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聚焦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发布时间:2020-11-12 10:10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指示精神,努力建设一流城市学智库,全面推进城市学研究,11月7日—9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在杭州举行。本次年会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中国城市学界的年度性盛会,会议得到了各级领导、知名专家和众多媒体的大力支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开幕式暨第十届城市学高层论坛现场

中国城市学年会采取“一体两翼”、“1+X”的办会模式。“一体”即“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以“中国城市学年会”这个“1”为龙头,充分整合专家、场地、人员、宣传等资源,统筹“‘两奖’(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重要窗口”主题论坛、“钱学森城市学思想研讨会”“杭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中浦·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论坛”“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七大城市主题问题论坛(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教育问题、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土地与住房问题、城市卫生健康问题)”和“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议”“杭州城市学研究会专项基金委员会主任会议”等30余场会议、活动。“两翼”之一为第五届“两宋论坛”。“两翼”之二为2020(第五届)中国(杭州)智慧城市暨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年会期间,还发布了《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窗口”》、《中国城市治理蓝皮书》等城市学研究成果。

“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开幕式暨第十届城市学高层论坛现场

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

11月8日上午,“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第五届“两宋论坛”开幕式暨城市学高层论坛在天元公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两宋论坛”组委会顾问徐光春,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浙江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孙景淼,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两宋论坛”组委会主任王国平,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朱善璐,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两宋论坛”组委会主任张大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故宫博物馆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原主任诸葛彩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副主任夏阿国,中共开封市委副书记、“两宋论坛”组委会副主任秦保强,杭州市副市长缪承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王次炤,中国围棋协会原主席王汝南,钱学森先生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单位800余位城市学专家学者、城市管理者参加会议。缪承潮、秦保强致辞,徐光春、潘云鹤、叶小文、朱善璐、张大卫、杨卫、单霁翔、钟秉林在年会高层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杭州市副市长 缪承潮

缪承潮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城市学年会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新世纪以来,杭州以人民的立场把握使命担当,走出了一条由党政界、行业界、知识界、媒体界、市民界等不同社会主体共同治理城市公共事务之路。围绕“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品牌,着力通过治理体制的复合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形式的多样化、治理手段的艺术化、治理机制的科学化,不断丰富“民主促民生”的内涵外延,不断优化“民主促民生”的实施路径,不断提升“民主促民生”的综合效能,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回答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时代之问提供了杭州方案与杭州样本。

中共开封市委副书记、“两宋论坛”组委会副主任 秦保强

秦保强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杭州在传承弘扬宋文化,提升文化产业成果转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绩。通过“两宋论坛”这一载体,开封应继续向杭州学习取经,以服务城市发展、做大朋友圈、提升城市影响力为目标,进一步拓展视野、深化对接、增强合作,进一步为“两宋论坛”赋能,深入挖掘、提炼、展示活动内涵,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探索加强成果转化,努力让更多更好的成果服务两城的经济社会发展。

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两宋论坛”组委会顾问 徐光春

徐光春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运营的主张和实践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上,是建立在坚定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坚决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基础之上。真正实践、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规划、管理、建设、运营的主张,必须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思想意识,把为人民谋幸福、让生活更美好作为鲜明主题,切实将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务实行动。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潘云鹤

潘云鹤指出,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出许多新特点、新趋势,带来了工作与生活方式之变、信息流向之变、发展理念之变。全国都在严防死守之时,杭州作为“数字政府”标杆,创造性地建设了网上申报复工平台,并诞生了健康码管理理念,在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等关键时刻,从数字医疗、全链路的数字信息技术到数字办公,为这座城市构筑了一套全新的“数字防疫系统”,支撑了社会稳定运行与政府公共治理。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叶小文

叶小文指出,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目标,需要城市建设者们“一以贯之”的定力,这种定力主要源于三点:一是源于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敬畏,二是源于对城市发展规律的尊重,三是源于对“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城市是昨天先民们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今天生活其间的人们的家园,更是明天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载体。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都不能一锤子买卖,都不能只有一日千里的热情,而是要有实力、定力。如此才能有利于我们打造绿色美观的宜居城市,才能有利于我们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朱善璐

朱善璐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建设和发展城市,如何研究城市和研究城市化,就中国文化的表述而言,无非是道与术。从道上把握或者从术上把握,形而上是道,形而下是术。城市是形,往上走是城市之道,往下走是城市之术。城市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研究的推进,要从道和术两方面着手。道具有引领性、根本性的作用,涉及初心、使命与灵魂;术很重要,没有术,道就是空的,难以支撑。杭州城研中心创造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方法论,对城市研究的深化、质量的提升与引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两宋论坛”组委会主任 张大卫

