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原先位于城市偏远地区的铁路线逐渐进入了主城区,曾经繁忙热闹的铁路运输线逐渐冷清下来。同时,城市交通日益发达,卡车、货车、汽车逐渐成为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公路逐渐代替铁路成为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因此,一些修建于20世纪初期或中期,曾经肩负物资运输重任的货运专线逐渐被废弃。
这些曾为城市交通做出巨大贡献的废弃货运专线由于长期没有得到较好的规划管理,给现代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端,既有碍城市交通、城市形象、市民居住环境,又因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沿线群众和当地政府的闹心问题。
面对城市闲置废弃货运专线,是该拆除还是改造利用?
01
织补缝合“城市裂隙”
荒草丛生的废弃货运专线及其破败的周边区域,犹如一道“裂缝”,穿插在城市之中。而对其空间利用的规划研究工作,就是为了“织补缝合城市的裂隙”,借助铁路专用线廊道,建构和完善城市开放空间体系。
由于历史原因,废弃货运专线在世界各大城市都长期存在,也是所有城市的共性问题。对于大城市建成区废弃货运专线的再利用,世界各国都有成功案例和可借鉴经验,有改造利用为城市公园的,有改造利用为城市绿色廊道、交通干线、慢道、步道的,也有将遗存旧铁路与工业遗迹共同保护起来,成为历史见证的。
02
城市废专线生态化有机更新利用策略
(1)绿道策略——改建线性公园
将废弃货运专线改造成绿道的形式,注重城市的整体生态效益,考虑与城市的景观建设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廊道相结合,目的在于完善及提升城市公共幵放空间的质量。
纽约高线公园
Highlinepark(高线公园)位于美国的曼哈顿区,是在废弃高架货运铁路上设计的一座线性城市公园,如今已成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复兴的样本。高线公园整段长度约2.3km,高架桥距离地面约9.1m,经过二十多个街区,包括一些地标性建筑如自由女神像等。这个项目最初是由一个叫高线之友的非营利性组织发起倡议进行改造的,从2006年开始到2014年,在经过八年的时间里,整条线路完成了从灰色到绿色的转变。一期工程主要是植物景观和走道,在保留了废弃后生长的野花野草上进行适当的植物造景,而原始遗留下来的铁轨也成了景观的一部分。二期工程在增加了新入口的基础上,主要是观景平台的设计,例如天桥,金属的天桥挑高8英尺,下面种满了高低起伏的植物,游客在桥上的时候不仅能低头感受波浪般起伏的绿色景观,也能抬头观望远方的城市美景。三期工程则更多的设计了公共休闲的区域,例如儿童娱乐区和铁轨步行道。这条大道布满了的不同的绿色植物,不只是增加了景观的整体层次感,也令纽约多了一条绿色空中长廊。在多方努力下,高线已经完成了其从曾经带有暴力色彩的灰色街区到一个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富有人文野趣的“空中步行乐园”的完美蜕变。如今,高线作为一个媒介,促进了整个片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了纽约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地标。
高线的改造设计具有非常明晰的目标定位——向每一个公众敞开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且强调空间对“时间”的诠释,注重城市本身和生态进程的自然演替过程。因此,高线保留了记载其作为“生命运输线”角色的铁轨骨架和部分连接高线的老旧厂房,以延续高线的历史文脉。一方面,设计师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场地特征还原了铁轨的原真性,强调高线的生长和蔓延,将铁路融入到了设计的各个环节,并作为主要的景观元素,贯穿始终以引导参观流线,通过保留路基等元素以及生长在高线的原生植物来凸显高线的自然与野趣,创造出了富有工业时代记忆的“高线之美”;另一方面,高线公园的设计团队对高线沿线的废弃厂房和仓库进行更新改造,置入公共艺术等多元功能,通过新旧建筑的融合以及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相互促进,记录高线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悉尼货物线公园
货物线公园位于悉尼的中央区域Ultimo,曾经也是货运铁道航线,承担着向悉尼市区运入和运出羊毛、肉类和谷物的商业用途,是连接悉尼中心到城外达令港的重要干道。这条线路在1984年停运,在其荒废几十年之后,被改建为市区空中公园和走道。这条线性公园已经开放的北段全长273m,如纽带一般连接起了市区内的学校、车站以及各种文化教育媒体机构等。现有的改造设计对这个废弃许久的区域做出了极大的改善,使曾经荒凉的地段焕发岀新的力量。在植物绿化上,并没有完全种植新的植物,而是在保留了大量已有的野生植物,这样不仅能节省经费也能保留当地的特色。在设施上也有着完备的考量,在公园里有行人和自行车道、绿色长廊、集成式平台等可供运动休闲。在保留了最初铁路遗迹的基础上,用金属打造的休闲桌椅和路灯充满了这条工业长廊,与铁路过去的工业化气息相互呼应。让人眼前一亮的指示性标牌,这些标识采用了具有现代感的亮眼的明黄色,而在有些路面则使用金属镶嵌物指示,地面标识随着路面的走向而延伸。这种非线性的设计反而更加具有特色。悉尼的货运线公园的成功改造也使这一系列景观成为当地的地标。
