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讲话︱杨卫:打造一座永恒的人民之城
  发布时间:2020-11-12 10:02   来源:城市怎么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顾问 杨卫

本次年会主题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报告的题目叫《人民之城》。主要从“人民之城”的四个指向加以阐释,探索由需求建城、智慧立城、互惠育城到共荣兴城的发展历程。

“众需之城”——城市功能之初显

城市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历史范畴,既为群居的人类提供安全屏障,又为达到临界质量的人群提供居住、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平台,是满足众居住者生活、生产、文化、创新需求的场所。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地理地貌和资源禀赋,也有特有的满足这些需求的方式。这些差异性的诠释边体现了城市的标识性。作为一座动态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其基本特征应为开放式、包容性、自适应和成长型。比如,杭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1到2到3,将来还会到N,这就是一座名城的自我进阶过程。

“众需之城”体现在五个基本维度:一是基本建设方面,体现为骨架强韧的人民之居。比如,震撼人心的天际线,充裕的人居资源,绿色的环境韵味。二是便民建设方面,体现为四流通畅意义下的人民之行。比如,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三是产业振兴方面,体现为六业兴旺意义下的人民之盛。比如,我们现在在所处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拥有舒适优美、宜居宜业的自然环境,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四是上层建筑方面,体现为法治健全意义下的人民之治。比如,有良法善治的城市治理,有高执行力的网格贯彻,有民享民管的互动制衡。五是人民福祉方面,体现为服务大众的人民之托。比如,有国际一流的教育机构链。“天元公学”就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教育链,既服务有超常才能的儿童、少年,也服务于广大居民的普通孩子。此外,还应有引领区域的医疗、诊研链,有厚重坚韧的社保、医保链等等,这些都是走向人民之城的必备物质基础。

众智之城——凝聚众生的大智慧

城市不是仅为了居民的物质需求而存在的,它的存在还在于凝聚众生的大智慧。作为一座众智之城,还应发挥集众智、理万机、慎决策、自增强的功效。常规意义上的智慧城市仅代表城市寄托于上游空间的存在,在今后30年,众智之城应在以下六个方面有所建树:

第一,人民城市应有人民之魂,它代表城市的神经中枢。比如,杭州已初具雏形的城市大脑。第二,人民城市应有人民之魄,它是有生命的智流网格,代表城市的管理和成长的共生。第三,人民城市应有人民之眼,它是以物联网和务联网为载体的人或物互动感知,体现了在物理空间、信息空间与生命空间的三元互动。第四,人民城市应有人民之器,它指在新基建意义下的标志性的城市信息重器,乃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寄托平台。第五,人民城市应有人民之脉,它代表城市中瞬时完成跨层次互动的智慧构架。这里既有自上而下的演绎性信息流,又有自下而上的归纳性信息流。第六,人民城市应有人民之强,它代表各种“1+1>2”的智慧加持器,显示了城市智慧的规模效应,这些都是走向智慧之城的信息基础。

互惠之城——展现城市命运共同体境况

城市也不是仅为了满足单方面的物质和信息的需求而存在的。它的存在还在于展现城市命运共同体的大境况。作为互惠之城,要能够实现人人互惠、人城互惠和邻里互惠的三重目标。

“人人互惠”指城市居民之间的融洽关系,是城市具有凝聚力的基本要义。一座城市必然要满足其得以凝聚的凝结力量,在保家卫城、公共活动和文体比赛时一定要有群体效应,热心、热闹、热度就是对城市凝聚效应的写照。“人城互惠”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关系: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名。今天,我们前面的这条路被命名为钱学森路,这就是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名。“邻里互惠”指城市中居民之间、自然与物质单元之间不同组元区域之间的互动。正是由于这一互惠关系才导致城市地貌图的形成、城市功能的健全、城市服务链的完备及城市各区域之间和平竞赛的形成,人人、人城、邻里之间的互惠是走向和谐之城的催化剂。

共荣之城——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最高境界

人与城的共同信念就是塑造城市的名牌,达到共筑品牌为之骄傲的目标,在这一品牌下,人与城共沐荣光,共同享受城市所提供的最大方便:物质之极、智慧之巅、创新之都、王道乐土。共融之城有三座里程碑:一是生活品质之城,即达到彰显民意,精致大气、尽符众意、映衬众生的程度。二是震古烁今之城,即达到守正创新的用意,尽显上下五千年之风流。三是独具风骚之城,即达到辉映五洲、万方来仪的魅力。这样的城市也可以称之为“伟大之城”。

“伟大之城”是一座城市的终极追求,是永垂世界城市之林的丰碑。比如,古希腊时的雅典城、罗马帝国时的罗马城、盛唐时代的中国长安城、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城、拿坡仑时代的法国巴黎城、大英帝国时的英国伦敦城等等,都是这样的伟大城市。“伟大之城”要体现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式的宏大叙事,康德意义上的真善美的极致追求,钱学森意义上的与复杂科学共融的城市构架。城市的宏观成像要体现哲理之城和大美之城,城市的发展要有永垂不朽的地标和知识殿堂的标志,城市的文化要有精神震撼的陶冶和孕育伟人的厚土,城市的治理要有良法善治的标志。

毋庸置疑,杭州是一座特色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经久努力下,已逐步彰显其众需之城、众智之城、互惠之城的风貌,正在走向一座共荣之城,期待重现民富国强版的南宋临安风貌,成为一座群贤毕至、万方来仪的伟大之城!

最后,祝“中国城市学年会·2020”圆满成功!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供稿、审核: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