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案例分享】实施杭州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工程
  发布时间:2020-09-14 11:30   来源:城市怎么办

● 杭州手法 ●

实施杭州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工程是本世纪初杭州市为应对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原先地处郊区的工业区被纳入城市的中心区而对周边居民生活品质带来的一系列干扰,进而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而决定实施的重大决策项目。从2002年起,杭州市正式启动实施“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工程”,专门成立了市区工业企业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领导重大搬迁工程联系制度,研究、协调、解决企业搬迁中的重大问题。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的思路,疏散老城区建筑和人口,降低老城区建筑和人口密度;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新城集中,达到保老城、建新城的目标。

在搬迁实施过程中,杭州坚持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瞄准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这一战略目标,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发展优势。坚持工业布局调整与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环境营造、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搬迁与调整结构、提升产业档次与加大技改投入相结合。通过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工业企业调整了产业结构,转变了发展方式,实现了“脱胎换骨”,进而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据杭州市工业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2013年底,共有142家企业列入市工业企业搬迁计划,目前除了杭汽轮、中策橡胶还在推进搬迁之外均已完成搬迁。此外,各城区拆迁或搬迁的工业企业有400余家。

● 延伸阅读 ●

沈阳铁西区工业企业搬迁工程

自新中国以来,沈阳就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工业占有较大比重;改革开放后,受经济体制改革影响,沈阳市开始进入“畸形”工业阶段,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2002年起,铁西老工业区实行搬迁改造,沈阳市工业化步入正轨,第二产业比重开始稳步上升;2002年6月,沈阳市政府决定将沈阳铁西城区与相邻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成立沈阳铁西新区,通过实施“东搬西建”战略,对铁西老工业区进行彻底性改造,将位于铁西东部老城区企业搬到西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发展工业;同时对铁西老城区重新进行规划和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创造了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样板——“铁西模式”。

该时期,铁西区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增长:一方面,“搬迁改造”使得国有企业在重组改造中整合优良工业资产,使铁西工业重获生机与活力,2007年铁西区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994年来的最高值,占到60%;另一方面,铁西区城市功能布局不断完善,“东搬西建”腾迁出的城区土地,为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工一色”的功能布局有所改善,二三产业发展趋于协调,铁西区成为以生产和服务功能协调发展的现代宜居城区。

沈阳铁西区企业时空演变特征微观企业数据是老工业区城市更新效果的直观展现,不同类型企业空间分布特征既可以反映城市更新的功能定位,又能体现产业空间格局差异;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企业空间分布的变化也可以有效反映宏观城市政策的变化。随着铁西城区工业搬迁改造完成,铁西城区生产功能逐渐弱化。2008年以后,铁西城区工业产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所占地区GDP比重稳定在20%左右,表明铁西城区服务功能已成为主导职能。2010年铁西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一,201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在城市发展定位转变背景下,积极建立“铁西金谷”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基地。项目总规划面积2km2,总投资约205亿元,预计引进企业2000家,直接解决就业10万人,间接解决就业15万人;总部基地致力打造金属现代服务业信息中心、研发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教育中心等五大中心,最终成为行业总部基地示范区。2018年铁西金谷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初具规模,项目入驻率达到76%,东北首家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通正检测等各类项目达226个,总部经济初步显现。在现代服务业城市发展定位下,西区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企业的分离,以2014年为例,工业企业分离的60户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当年就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另外铁西区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3-2018年5年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7家,累计达105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创新资源。

在处理搬迁污染方面,工业污染场地根据工业生产特点,按照污染物类型可以划分为无机污染型场地、有机污染物型场地、复合污染型场地。沈阳铁西区老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因为涉及原料多样、产品多样、工艺复杂,所以工业生产厂址污染大多是以混合污染为主,需要通过物理、化学、热力学过程,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吸收、转移、降解土壤中污染物质。在搬迁改造工业区过程中,确保处理好工业污染“后遗症”,为城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市民的健康生活作保障。

展望未来,沈阳铁西区历经工业企业搬迁,服务业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精细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挥“铁西金谷”集聚效应、依托产业特性,引导空间错位发展等方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城市产业的作用与价值。

德国鲁尔老工业区搬迁转型

鲁尔区是指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该地区总面积4435平方公里,由53个大小城市组成,人口530万人,呈现多中心、人口密集的特征,区内5万人以上人口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超过50万人。鲁尔区是欧洲人口密度第三位的都市区,仅次于巴黎、伦敦。18 世纪初,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及钢铁工业的发展,沿鲁尔峡谷逐步形成了工业区,最多时曾分布着 300 多座矿井,几十座钢铁厂。作为德国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基地,鲁尔区为二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乃至“德国经济奇迹”的创造发挥过重要作用。

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产业转型冲击着城市的工业区发展,落实在工业企业上,总体上鲁尔区的转型发展分为工业内部转型、去工业化转型、再工业化转型三个阶段。经过 50 多年探索和不懈努力,鲁尔区逐步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目前,鲁尔区失业率明显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与德国平均水平相当,已经由传统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和服务业为引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区。

鲁尔区老工业企业的转型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其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也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

一、欧盟、联邦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在鲁尔区的转型发展中,欧盟及德国联邦政府给予了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在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欧盟通过结构基金等对区域发展给予支持,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

二、科学制定各阶段的发展规划。德国高度重视规划在区域转型发展方面的指导作用。州、市(县)两级政府作为区域转型规划的组织者,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总体框架。专业规划部门、大学及各类研究机构、国内外公司、投资商、当地居民都是规划具体内容制定的参与者。

三、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鲁尔区在城市布局上呈现出结构分散、缺少自然中心的状况,被形容为“中世纪教堂钟楼式中心”结构,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较大城市维护各自城市利益。经过充分的研究和民意测验,最后确定了采取分散布局、多中心发展、多元结构的布局方式,在区域内形成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机制。

四、政府与社会各界建立伙伴关系。鲁尔区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和社会各界合作达成共识,制定并实施“共同行动战略”的做法。“共同行动战略”的制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

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鲁尔区在转型发展期间积极发展教育与科研,着力打造富有创造力的经济。现今,鲁尔区成为欧洲大学最密集的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

六、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鲁尔区充分发挥工业遗迹多并且集中的优势,在转型过程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打造工业文化品牌。

老工业基地搬迁与改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鲁尔区很好地化解了转型的问题。基地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政策要适时调整,需要强化规划和方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引领作用,要注重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发挥基地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优势,注重传承工业文化和保护再利用工业遗产。老工业区的剩余价值为新产业形势创造新价值,使城市焕发新生的产业活力。

【参考文献】

1.《城市决策论》,王国平,杭州出版社,2019

2.王林峰,方豪杰,王婷,郝均. 基于企业数据的城区老工业区城市更新动态评估——以沈阳铁西区为例[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6.

3.王林峰. 沈阳铁西区服务业转型及空间重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

4.姜四清,张庆杰,赵文广.德国鲁尔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15(10):41-44+54.

5.朱静.某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地场地修复及环境管理相关问题[J].环境与发展,2019,31(12):44+46.

编辑:高艺丹 蔡峻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