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讲话︱钟秉林: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创建立德树人标杆
  发布时间:2020-11-13 09:59   来源:城市怎么办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 钟秉林

首先,我对“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本次会议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主题,是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的体现。

“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教育到了一个从数量发展到质量提升的转折点,实现教育现代化遇到了多层次的问题,教育改革发展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从根源上讲,出现的问题跟教育评价直接相关。它就像一个指挥棒,指挥着师生的行为与学校的办学方向。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党中央名义印发的教育评价改革文件,是指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前不久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教育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难点。落实《总体方案》,要紧扣“五唯”问题,围绕五类主体,推进“四个评价”,鼓励多元参与,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确保改革取得实质突破。

一、破除“五唯”弊病,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倾向仍然严重。教育工作要改变简单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绩效和水平的导向和做法,尊重教育规律,引导学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发展要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探索建立学校分类发展、分类管理、分类评价的动态评价体系和机制。教师发展要转变片面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绩效和水平的导向,注重教师师德素养的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育人水平的提升。学生发展要转变“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倾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人才选拔与评价要改变“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单一评价标准,建立基于综合评价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选拔与使用机制。

二、围绕五大主体,增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做好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谋划,着力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涵盖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大评价对象,五类改革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全面构建党委和政府提升履职水平、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师潜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科学选人用人的系统协调的教育评价体系和机制。

三、推进四个评价,增强教育评价改革的整体性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从整体上创新评价模式、要素和手段。《总体方案》首次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改进结果评价,要全面界定教育目标,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与信息支撑。强化过程评价,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发展性的角度科学判断评价对象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提高教育评价有效性。探索增值评价,关注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纵向比较和改善提高,进一步评价教育教学和办学绩效。健全综合评价,注重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综合、整体的教育要素的评价,全面考量和判断评价对象教育目标的达成度。

四、鼓励多元参与,增强教育评价改革的协同性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鼓励多元参与,最大程度汇聚改革的合力。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的关键是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形成各方共同支持改革的合力。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评价改革的组织领导,强化学校的办学主体责任,鼓励和引导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的参与,提高教育评价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完善民主管理和问责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优化和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天元公学是一所崭新的学校,“探求教育本源、树立学校标杆、践行因材施教、破解大师之问”的目标正是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积极探索。我衷心希望学校能够始终秉持立德树人导向,把握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实质,创新新时代基础教育的体制机制,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拔尖创新人才特色培养的标杆。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供稿:林玥玥

审核:马智慧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