与高线公园一样,货物线公园的建设也是为了在营造城市废弃地的同时打造一条绿色走廊。在设计中,历史文脉、交通、植物造景等都有着对于有着历史记忆的铁轨同样被保留下来,并且因地制宜进行改造设计,使得这些具有历史性沉淀的物件成为其中的特色。
价值意义
绿道是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社会公共设施。它不仅提供了步行、休憩运动、旅游观光的场所,提高了生活水平,还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就业,同时也是旧城镇中心区回复活力的催化剂。
废弃货运专线自身就属于一种文化景观通廊,将其改造成绿道后,具有文化遗产保护、休闲与教育、生态与环境等功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历史景观被遗忘淫没,或者被人为切割,渐渐失去它原有的风采。通过景观廊道将这些散落的明珠串联起来,不仅可以对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很好地保护,也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进而能够很好地促进历史文化城市的开发建设,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与此同时,绿道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了整个廊道系统内的连通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将人与自然连接起来,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降低环境污染。
(2)城市道路策略——改建步行街
将废弃货运专线改建为城市道路,要考虑该地段的区位以及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关系。另外,还要结合城市现有的道路系统和交通量分布的情况,从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改造过程中要借鉴街道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以满足人们行为活动的需求为出发点,参考一些著名街道的设计元素,创造出适合人生活的空间环境。
陇海商业步行街,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是由陇海铁路旧线改造而成的。陇海铁路是从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贯穿我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线路。1994-1998年,考虑到城市发展需求,将陳海铁路往北迁移到城市外围。20世纪末,新线竣工通车,而铁路旧线随即被遗弃,成为烫手山芋,于是政府当即决定采取“街养街”的策略,重新设计,将其改建成步行街。整条步行街全长共1170米,集购物、文化、餐饮、娱乐和旅游观光为一体,融合了现代、海滨、简欧、园林等各种设计风格。
安徽芜湖凤凰美食街,坐落于凤凰山脚,全长约666米,是由原宁芜铁路废弃部分改造而成。这也是废弃铁路改造成商业街,并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典范之一。现在,凤凰美食街己初具规模,集吃、购、娱一体,发展成为拥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美食街,也是芜湖市的主要景点之一,游客到了芜湖,必定就会来一趟凤凰,吃吃美食街独特的美食佳肴。
价值意义
废专线改建为城市道路对城市土地利用及其布局的影响巨大,它会促进和推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由于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改善了道路沿线土地空间的可达性,使得沿线土地的适宜功能以及市场吸引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不同性质的土地利用的重新布局,对沿线土地利用开发有着较强的刺激与空间吸引效应,达到衔接城市用地功能的效果。
此外还能够发挥城市道路的的风道作用,结合城市的绿地系统布局,把绿地中的新鲜空气通过道路引入城市,把汽车尾气排放及其运动卷起的扬尘送出城市,对改善城市微环境方面作用显著。
(3)轨道交通策略——改建轻轨或有轨电车
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早在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研究开行市域(郊)列车,可以优先考虑利用既有资源开行市域列车。市域(郊)铁路原则上应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鼓励多种运管模式,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适应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要求。
“废专线”或可作为地铁、慢速电车的补充
轨道交通模式相对其他两种模式来说有一定的限制,轻轨形式比较适合大中城市;有轨电车在不同规模的城市中承担的角色也不尽一致。在城市规模较大,人口相对集中,拥有地铁轨道系统的城市中,一般在郊区与中心城区相切的区域可以作为地铁、轻轨的联系网络,不会进入市中心区,这种交通方式很适合新建开发的卫星城,通常在中小城市可作为交通骨干模式。轻轨的运行时速一般是地铁时速的2倍,但是造价只有地铁造价的1/3,约为1.5亿元/公里。轻轨适合作城际快速交通联系方式,技术难度较小,通常采取高架或地面敷设的形式。现代有轨电车的科学技术越来越高,造价有可能会会高于地铁车辆。但是有轨电车对站点和线路的要求不高,机动性很好,基本建设投资很小,因为有轨电车一般在地面行驶,其爬坡能力及曲线转弯能力较强,其对站点的要求比其他轨道交通系统低很多,甚至能够与汽车共用线路,每公里建设投资大约1000万元至2000万元(不包括车辆费用)。