张大卫指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数字贸易要更好发展,核心是处理好五大关系:主权与治权的关系;开放与安全的关系;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政府、平台与个人的关系。同时,应建立支撑E贸易的区域EWTP平台,服务于国家数字贸易发展和促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全球性和面向全国的供应链枢纽城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卫

杨卫指出,人民之城有四个指向,探索了由需求建城、智慧立城、互惠育城到共荣兴城的发展历程。一是众需之城,城市功能之初显;二是众智之城,凝聚众生的大智慧;三是互惠之城,展现城市命运共同体境况;四是共荣之城,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最高境界,而伟大之城则是一座城市的终极追求。杭州是一座特色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已逐步彰显其众需之城、众智之城、互惠之城的风貌,正在走向一座共荣之城,期待重现民富国强版的南宋临安风貌,成为一座群贤毕至、万方来仪的伟大之城!

故宫博物馆原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单霁翔

单霁翔指出,杭州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坚定不移地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气势磅礴的建了新的杭州城,实现了梁思成先生说的“保护老城、兴建新城”。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已不再是那些寺庙建筑、宗教建筑、皇家建筑等纪念性建筑,而是要保护普通人们的生活所留下的那些传统的社区、传统的民居、传统的商业、传统的生产地点。同时,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政府的专利,不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它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在保护过程中要给予广大民众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监督权和收益权。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 钟秉林

钟秉林指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意,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紧扣“五唯”问题,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大评价对象,增强基础教育改革的系统性;要推进“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增强教育评价改革的整体性;要鼓励多元参与,增强教育评价改革的协同性。天元公学以“探求教育的本源、树立学校的标杆”为目标,健全因材施教,立志回答“钱学森之问”、实证“教育倍增计划”,正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积极探索。

在年会举办前,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名誉会长、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顾问赵宝江;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天元公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丘成桐;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杨乐;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邓文中;中共开封市委书记侯红;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顾问、天元公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公凯;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顾问肖峰;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顾明远;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天元公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德广;天津市文联主席、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北京横山书院院长陈洪;英国CIOB中国区主席、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普通高中英语教材副主编、天元公学外文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浩;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天元公学数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建跃等多位专家学者发来祝贺视频和贺信,祝贺城市学年会、“两宋论坛”召开,祝贺天元公学启用。

年会举办前,多位专家学者发来祝贺视频和贺信

赵宝江指出,2019年,杭州城研中心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委员会,通过为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提供知识共享、共赢共利的资源整合共享平台,为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系统供应商”提供便利载体。一年间,杭州城研中心依托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活动,举办了智慧城市暨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充分发挥了智库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林毅夫指出,近年来,杭州城研中心提出了很多有思想、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发挥了智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本次论坛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主题,探索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深远意义。

丘成桐指出,“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天元公学的创办,独辟蹊径,从基础教育阶段入手,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致力于在高等教育之前,更早发现、选拔和培养各领域的拔尖人才,在回答“钱学森之问”上做出自己的探索。

王金南指出,杭州城研中心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七大城市病问题,构建城市学研究平台,打造出一批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城市学成果,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希望城研中心在城市环境领域继续积极探索,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

李兰娟指出,杭州城研中心以探索城市化的中国模式和破解“城市病”为己任,坚持立足杭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学智库。希望杭州城研中心在城市卫生健康领域继续积极探索,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智慧。

陈湘生指出,杭州城研中心积极践行和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坚持“政产学研用资型智库、创新学科型智库、综合效益型智库、平台型智库”的“四型”理念,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城市学杭州智库,成绩斐然,值得祝贺。

杨乐指出,“钱学森之问”无法真正破解的原因在于没有解决“天赋、童子功、专家指导、勤奋、理解、社会投入”这六大问题,天元公学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实施“兴趣班、预备班、重点班”三个专业教学层次,这个教学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才。

邓文中指出,林同棪国际与杭州城研中心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战略发展研究方面有着多年的深度合作,希望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后疫情时代全过程咨询、EPC、数智化贡献智慧。

