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问题”主题论坛暨2020“发现城市之美”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0-11-20 10:00   来源: 城市怎么办

2020年11月8日,作为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的主题论坛之一,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城市环境问题”主题论坛暨2020“发现城市之美”论坛召开在杭州召开,论坛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生态补偿、公共安全与环境立市”。

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徐青山,杭州市政协城市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主任杨营营,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巡视员丁景元,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超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陈礼珍教授,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正高工谭湘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张清宇,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刘想以及第十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和“西湖城市学金奖”获奖代表、城市环境平台有关合作单位及企业界、市民界、政府界代表共6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由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张杭君教授主持,论坛特别邀请到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发展中心主任孟东军,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副院长谢慧明,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孔凡斌,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务助理、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对地观测应用系统工程研究室主任,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办公室主任孟庆岩做主旨报告。

孟东军教授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他重点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理念的科学内涵做了系统梳理。他指出,生态文明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探索应加强“多规合一”试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开展GEP核算)、国家公园机制建设、国际生态环境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衔接、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争端解决和裁决机制)、生态文明教育(公民教育、高校课程设置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要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引导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以公众为主体的社会机制。

谢慧明教授的报告以“生态经济化的价值标准之谜与制度组合之惑”为题,从新安江流域的跨界生态补偿入手,探讨生态经济化价值标准以及补偿方式。他提出,设计生态补偿机制的三种方式,一是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设计生态补偿机制,越是禁止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越要给以补偿。限制越多,补偿越多。二是按照多主体协作原则建立组合式生态补偿机制,将政府补偿、市场补偿与社会补偿的结合,上级政府补偿与上下游政府补偿的结合,生态补偿与战略合作的结合。三是按照责权利结合原则建立生态保护补偿与环境损害赔偿联动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以生态经济化的重要制度,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建立多主体协作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与环境损害赔偿联动的机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安排。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困难主要在于技术障碍和制度障碍,因此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价值的评价等)和制度创新(生态产权制度的变革等)。

孔凡斌教授的报告以“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与实践”为题,从流域生态补偿问题涉及的地理因素、经济因素、生态因素等方面入手,分析建立江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流域上下游地区之间在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着实施主体与受益主体不一致的矛盾,需要建立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流域内各行政区的共赢和共享,推动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他以新安江、福建、江西等地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实践为例,进一步指出流域生态补偿国家试点、地方实践的实施困境。实施困境主要来源于资金来源模式、资金数量、权利与义务关系、长效性问题等方面,体现在补偿主体确定、资金来源、资金分配、奖罚机制等实施环节。关于如何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他指出,应加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力度,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强化实施监管、创新补偿模式,确保流域生态补偿资金使用的高效安全和稳定。

孟庆岩主任以“城市绿度空间遥感——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题,从城市绿度空间遥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多维度城市植被提取、多角度城市绿度感知、城市绿度可达性研究以及城市绿度空间遥感的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五个维度全面阐释。通过城市绿度空间三维分析,可以综合考虑城市中建筑物和城市绿地的空间配置关系,构建多尺度上的绿度空间模型,能更好的突出城市植被的空间特征、水平尺度上的空间分布,以及高度维上的分布特征。楼层尺度城市绿度感知为描述城市三维绿化布局及其潜在生态效益空间提供一种定量化的度量方法,弥补了因认知不足而产生的规划盲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住宅建设与绿地资源的配置矛盾日益凸显,合理规划绿地的空间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垂直立体绿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如何客观评价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绿色空间的分布格局与配置关系,对维持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度空间与建筑物三维配置曲线的多维信息展现,可全方位定量评价人与绿地的接触概率,以及接触概率的空间分布,在未来城市绿度景观评价与规划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生态环境保护手段,虽然在世界各地已经有了诸多实践,但真正的环境服务商品化过程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与之相关的生态补偿理论也还远没有完善。未来仍需着力探讨如何在生态补偿计划中灵活权衡以实现多重动态的社会和生态环境目标。与会人员围绕四个主旨报告开展深入交流、热烈讨论,参会代表普遍认为杭州城研中心举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城市环境问题”论坛聚集了党政界、知识界、企业界、媒体界四届联动,共同交流探讨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环境治理,发现城市之美,创新城市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供稿:王莉萍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