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模式:破解教育发展痛点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0-09-02 10:42   来源:城市怎么办

教育发展面临四大难题,“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从哪里来、手续怎么办”。其中,“钱从哪里来”最为棘手。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坚持“以教育发展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反哺教育发展”的理念,坚持“EOD模式”,以学校周边土地溢出效应,支撑学校投入和可持续发展。

一、何谓EOD模式

所谓“EOD模式”是新世纪以来杭州在教育与城市良性互动发展方面的重要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是“XOD模式”的一种。“XOD模式”是借鉴“TOD模式”的理念,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是“TOD模式”的拓展。“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最早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哈里森·弗雷克(Harrison Fraker)提出。该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发展模式,是一种公交导向的“紧凑开发”模式。

“XOD模式”是借鉴TOD模式的理念,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也可以说是TOD模式的拓展。根据基础设施的不同可具体划分为EOD模式(Educational facilities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学校等教育设施为导向)、COD模式(Cultural facilities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歌舞剧院等文化设施为导向)、HOD模式(Hospital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医院等综合医疗设施为导向)、SOD模式(Stadium and Gymnasium Oriented Development以体育场馆等体育运动设施为导向)、POD模式(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城市公园等生态设施为导向)等等。概括地说,“XOD模式”,即以城市基础设施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只有坚持“XOD模式”的发展理念,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形成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带动土地的增值,进而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城市的发展,才能切实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四大难题”问题。

“EOD模式”(Educational facilities Oriented Development以学校等教育设施为导向),以学校建设带动整个周边区块土地增值,再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级差地租”理论,将土地的增值反哺学校的建设,这对教育发展和城市品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EOD模式”的杭州实践

1.打造“和谐杭州示范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著名重点大学,2001年9月启动建设紫金港校区。该校区位于西湖区三墩镇,东区占地面积319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设计在校生规模2.5万人,为浙江大学主校区。

浙江大学教育综合体和EOD组团坚持以“和谐杭州示范浙江大学共同发展的“双赢”任务。“和谐杭州示范区”分核心规划区、协调发展区、规划影响区3个圈层,面积达188平方公里。“和谐杭州示范区”以建设“概念浙大、湿地公园、孵化基地、水乡都市”四大功能为重点,目标是建设成杭州乃至长三角的和谐社会引领区。通过市校合作,这里将真正成为“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和谐杭州示范区”。

2.从“造区”向“造城”转变:杭州大学城

新世纪初,杭州启动了余杭仓前高教新区的建设。仓前高教新区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块,南区2.3平方公里,北区8平方公里。其中在杭州大学城教育综合体建设方面,不断拓展“杭师大”的发展空间,把校园建设争创一流作为整个学校争创一流的突破口来抓,率先引入“城市综合体”理念,把杭师大仓前新校园打造成一个教育综合,同时,不仅要符合学校建设有关设计规范,做到功能齐全,也体现了城市美学、建筑美学的经典之作。同时,大学城坚持了EOD教育组团理念,从过去单纯“造区”向“造城”转变。统筹高教功能区与所在余杭组团的工业、商业、旅游、生活等功能区块,构筑“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相统一的新模式。

3.“产教融合首选之区”:杭州下沙高教园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又称“下沙大学城”,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建设于2000年启动。以理工科院校为主。园区分为东、西两个区块,合计10平方公里。园区内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等高校,在校师生近25万人。

下沙高教园区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按新体制、新机制运作,实行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科研合作攻关,有效地促进了园区内高校的资源共享,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4.“‘科教兴省’战略重要载体”:杭州小和山高教园

小和山高教园区是浙江省的省级高等教育园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小和山国家森林公园内,2001年批准成立,有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等多所高校入驻,是浙江省“科教兴省”战略中规划建设的五大高教园区之一,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园区总投资23亿元,规划总面积8000亩,总占地面积7200亩。规划学生人口4.5万,教职工5000余人。

小和山高教园区坚持教育综合体和EOD教育组团理念,不仅带动了西湖区在该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其科教引擎作用正在日益释放巨大能能量。2016年,省委省政府将其列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范范围,明确提出依托科创大走廊“生态、科技、文化、休闲”协同发展优势资源,发挥区域内高校科研资源富集优势,做好研发服务和知识培训。

5.公园社区的典范:天元公学

“天元公学”取名源于围棋棋盘正中央交叉点“天元”。在古籍中,“天元”是本源和开始的意思。创办天元公学的目的,就是要“探求教育的本源、树立学校的标杆”,以开展对“钱学森之问”的探索和破题。

学校占地150亩,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可容纳从幼儿园到高中15个年级的在校生4000人,青少年活动中心500人规模,国际部500人规模,老年大学500人规模,满足“从3岁到83岁”终身教育需求,与周边社区融合发展形成天元公园社区。

三、“EOD模式”的经验与展望

目前,“EOD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下一步,需要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新的探索。实践证明,“EOD模式”是解决教育投入“钱从哪里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的有效模式。总结经验,科学实践“EOD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校为中心打造“15分钟教育生活圈”

学校与城市充分融合,在满足教育设施服务半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育经济学”三大指标(投入产出比、费效比、性价比),以学校为中心,形成“15分钟教育生活圈”,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2.落实“一调两宽两严”手法