侯红指出,2016年以来,以传承弘扬发展两宋优秀文化为主旨的“两宋论坛”,分别在杭州和开封举办,今年已是第五届,历届“两宋论坛”很好地展示了开封、杭州城市文化,提升城乡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不仅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更为汴杭两地、豫浙两省合作搭建了桥梁,成为开封和杭州、河南与浙江,乃至中原与沿海,即南北区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潘公凯指出,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有一种一以贯之的 理念和精神。一年一度的中国城市学年会在不断推进城市学的科学研究,不断推进城市设计的进一步探讨,意义非凡。杭州天元公学勇于探索与实践,努力开辟一条有特色的青少年教育之路,具有创意性和前瞻性。

肖峰指出,天元公学无论是从“探求教育本源、树立学校标杆、践行因材施教、破解大师之问”的办学目标,还是“六艺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都与近期党中央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要求高度一致,说明天元公学的顶层设计是完全正确的,坚持用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校培养一流人才这条探求教育本源的实践道路是完全行的通的。

顾明远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正处在“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要为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人才。

杨德广指出,天元公学是一所积极探索“基础教学+兴趣活动+专业培训”、积极探索“实施个性化潜能教育”的超常学制的新型学校。天元公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初衷,为回答“钱学森之问”提供了一条可行性的路径。天元公学的创办,将优质教育资源带入周边社区,必将在培养通识人才和专才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陈洪指出,杭州城研中心对于中国城市的建设,从杭州特有的经验角度出发,有了很多成果。在本次中国城市学年会上,这些成果很好地为参会代表分享,为中国的城市建设、破解“城市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好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毛志兵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国家未来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杭州城研中心立足杭州、面向全国,在新基建、城市更新、公园城市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学智库。

徐浩指出,天元公学作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者,有魄力开创,有勇气突破,目光高远,脚踏实地。期待开拓的道路上,采众家之长,守教育正本,扎根实践,注重实干。

张建跃指出,天元公学秉承“探求教育本源,树立学校标杆,践行因材施教,破解大师之问”的办学宗旨,破解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局面,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特色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希望天元公学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新时代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典范,为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开幕式上,还先后举行了“天元公学”开校揭牌、“钱学森路”命名启用、天元世界教育博物馆揭牌、杭州图书馆教育分馆揭牌、“城市书房”揭牌、杭州城研中心与浙江省现代金融学会签约、杭州城市学研究会与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签约、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顾问聘任等仪式,并为第十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第十届“西湖城市学金奖”、第五届“两宋论坛”优秀研究成果颁奖。

第五届“两宋论坛”

第五届两宋论坛于11月7日-8日在杭州举行。论坛以 “两宋时期的社会治理” 为主题,分别设有两宋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学术研讨会、“两宋文物展”、“两宋美食节”、“两宋书画联展”、“两宋图书展”等活动,不但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创造一个贴近百姓生活,雅俗共赏,可感知、可触摸、可传播的两宋文化展示和交流盛会。

11月7日,第五届“两宋论坛”书画展、图书展开幕式在杭州城研中心隆重举行

“两宋文物展”以“黑与白的艺术——宋代磁州窑瓷器精品展”为主题,展览共分为“序厅——黑与白的艺术”“化境黑白——宋金元时期”“美器由来——制造工艺”3个部分,共展出宋代磁州窑白剔花碗口长颈瓶、宋代黑剔花鸟纹荷叶形枕、金代白地黑花龙纹大盆等精品文物60 余件,窑具等文物40余件,全面展示了磁州窑在宋金时期的辉煌成就。

“两宋图书展”,展陈创意以北宋、南宋士人风雅艺术与市民生活艺术相流变为主线,通过展示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馆藏两宋有关书籍、书画、碑拓、文物等,再现两宋近三百年历史时期中,在雕版印刷、诗词书画、香酒花茶等各方面的艺术成就,突现宋型文明高度“雅致”的东方生活美学特质。

“两宋书画展”荟萃了开封、杭州两地书画家精心创作的书法、美术作品180余件。通过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表现手法深入挖掘两宋文化神韵,展示了新时代开封、杭州在“传承历史经典、创新优雅时尚、弘扬大美艺风”的精神风貌。

“两宋美食展”共设立 “杭州南宋名点名小吃”、“开封北宋名点名小吃”、“余杭特色美食”以及“非遗技艺”四大展区,集合多种多样的南北宋民间小吃,以展现两宋独特的文化风韵为主题,让市民朋友以食为媒,走近两宋,感受浓浓的新中式国风。

