州非遗技艺和非遗作品,供游客免费参观,感受非遗的精湛工艺和匠心神韵。据统计,非遗馆常态下,每天参观人数近800人,重大节假日最大单日参观人数达到1800余人。

四、实践探索:山西路桥集团交旅融合模式探索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平头生态组团是山西路桥集团抓住太原都市圈建设战略机遇,在寿阳县平头镇建设的“农业+康养+旅游+文化+交通+物流”深度融合的重大项目分为鹿泉驿站、鹿泉小镇、物流园区、苗木培育基地四大部分,于2018年启动。

其中鹿泉驿站、鹿泉小镇一体两面,是鹿泉高速服务区的延伸,鹿泉驿站对标国内一流的交旅融合项目阳澄湖服务区,由温室花园、主体综合楼、连通引景空间三大板块构成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温室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打造主题型、花园型、集聚性旅游服务区,探索“中国旅游目的地服务区”新品牌新模式。鹿泉驿站、鹿泉小镇片区典型的黄土地貌,拥有复杂多变的空间,山西路桥集团充分融合高速服务区的交通优势与生态组团的旅游资源优势,探索将高速服务区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高速服务区。将2.8万平方米的沟壑打造成温室花园、覆盖玻璃幕布,通过空中栈道打造360度多维度温室景观,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神奇的体验;主服务区横跨在山沟之上,建筑形态延续连绵的山形,以匍匐姿态“趴”在山坡之上;建筑主体采用玻璃幕布,规避冬天室外寒冷的旅游劣势,打造温室植物园。山西路桥集团寿阳县平头生态组团是服务区的升级换代,由第一代休息式服务区向第二代购物广场式服务区,再向第三代人文体验式服务区转变,在服务区内形成文化、科教、购物、休闲、养生、饮食、商务、住宿等全方位的体验式服务区。通过设计将不同的场景相结合,为太原东二环高速公路、太原市、山西省打造一个全新的高速服务区标杆项目。

寿阳县平头生态组团是晋太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呈现出大片区、大企业、大投入、大手笔、大收益五大特点。实现交旅融合的关键是“组团”。可借鉴杭州良渚文化村城郊大型复合住区开发模式,以“行在平头”“游在平头”“住在平头”“学在平头”“创业在平头”作为组团的功能定位。以从物流产业入手,实现“行在平头”;将苗木基地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游在平头”;以康养模式带动住宅开发,实现“住在平头”;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在平头”;以引进创新要素,实现“创业在平头”。坚持“XOD”模式。在“XOD”模式的基础上,广泛应用“XOD+PPP+EPC”模式,强化山西路桥集团已在运行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城市经济类基础设施、苗木种植等生态类基础设施,补齐学校、医院等社会类基础设施,将三大类基础设施与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形成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土地的增值,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城市的发展,才能有效破解本项目“钱从哪里来和去”等四大难题。坚持“三生融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苗木基地建设成为北方温带植物园,成为保护物种、人与植物、人与自然和谐并存见证,开辟“两山”新境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重点做好“生活”文章,补齐“三生融合”的短板。坚持打好“康养牌”。借鉴日本等老龄化国家康养规划建设经验,明确康养对象,导入长租公寓、短期租住等灵活的养老院模式,打响“山西康养旅游第一品牌”。

参考文献:

[1]喻新安、宋春雷主编:路域经济——高速公路引领区域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2]黄睿、黄震方、吕龙、于逢荷:基于感知视角的交通和旅游融合发展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中国名城,2021年第1期.

供稿:赵晓旭

审核:接栋正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