实施“一调两宽两严”,提高学校及周边土地利用率。即:调整学校及周边土地规划,将学校周边区块用地和学校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原则上学校周边用地以住宅为主;放宽容积率、放宽建筑高度;严保绿化率、严控建筑密度。这些理念和经验做法与浙江和上海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完全一致。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第60号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集约高效利用空间。按照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理念,有效进行疏密有致、功能复合开发。加大城市存量用地盘活利用力度,打破一刀切模式,科学合理确定地块容积率、建筑限高等规划技术指标。”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加强容积率管理全面推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实施细则(2020版)》中强调:“为促进风貌保护,保障公益性、底线型设施和公园绿地实施落地,在单元经营性设施开发容量上限规模不突破的前提下,允许开发规模在单元内进行腾挪转移,鼓励开发规模向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街坊转移;城市主中心、副中心和轨道交通站点600米服务范围内可采用所在强度区的特定强度。”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沪府办规[2020]3号)中也明确提出,“存量工业用地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坚持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和区域总量平衡,研究优化住宅和商办地块容积率,提升投资强度。”

3.打造教育公园社区

“公园社区”,简而言之即为“公园化的社区”:一是标准公园化。按照公园标准,建设社区形态开放宜人、空间环境优美舒适、社区文化特色鲜明、建设方式低碳永续、交通系统绿色人性、功能产业多元融合、公服设施完善共享的高品质地域共同体。二是全方位开放。打破“围墙”界限,构建公共开放、尺度适宜、窄路密网的共享空间,彰显空间的开放性和文化的包容性。

借鉴浙江省“未来社区”理念,以学校为中心,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与整治,打造校城融合的教育新社区和教育综合体,建设“教育导向型公园社区”。要努力实现“游在教育公园社区、学在教育公园社区、住在教育公园社区、创业在教育公园社区”。把“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统一起来,坚持“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业绩”,同步彰显生态功能、产业功能、人居功能、文化功能,吸引和留住购房者、投资者、就业者、游客,实现繁荣繁华和可持续发展。

4.坚持“细节决定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打造公园城市型的EOD组团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更是一项精细的艺术,一定要防止“一般化”、“同质化”、“碎片化”倾向,重点关注以下“八大细节”的打造:

一是单位公园化。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周边单位的建设和改造中,按照“公园化、兼容性”的原则,溶解公园边界,融合公园环境,诠释公园城市的单位表达,实现“公园城市”的“大气开放”与“公园单位”的“精致和谐”相得益彰。

二是全域“上改下”。实施“上改下”对于提升电力安全保障系数、降低电磁辐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减少道路二次开挖、消除视觉污染、改善道路交通、提高城市品位,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揽子谋划全域“上改下”方案,使街道上没有“蜘蛛网”,营造“无视觉污染”的环境品质。

三是“乔灌草”相结合。绿化要坚持乔木、灌木与花卉、草皮相结合的原则,层次鲜明、错落有致,“见缝插绿”“走马观花”。要选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地方性树种,应避免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异地移植。要从城市美学、景观设计着手,在绿化带、屋顶、墙体等处栽种不同造型的多彩植物,体现季节变化,提升环境品质,充分展示“绿改彩”和“立体绿化”的视觉盛宴。

四是“户外广告”、“店招店牌”、“标识标牌”规划设计“三结合”。要坚持整体规划与彰显特色相统一,防止“一刀切”,做到“和而不同”,切实消除“视觉污染”。要坚持“细节决定成败”,努力打造精品。

五是严控交通隔离栏。城市道路一般具有交通、绿化、文化、商贸、开发等五大功能。要坚持“交通先行、综合开发、三效合一”的原则,在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不断增强城市道路的绿化、文化、商贸、开发功能,实现城市道路“五大功能”最大化最优化。要增强道路的绿化、文化、商贸、开发功能,彰显美学价值,必须减少“硬隔离”,严控交通隔离栏。如必须设置的,用绿化隔离带代替。

六是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积极保护原则,将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商业遗产、校园遗产、工业遗产等文化遗产纳入规划设计。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可识别性。

七是关注城市家具的规划设计。城市家具的规划设计要关注城市美学和城市形象,打造的公共艺术精品。围绕古朴、典雅、厚重、坚固“八字”方针,融合艺术、时尚、美观等要素,对信息设施、卫生设施、道路照明设施、安全设施、娱乐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以及艺术景观设施等城市家具进行一揽子设计,力争把每一件城市家具都打造成“世纪精品、传世之作”。在规划设计上,坚持城市家具与道路、街景、标识标牌等的和谐统一;在景观布置上,追求自然风格,增加人文内涵,注重设施有机结合、统一布局,达到使用和观赏的和谐统一。

八是关注教育公园社区四至范围内相关单位的业态调整。坚持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教育公园社区建设带动周边产业升级和业态调整,立足生态化、智慧化,打造智慧经济和生态经济新业态,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相结合,培育高品质消费场景和新经济产业场景。通过业态调整,才能将教育公园社区打造成具有厚重文化、高档产业、精致空间、人性交通、品质生活的“宜文、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样板社区。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EOD”组团涌现,从而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庄赟卿

审稿:马智慧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