2020(第五届)中国(杭州)智慧城市暨人工智能产业峰会

10月10日,2020(第五届)中国(杭州)智慧城市暨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在杭州城研中心大楼举行。本次产业峰会以“新型智慧城市产业与新型基础设施的综合开发”为主题,由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杭州城研中心、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之江实验室四家单位共同主办,是在城研中心自2016年起每年举办的中国(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论坛基础上,搭建的“政产学研资用”新型合作平台,同时也是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一体两翼”架构中的重要一翼。

10月10日,2020(第五届)中国(杭州)智慧城市暨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在杭州城研中心成功举办

在论坛上,王国平理事长作题为《人工智能让城市更美好》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智慧城市3.0的核心理念是以智慧城市经济为重点,抓好两个结合:即产业的智慧化和智慧的产业化相结合;城市的智慧化和智慧的城市经济化相结合。这个核心理念归结到一点上,就是要打造一种全新的经济业态,即所谓的“智慧城市经济”,简称“智慧经济”。围绕“人工智能让城市更美好”目标,智慧城市建设应做到以下九点:第一,基于市校合作,建立杭州市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暨智慧城市(CIM)实验室。第二,编制总体规划体系,建立智慧城市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第三,优化评估考核机制,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系统供应商。第四,打造高级别的发展论坛和博览会展示平台。第五,打造“案例教育+典型引路”的发展模式。第六,推进高新企业“软硬结合”,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第七,坚持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两手抓,确保产业发展“抓大不放小”。第八,推进“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第九,基于“XOD+PPP+EPC”模式创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教综合体。

天元教育论坛·2020

8日上午,在“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开幕式上,王国平理事长和钟秉林校长为“天元公学”开校揭牌。同时,还举行了“钱学森路”命名启用揭牌,“天元世界教育博物馆”、“天元教育图书馆”及“天元超常儿童教育研究院”揭牌,“杭州图书馆教育分馆”及EOD研究院揭牌仪式。

8日下午和9日,“天元教育论坛·2020”在天元公学盛大开幕。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余杭区教育局主办,天元公学承办,杭州市教育局等多家单位支持,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聚焦时下教育热点,深度探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参观天元世界教育博物馆

为期两天的“天元教育论坛·2020”活动,还包括“教育发展与治理论坛”“EOD模式与教育综合体建设论坛”“智慧教育发展论坛”“天元超常儿童教育论坛”等分论坛。其中,“教育发展与治理论坛”专注探究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助推教育质量提升;“EOD模式与教育综合体建设论坛”,探究杭州在教育与城市良性互动发展方面经验;“智慧教育发展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与路径;“天元超常儿童教育论坛”,关注超常儿童培养问题。

“天元公学”开校揭牌

天元公学是由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倡导,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余杭区教育局、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第二中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筹建的新型教育集团。“天元公学”取名源于围棋棋盘正中央交叉点“天元”,意用古籍中“本源”和“开始”的意思。“探求教育本源、树立学校标杆、践行因材施教、破解大师之问”是天元公学的办学宗旨,“基础扎实,特长凸显,专长突出”是教学总目标。天元公学始终坚持“通才与专才并育”的育人理念,充分彰显“学术与艺术相长”的办学特色,一方面,致力于夯实学业基础,另一方面,建立发现、培养、输送天赋少年的体制机制。天元公学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立足于未来科技城这片沃土,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拔尖创新人才特色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学术专场暨浙江城市治理论坛(2020)

11月8日-9日,以“浙江‘重要窗口’建设与城市治理创新”为主题的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学术专场暨浙江城市治理论坛(2020)在杭州城研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等20多家科研院校以及政府、企业、媒体等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15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共同总结研讨浙江“重要窗口”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城市治理转型创新之道,为“十四五”时期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提供思路参考,为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的思想方法和路径交流。

11月8日-9日,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学术专场暨浙江城市治理论坛(2020)在杭州城研中心成功举办

在论坛上,王国平理事长作题为《坚持民主促民生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城市治理是时代发展的强烈呼唤,是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培育社会主义组织的重要条件,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杭州经验表明,“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有效路径之一是“民主促民生”,让充分发扬民主成为持续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坚持以民为先,坚持“五界联动”,坚持“四问四权”,坚持服从多数、关注少数,坚持民主促民生、推进民主治理;培育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多元治理;完善社区体制,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为全面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奠定坚实基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浙江省社科联指导下,杭州城研中心组织编撰了《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窗口”》一书。本书以建设“重要窗口”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和规律导向相结合,总结杭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展望“重要窗口”建设中如何破解城市流动人口、交通、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环境、土地住房、卫生健康、发展治理等问题,为推动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提供参考。

供稿:商文芳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