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案例分享】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
  发布时间:2020-07-15 09:53   来源:城市怎么办

● 杭州手法 ●

特色潜力行业是指有杭州特色、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为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产业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杭州提出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即美食、茶楼、演艺、疗(休)养、保健、化妆、女装、运动休闲、婴童、工艺美术等十大行业。

为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杭州出台一系列有关政策意见,制订了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强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协会建设,着力推动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向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优化升级和全面发展。经过深入探索和实践,杭州逐步形成了“整合非传统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休闲产品,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带动行业品牌提升,关注市民和游客的休闲需求提供产品服务,拉长产业链提升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的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市区联动、政会配合、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成为了杭州旅游业的“亮点”和“蓝海”,杭州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城市”、“中国茶都”、“休闲美食之都”、“中国婴童产业之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等多项国家级以上的荣誉。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作为杭州旅游业创新发展、跨越前行的成功经验,被国家旅游局总结并向全国推广。

● 延伸阅读 ●

成都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

体育和旅游业的融合是两个产业之间叠加重组,形成兼具体育和旅游特性的新型服务业。成都在文化体育旅游行业融合方面进行了以下布局,成绩斐然。

(一)产业实力联动提升

形成了成都文旅集团、建川博物馆、武侯祠锦里等一批支撑文体旅融合发展的骨干企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 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稳步增长,旅游市场持续旺盛,旅游演艺、电子竞技、山地运动、冰雪运动、体育休闲等融合性业态快速发育,以特色街区、特 色小镇、博物馆、产业聚集区等为支撑形成了一批 在全国有影响的文体旅融合产品。文创产业、体育 产业、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均整体超过全市 GDP平均增速,游戏、动漫、音乐等多个文创领域纳入国家布局,赛事体系基本形成、活力较强,旅游增长活力连续两年排名全球第二,文体旅产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持续提升。

(二)行业资源互动延伸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品质较高。近年来,成都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和赛高新区网络游戏产业产值已突破百亿。以“王者荣耀”为首的现象级手游,吸引了顶级赛事和相关企业布局和落地成都,形成了从“玩游戏”到包括游戏研发、人才培训、赛事运营、转播直播以及与影视、综艺甚至旅游等泛文化共同融合的产业链条。从“体育+”IP看,近年来成都聚集若干高级别品牌赛事,带动赛事旅游发展。这些赛事不仅有具备鲜明的“成都印记”的品牌赛事,也有独具成都城市特色的主题赛事,正在成为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如成都双遗马拉松,途经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 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三遗产赛道,展示天府之国的厚重历史文脉,成为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品牌。从“旅游+”IP来看,成都通过培育场景性产品培育,带动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按照“可阅读、 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可消费”的新理念,彰显天府文化特质,培育了一批文体旅融合的场景性旅游产品。

(三)产业布局相互衔接

从产业布局来看,成都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 在空间上呈现交叉叠加的特征,为共享区域自然资源、遗产资源、文体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有形资源和区域品牌等无形资源创造了条件。成都通过规划建设的若干产业功能区,以产业生态圈为发展模式,以产业生态链为组织方式,有机整合文创产品、运动项目、文体设施、文创产业集聚区、景区景点等文体旅资源和产业要素,为文体旅产业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背景下,成都统筹布局了若干产业功能区,创造 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从功能定位和要素匹配来看,其中以文体旅产业融合为发展方向的有20个产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达到4187平方公里,分布于20个区(市)县。其中,多个产业功能区地跨2个以上的区 (市)县,有望突破金融资本、财政政策、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关键要素突破区划限制,有助于形 成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精准匹配,增 强文体旅融合的产业聚合力。

(四)融合载体形态创新

研究表明,文体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资与文体旅产业融合度正相 关。成都在城市核心区布局了成都博物馆新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美术馆、四川科技馆、四川大剧院、城市音乐厅等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打造标志性文化空间,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物。以特色街区、特色镇村、博物馆、文创园区、文体场馆、田园综合体、景区景点、赛事活动、旅游线路等为支撑,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体旅融合载体,实现了产业融合载体的形态创新,文化、体育对旅游消费的带动作用突出,文体旅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徐州打造绿色开放型产业链新模式

作为资源型城市,徐州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狠抓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和社 会转型,通过区域产业网络绿色生态型嵌入之路,打造了绿色开放型产业链新模式,摆脱了对煤炭等传统资源的依赖,形成了资源型城市新发展理念产业转型的区域样板。

(1)徐州绿色开放型产业链新模式的衍生

徐州是国内同时占有盐资源、煤资源和煤盐化工配套产业资源优势的少数地区之一。境内有 大屯煤电(集团)公司、徐州矿务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年产优质原煤曾达到 1200 万吨。徐州以煤盐资源作为绿色开放型产业链的引力源,吸引了资本对电力的投资。徐州龙固坑口 矸石发电有限公司由国泰能源、天能集团和沛县共同出资,利用煤泥、煤矸石发电,无锡益多投资发展集团和益多集团(亚太)有限公司共同合资建设天成氯碱自备电厂,徐州矿务集团、大屯 煤电(集团)公司利用矿区煤矸石和低热值煤,通过自建、联合等多种形式发展综合利用电厂。

(2)徐州绿色开放型产业链新模式的形成

煤炭资源转变为电力资源,完成了传统初级资源的新跃迁,新资源吸引外来企业集聚,不断 衍生出新产业链环节,徐州开始形成绿色开放型产业链新模式。充沛的电力资源为电解铝和新型 铝材加工产业提供了新资源基础。徐州吸引了十余家铝加工企业,总投资达100亿元。同时,徐州铝产业集聚又吸引了周边100公里范围80万吨电解铝,200公里范围150万吨电解铝,向徐州进行资源流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徐州以生态技术创新作为根本驱动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来解决化工等产业污染问题。以往作为废弃物会污染环境的化工中间品和衍生品,徐州将其打造成为化工产业链与其它资源型产业链的耦合节点,进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使资源就地转化,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破坏,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产业链多个单一链条间的耦合,从而促进了区域产业网络形成。

(3)徐州绿色开放型产业链新模式的升级

徐州通过一次次资源跃迁,将传统煤盐资源,跃迁为电力资源,再跃迁为化工原料资源,接着跃迁为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资源,走上了绿色开放型产业链新模式的升级之路。依托徐州市电力、 煤炭、氯碱、硅石等资源能源优势,以江苏中能硅业公司、金浦北方氯碱、沛县天成化工等企业为龙头,以徐州经济开发区、新沂、沛县等为载体,打造“石英-工业硅-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的硅材料产业链。这样,以此为基础,徐州实现了产业、城市、生态转型,连续迈上四个千亿元台阶,生态文 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

【参考文献】

1.《城市决策论》,王国平,杭州出版社,2019

2.尹宏 眭海霞,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城市路径 ——以成都为例,开放导报,2020

3.高伟 陈红,摆脱资源依赖 打造绿色开放型产业链新模式,徐州日报,2020

编辑:蔡心蕙 蔡峻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