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标可循与系统集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经验启示
  发布时间:2021-02-03 11:45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9年7月9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3/T 912-2019)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于8月9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式迎来新标准。

为什么称作是新标准?

浙江是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发源地和实践地。早在2008年,安吉县就率先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2010年,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与安吉县对接,共同推动美丽乡村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内容涉及乡村建设规划、管理维护、服务评估等各个环节。

2014年4月6日,以安吉为样本,浙江颁布全国首个《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 33/T 912-2014)省级地方标准。在省地方标准探索的基础上,2015年6月1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32000-2015)国家标准。2016年,住建部联合原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环保闻等五部委发文(建村[2016]27号)将标准作为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依据。

标准的发布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从方向性概念转化向定性、定量、可操作的工作实践转变,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

新标准有哪些具体删增?

新发布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以原标准为基础,在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服务配套、民生保障和治理有效等六个方面设置了100余项指标要求,新增垃圾分类、数字乡村、就业服务等内容,将指标项目分为否决性指标、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为新时代美丽乡村提供建设指引和评价依据。

新标准提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户受益率达80%以上,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垃圾分类严格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要求做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在乡村治理方面,要求以党建引领,做好“三治结合”和平安建设,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村民参与度和满意度均在70%以上。

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更要“有标可循”

“标准”既是优势也是难题。标准是一种对人造秩序的管理学书写,标准化则是工业社会的发展智慧。面对我国数量庞大、空间分布广袤且异质性极强的乡村。如何处理标准化与差异化之间的张力问题成为关键。

浙江经验:采用“标准+”策略破解“标准”难题

一是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效应。以乡村导览图为例,过去只有在城市公园和景区才能看到的导览图,如今成了浙江乡村的标配。为了提供更直观的导览、更人性化的服务,浙江制定了新时代美丽乡村设施标识导则。导则先是在首批试点市区县实施,如义乌市、舟山市普陀区、遂昌县三地,不仅有标准配置,还有38项可选配置,既强调设施标识的共性统一,又注重不同区域村庄的个性特点。

二是充分发挥“标准+”的催化效应。坚持以乡村优势产业标准化发展为基础,引入公司引领、村民参与的经营模式,将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有机结合,搭建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和新型产业培育、农村就业创业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系统集成推进美丽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武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为新平台,以茶叶和中草药两大主导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全产业链,建设有骆驼九龙黑茶文化园、寿仙谷健康产业园、更香有机茶文化体验园、万寿康中医药文化基地、兴森科技覃菌文化旅游观光园、大博金一乐园、花田小镇为主体等多个融合发展示范点。

三是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倍增效应。将各个环节加以明确、简化和规范,尤其是在涉及农民利益的土地流转、产业分红、就业创业等方面,配套相应扶持政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让广大群众共享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成果,使农民真正从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贯彻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引导每个个体自觉成为“美丽”的组成部分。

四是动态标准化引领制度供给。除了注重实施分类差异性和适用性,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始终是动态持续更新的过程。2014年至今,浙江先后颁布《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指引》、《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等文件。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强调共性标准统一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指标体系, 内容基本涵盖美丽乡村创建的各个方面。

美丽乡村建设终将走向系统集成

2003年起,浙江省开始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依托“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起步,不断拓展建设内容,形成一套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2003年,浙江实施“乡村康庄工程”,2006年所有乡镇通等级公路,2011年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2016年全面创建“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2017年实现“农村客车村村通”。2016年至今,浙江已有34个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区)受到表彰,众多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和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逐步形成。

浙江经验:打破县市域界限形成集成示范带

美丽乡村空间分散、县市域割据一直是困扰美丽乡村建设的难题。浙江坚持片区化、组团式建设,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100条通往乡村的新时代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来加以破解。浙江还根据省内山区、丘陵、平原、海岛、水乡等5种地理形态和文化底蕴,确立了差异化推进东南西北中五大美丽乡村组团发展思路。

“德胜古韵”是义乌打造的十大美丽乡村精品线之一。以义乌“德胜古韵”为例,游客可以在李祖村的设计馆学习插花,去稠岩村老街逛石头馆、竹艺馆,在“点道乡吧”休闲住宿。这一片区组团模式,不仅实现了美丽乡村串珠成链,提升了沿线各村的环境品质,更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

对照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的要求,浙江始终坚持“一盘棋”,致力于所有的行政村、自然村的建设治理都达标,让每一个村庄、每一户农民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许雅文,何贤君.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走向系统集成[N].浙江日报,2020-11-25.

[2]李倩,王波.差异均衡: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标准化新路[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0(05):1-7.

[3]《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 33/T 912-2014)《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3/T 912-2019).

供稿:黄刚

审核: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