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案例分享】建设天堂硅谷
  发布时间:2020-08-24 10:36   来源: 城市怎么办

● 杭州手法 ●

建设天堂硅谷是杭州面对信息化和新经济浪潮而决策实施的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以信息港、新药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高教园区为重点,通过实施“一号工程”助推新世纪以来“第一次产业革命”。杭州之所以建设“天堂硅谷”,主要是顺应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席卷全球发展趋势,紧盯世界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态,推进以“网络时代”和“数字世纪”为特征的信息化进程。

2000年4月起,杭州坚持以“天堂硅谷”建设为抓手,通过规划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政策支持等途径,实现了信息产业化的跨越发展,逐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数字杭州”雏形出现、互联网经济繁荣发展,2008年5月29日杭州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2009年,全市有13家企业入围2009年度国家软件百强。至2009年底,杭州已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106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并跻身全球十大上市公司之列,2018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37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杭州高新区(滨江)形成了“两强两优两新”的特色产业格局(“两强”指通信设备制造业和软件业,“两优”指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业和数字电视产业,“两新”指动漫产业和网络游戏产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2018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深圳,综合排名全国第三。

● 延伸阅读 ●

武汉光谷让高新技术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近年来,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凸显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

1、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首先,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光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预计到2010年世界光电子工业的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是我国今后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次,从政策环境方面看,武汉光谷是全国三个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中,唯一一个被冠名为‘冲国光谷”的产业基地,其在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品牌感召力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2、极化产业的合理性选择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极化产业,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推进型产业,一般是指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极化产业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以我国目前己经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为例,北京是以中关村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为极化产业,上海是以信息产业和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为极化产业。武汉光谷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正确选择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为其极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在武汉光谷己经形成了较强的产业基础,产业集群的形态初步显现。

3、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

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增长极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武汉光谷有效整合区内科教资源,着力打造技术创新平台。目前己拥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2个,20多家大院大所完成了企业化改制二作为新时期的创新主体,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己达240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巧家,形成了多层次、网络化的技术创新体系。近六年来,光谷企业承担了国家级创新项目239项。申请专利近7000项,专利授权率达到70,区内拥有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多家。光谷企业承担了国家计划中光通信领域80%的重点课题。中国的第一根实用光纤、中国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等新产品相继在此诞生。科技创新推动光谷经济不断增强,并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

硅谷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正成为全球城市的重要标志,将“科技创新”定位为城市的核心功能或核心竞争力的主张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认同,未来的全球城市必然同时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提供了众多启示。

1、世界一流大学源源不断地为硅谷创新网络输送创新人才和知识成果

作为创新核心主体之一,大学在硅谷创新体系中的主要作用便是为系统中各主体输送人才和知识,从而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等在网络中流动和传递。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每年要向硅谷输送几千名高级人才,主要从事创新领域的研发工作。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基本都在学校50公里内就业;据统计,斯坦福校友创立的公司每年盈利达到2.7万亿美元,1930年后共创造540万个工作机会。加州州立大学圣荷塞分校、加州大学圣克拉拉分校等培养出大量的优秀工程师,他们精通各种专业设计,善于把新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

2、以“引擎”企业为中心构筑了硅谷的创新网络并实现区域创新种群的不断演化

硅谷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是由各类企业所形成的开放的、相互竞争与协作的企业创新网络。该企业创新网络不受任何一个大公司或几个大公司的控制,而是“引擎”企业、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通过物质流、信息流、技术流而形成竞争和合作共存的创新网络。

“引擎”企业是创新网络的核心,除具有较大的研发投入和产出、拥有核心技术并主导行业发展外,周边地区的开放性也很强,通过研发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同时培养创新人才;中小企业作为“引擎”企业的供应商,通常也拥有细分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企业创新网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初创企业多数由应届毕业生或辞职创业的工程师等创新型人才创办,常常能发现市场上的空白领域,并通过出卖产品、技术、企业或上市等手段获得成长。

3、奋发有为的政府为硅谷创新系统的形成提供各类规制保障

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营造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提供有利于长期投资的税收结构,并运用政府采购的手段给予支持。硅谷虽然不是政府计划的产物,但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政府采购和对企业低息贷款对促进硅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联邦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扶持大学在国防、航天、通信、信息以及材料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基础研究,由此源源不断地产生世界一流的技术和发明,培养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催生出从国家实验室走向硅谷进而扩展至全球的成功商业模式。冷战时期,联邦政府向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大笔拨款,全力发展高科技,政府对大学的大量科研投入使得大学能专注于基础研究,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同时,不同层级的政府通过出台不同政策以鼓励硅谷的创新活动,并为创新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制度;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直接提供研发经费;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通过税收制度鼓励向研发活动进行投资;对某些行业进行保护,以避免受到国外公司不公平竞争的损害,直至它们能够在技术上自立;放松反托拉斯政策,使厂商充分利用其创新成果等。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致力于硅谷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各类职业与技术类教育,为企业培养各梯级的人才。

总之,联邦及州政府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硅谷地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包括资金、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硅谷地区营造和培育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城市决策论》,王国平,杭州出版社,2019

2.《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武汉·中国光谷发展研究》,张国安,经济研究,2008

3.《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构的实践——基于三螺旋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以硅谷为例》,胡曙虹 黄 丽 杜德斌,上海经济研究,2016

编辑:蔡心蕙 蔡峻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