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亚(残)运时代,残疾人公共休闲服务体系如何提升?
  发布时间:2020-07-28 09:57   来源: 城市怎么办

城市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阶梯,而休闲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和实现途径。因此,为人民提供完善的公共休闲服务体系,确保人民享有充分的休闲参与机会,是城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针对残疾人士的公共休闲服务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作为社会生活中相对边缘化的群体,只有当他们也能平等享有城市休闲资源,新型城镇化2.0背景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方针才能落实,“全民共享”的城市美好生活才能成实现。对于杭州来说,残疾人公共休闲服务体系的提升更为迫切,为了迎接2022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召开时大量涌入的残疾人运动员及观众,杭州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01

转变休闲服务视角

残疾人公共休闲服务体系提升的首要条件是转变休闲服务的视角,一方面要将休闲作为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去保障而非作为一种福利;另一方面要从各自为政的慈善行为转变为全方位的体系支持。

1.从福利视角转向权利视角

目前,为残疾人士提供的休闲服务多以一种人道主义“施舍救济”的方式呈现,这一过程中休闲服务提供者容易以恩人的身份自居,这其实是残疾人歧视的一种变相表现。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转变休闲服务意识,将作为“福利”的休闲转变为作为“权利”的休闲,因为权利作为保护人的需要、平等、自由,以及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社会性措施,直接关乎人们的生活幸福与否。确保残疾人士的休闲权利,一方面,要确保残疾人在休闲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和自立,自由作出自己的选择;另一方面,要使残疾人有机会行使自身权利,如积极参与残疾人休闲相关政策和方案的决策过程等。

2.从慈善保障转向体系支撑

一是确保休闲服务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民政、妇联、残联等政府机构所提供的基础保障性休闲服务外,一方面积极发展休闲服务产业,提供如运动、娱乐、休闲相关技能培训服务、辅助参与服务等;另一方面积极培育休闲公益组织,广泛开展各类休闲服务咨询活动,形成三方协作、资源互补的多元化休闲服务机构组群,为残疾人士提供更丰富的休闲服务内容。

二是拓展休闲服务空间。应重视休闲空间向不同社会群体开放的公平性,实现不同社会群体能够拥有休闲空间的可能性。除了公园、广场、商场、文化场馆外,根据城市环境的具体特点建设的城市健身步道,以社区为依托构建的社区休闲空间等,对实现残疾人士的休闲权利、满足残疾人士的休闲需求具有积极有益的保障作用。

02

加强休闲服务包容性

加强休闲服务包容性,即加强休闲项目之于残疾人士的可进入性、可获得性和可参与性,主要体现在休闲服务专业化发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持续推进。

1.确保休闲服务专业化发展

一是休闲服务项目专业化。业界和学界的休闲专业人员在推进残疾人士“休闲共享”的过程中,应当以“残健融合”为原则配置休闲资源和设计休闲服务,确保残疾人士在居家消遣、文化社交和运动游憩方面都有休闲项目可以参与。

二是休闲服务人员专业化。无论是项目策划人员、活动辅助人员、还是志愿者,都应该具备针对特定残疾类型的专业服务技能(如手语、唇语、肢体辅助、心理康复辅助等);并具备专业的服务意识,保证在服务过程中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引导和帮助残疾人士共同参与休闲活动。

三是休闲服务管理专业化。一方面要重视休闲服务过程管理,前期对残疾人士的休闲需求、能力和偏好进行评估,并基于此进行活动策划;中期注重休闲服务过程中专业设施、专业服务人员的配备;后期及时完成活动评价,如目标完成状况,参与者的体验满意度等,做好归档工作。另一方面要注重服务机构的管理,加强员工的聘用和培训、资金支持、项目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化运作。

2.推进休闲无障碍环境建设

一是扩大无障碍设施覆盖区域和范围。在《杭州市“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指导下,在区域上覆盖更多城市偏远社区或老旧社区;在范围上覆盖更广泛的公共场所,为残疾人士参与休闲活动营造更为便捷的基础环境。

二是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标准和规范。在施工和建设方面提高质量标准,充分考虑残疾人士使用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在使用和管理方面,既要保障残疾人士能够“无障碍”地享有休闲资源,也要针对占用无障碍设施、资源的行为制定法规并严格执行。

三是促进无障碍信息环境建设。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士研发无障碍信息技术,包括公共信息媒介、公共场所语音系统、个人电脑与移动终端等,一方面确保残疾人士获取真实有效休闲活动信息,另一方面也可辅助其参与网络休闲活动。

03

引领休闲共享风尚

残疾人积极参与休闲活动,除了需要完备的休闲设施、项目、服务等,更需要改变社会公众对残疾人士的刻板印象,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需要加强伦理建设,普及“共享共融”的休闲理念,也需要完善制度设计,完善“休闲共享”的制度保障。

1.加强伦理建设,普及“共享共融”的休闲理念

一是普及休闲教育。不仅帮助残疾人士了解参与休闲活动的生理、心理和社交效益,促使其形成休闲参与的积极意愿,也普及对残疾人士家庭成员、专业服务人员和非残疾社会公众的休闲教育,家庭成员作为残疾人士的坚实后盾应给予态度上的支持和技能上的帮助;专业服务人员应以热情、尊重和专业的态度辅助残疾人士参与休闲活动;非残疾的社会公众应当认同残疾人士参与休闲活动的权利,并平等地接纳残疾人士共同参与休闲活动。

二是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涉及残疾人士休闲生活相关的语言表述如政府政策、媒体报道和宣传用语等,应当改变对残疾人士区别对待、特殊照顾乃至施予同情的表述方式,而以更加平等包容、理性接纳、鼓励融入的态度,传达残疾人士拥有与社会公众共享休闲服务的权利,改善现有的舆论氛围。

三是拓宽宣传渠道。除了在政府各级政策和文件中加强对“共享共融”的休闲理念的重视之外,更需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和其他宣传渠道(如地铁和公交广告、沿街广告屏等)共同推广“共享共融”的休闲理念,让所有社会公众都能接收到这一理念并积极主动为残疾人士提供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局限在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和公益组织。

2.完善制度设计,构建“休闲共享”的制度保障

一要在注重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有效的休闲资源分配制度。一方面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理念,加强对残疾人群体的休闲关怀,为其提供参与休闲活动的物质环境保障;另一方面,保障残疾人士在休闲权益分配方面的话语权,克服这一群体在休闲资源及休闲服务获取中的机会缺失。

二要为更广泛的公共休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加大对残疾人休闲辅助设施生产企业的扶持,推进各大高校相关院系社会工作、体育、休闲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残疾人休闲相关服务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和解读等措施,推动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体系的建设。

三要健全休闲安全制度,建立休闲保险制度,安全事故救援制度,制定休闲服务产业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消除残疾人士在休闲参与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休闲活动时的人身安全,切实提高国民休闲品质。

【参考文献】

[1]别江侠.社会排斥视角下城市残疾人休闲娱乐贫乏原因探究——仅以武汉市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2(8):50-53

[2]岳培宇.残障者休闲参与与社会融入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3]王一.权利视角下社会福利观的演进与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15(9):217-222

[4]章程.我国残疾人社区服务的整合[J].山东社会科学,2018(12):100-103

[5][奥]玛丽安娜·舒尔泽.平权的法理——《残疾人权利公约》解读[M].谷盛开,张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年

[6]王永明.休闲共享的正义逻辑及其当代建构[J].长白学刊,2020(1):150-156

供稿:来晓维

审核: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