“火车拉来的城市”
蚌埠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线横穿市区街巷,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融入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需要,中心城区前期发展中遗留下大量铁路专用线,大部分功能已经或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规划设计部门在对“废专线”交通性功能探究中发现,对外客运集散点大多在城市外围,所以老城保留蚌埠站,规划设计构建向北、南、东三个方向的城际快速通道。“废专线”的中间段作为城际铁路的一部分,交通功能予以保留。
规划部门认为,对比蚌埠公共交通需求流量和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局部“废专线”可以进行改造,作为地铁的补充,满足通勤、游览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比蚌埠规划路网和规划轨道交通线路,若“废专线”处在支路及以下级别的道路,或者与高于支路级别的道路不重叠、中心线不重叠,可以考虑改造为慢速电车,作为快速轨道交通的补充。
国内外与此类似的案例较多,如圣地亚哥是美国修建轻轨的第一座城市,其铁路交通只有一条线路,后来被飓风破坏,圣地亚哥将其改造成轻轨线路,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且运营情况良好。上海“世博快车”采用城市地面有轨电车的形式(使用的车厢相对较小),利用南站至龙华以北区间的废弃货运铁路,续建一条由滨江北端至世博会场地的新路线,往返于铁路南站—世博会场馆—环球影城,与整个世博会连成一个整体。
价值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带动城市沿轨道交通廊道的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形成郊区卫星城和多个副部中心,从而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绿化面积小、空气污染严重等城市通病。
有轨电车虽然车厢内大多采用现代化的装饰装修材料,但外观形式多样,采用复古的装饰,行驶在古老的城区道路或者小巷中,能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怀旧色彩。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景观,尤其适合历史文化城市。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是由电力牵引的,能够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3
结 语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有其自身生命发展历程。铁路是城市的经济大动脉,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印记,是城市记忆的纽带。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废弃货运专线作为城市存量更新的宝贵空间资源,应当承担起周边区域城市更新“催化剂”的重任。对废弃货运专线的改造不应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要与周边区域城市更新相结合。通过“交通运输—绿色空间营造—区域经济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战略规划,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平衡居民、开发商以及政府的多方利益,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许这便是对城市废弃货运专线空间生态重构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Akos Hutter,杨柠吏.浅谈景观设计对城市工业侵染区域的改造——以美国高线公园和悉尼货物线公园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26):75-76.
[2]吴新宇,蒋乐其.将废弃铁路线辟为城市快速交通通道——以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义乌移线为例[J].规划师,2005(S1):43-46.
[3]王琰,张华.城市废弃工业高架铁路桥的重生——纽约高线公园更新改造及启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42(04):111-115.
[4] 汪静,向杨,罗言云.基于绿色通道理念的城市废弃铁路规划策略探讨[J].北方园艺,2010(05):129-132.
[5] 废铁路重新规划!蚌埠“城市裂隙”生成新景观. 蚌埠发布,http://bb.ahwang.cn/bbnews/20200708/2111114.html
供稿:汪聪聪
审核:蔡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