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碰撞下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塑造
  发布时间:2020-08-25 11:23   来源:城市怎么办

北大教授戴锦华在一次直播中说:“影院是二十世纪留给我们的最后的公共空间,是一个让我们走出家、走出宅,让我们去和他人共享的一个空间。电影观影是非常奇特的经验,我们‘集体地独自观影’,我和你坐在一起,但是我在独自观影。这是独特的电影经验,也是共同的社会经验。”

城市公共空间,是能够在高度差异化的社区中,触发眼神目光的偶遇或者是日常的交谈,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知识、联系和惊喜。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所能做到的。

城市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而多元的功能,是社会交往的重要舞台、公共参与的重要平台以及城市活力和多元生活的重要源泉。

//文化空间是城市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位古代先贤的结论,在今天看来多少有值得商榷的余地,城市的生活有诸多美好,自然也有数不清的弊端,但是为何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仍然令人向往?

在刚刚过去的堪称魔幻的上半年,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仿佛也有了新的答案。来势汹汹的疫情,就像洪水猛兽,但却从未真正让生活停摆。在线上买菜、上课,足不出户也能和团队共同完成工作,网络和科技的高度发达,让那些生活中必要的功能,改换形态继续为我们发挥效用。

然而此时,我们的精神生活,却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电影院的大门紧闭,延期的展览和演出,最近才渐渐回到正轨。

公共文化空间和文化消费的缺位,让生活仿佛缺失了一部分灵魂。

城市的公共空间,代表着人与人的相遇,如果借用情动理论,这样身体性的相遇才能达成观念的获得。而城市文化公共空间,塑造着我们的集体情感与共同记忆,让我们能够从身体出发、从情感出发来认知我们所在的世界。

//现代文化影响文化空间

现代文化深刻的影响了城市风貌、城市人的身份认同、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异以及城市精神与情感的意象。现代文学、流行乐和电影等,都对外来者提供了先入为主的城市概念和想象。

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等,对香港的人际情感进行了后现代的刻画。这些作品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常规的经济繁荣、高度竞争的城市形象,塑造了感情的游离、迷惘和落寞的城市意象,影响了人们对于香港的感知。

现代流行文化一直以来对于城市空间进行着塑造。

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在游客最为密集的圣殿酒吧区,一面明星墙(Wall of Fame)把包括U2、男孩地带在内的等诸多爱尔兰知名音乐人的大幅照片展现给路人,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在信息社会,通过线上线下的相互渗透,基于互联网的流行文化将对城市空间产生更多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明星借助新媒体,对城市文化空间和旅游景点产生新的塑造。

鹿晗曾将自己与上海外滩的一个邮筒合影的照片发布在网上,引发了大量粉丝与邮筒的拍照合影,甚至有人排队排到了凌晨3点,客观上创造了一个新的文化地标。

对于流行文化的受众来说,偶像在特定空间上的活动,大可造就一幅他们心中私人的城市文化地图。大众明星们留下足迹的地方,得到粉丝的青睐,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今天才发生。

当我们拿着旅游指南,到国内外的景区进行旅行探索时,多半会被带到这样的景点:“郑和当年出海的地方”“李白当年醉酒的地方”“武松当年打虎的地方”,等等。诸如此类的景点,都反映了一段文化印记。

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因历史上的文人骚客而得名的经典,和上海外滩的那个邮筒,并没有高下之分。这种名人文化,一直是某个特定地点的品牌宣传撒手锏。君不见,各大饭店,都要把到那里吃过饭的名人照片摆在大堂显眼的位置。

城市文化空间,是一千个人的哈姆雷特,在城市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对同一个城市有着不同的期许,但毫无疑问,打动人心的是人与城市之间的共鸣。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塑造文化空间

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像是一个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以及虚拟与现实连接起来的纽带,使人们在公共文化空间的群体氛围中实现个体情感的升华,促进个体对于自身和文化的认同,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

现代文化内涵丰富,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式,对于城市发展繁荣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的城市文化发展,亟需调和精英与主流的文化身份,通过灵活、多样和协同参与的形式,满足多元文化主体的需求,并促进新时期城市文化的健康演进。

城市规划应当积极介入现代文化与城市互动的历史过程,通过促进其与传统文化融合,实现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弘扬,赋予城市新时期的精神气质,培育城市经济新动力,提升城市品质和魅力。

1.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优化城市形象

现代文化既有全球化、普适性的一面,也有张扬个体个性的一面。因此需要通过现代文化的发展,挖掘和弘扬城市的个性。应弱化全球化带来的现代文化对城市的冲击,避免城市设计中的“贪大求洋”,避免在规划设计中对历史文化的片面解读和生拉硬套。在继承本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个性化的现代文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意象也在不断演变。应及时推动现代文化和城市的良性互动,同时提升两者的其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避免低级趣味的庸俗化。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通过不断吸纳新兴的现代文化,创造城市独具魅力的意象,体现城市与时俱进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面貌。新兴城市应创造符合自身特点的形象特色,通过现代文化强化街道广场、公共建筑等重要空间节点的形象塑造,让城市跟上时代的脉搏,将其特色蕴展现在建成环境中,体现城市在新时期的活力和魅力。

2.发展文化创意,振兴城市产业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经济”类型,开辟了国民经济的新领域,越来越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结合与发展,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和许多城市的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根植于现代文化,强调面向未来的创造性。城市规划中应通过鼓励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观光、文化旅游以及休闲商务等)的发展,带动旧区改造、城市更新等,以文化引领城市振兴,推动城市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

3.建设现代文化设施,打造宜居生活品质

现代文化服务设施,能够促进当代都市活力的提升。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对历史文化建筑、街区的保护,还要注重积极建设现代文化设施。通过现代文化馆、画廊、音乐厅、艺术馆、小型现场演出的场所(Live House)、酒吧、舞厅等直接和间接展现现代文化的设施的布局、建设和发展,打造现代文化的空间载体,服务市民生活,丰富市民精神,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营造现代、健康的城市生活氛围。

4.落实多方公众参与,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在文化空间建设中突出人的核心价值,积极调动政府、企业、文化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居民创造、参与、传承城市独特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公共文化空间的活动主体是广大市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主体也应该是广大市民。而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的过程,也应是社区动员的过程,是公共精神培育的过程。空间里有了人文性和社会性,才有可能成为最美的公共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城市学总论》(上卷),2013

2.理查德·罗杰斯、理查德·布朗,《建筑的梦想》,2020

3.李昊,《现代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规划的应对》,2017

供稿:吴雨馨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