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境治理现代化视角来审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发布时间:2020-06-18 10:50   来源:城市怎么办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有效实施则是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一种很好的体现。生活垃圾从原有的集中化收集、直接焚烧或填埋,到现在前端居民分类、中端分类运输、末端分类处理,切实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更为重要的是,基于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国内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能更好地发现不足与问题,以便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开展。

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

环境治理是一些支出巨大的公共事业,离不开财政的有力支持。生活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也是一项社会工程,从前端分类、中端运输到末端处理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但是,从当前垃圾分类处理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财政支持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从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方面就存在着不明确、不到位与不规范问题。中央财政在各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不存在明确的财政支出责任,但是地方政府作为主要财政支出方,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保证相应的配套资金,尤其是对一些农村地区来说垃圾分类财政资金支持仍面临着较大的缺口。同时,当前垃圾分类财政支持方式也有待完善,以浙江西部农村地区为例,农村垃圾分类以人均40元的财政标准来支持。但是,由于不同村庄的自然地理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按照人均财政资金划拨方式对一些山区村庄来说远远不够,难以有效推进村庄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所以,在财政支持力度范围内,必须加大环境治理例如垃圾分类公共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并完善现有的财政支持方式,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支持手段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尤其是农村垃圾分类的有效开展。

设定环境治理企业的责任

环境治理企业在开展日常环境治理工作时需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提高企业治污能力和水平,并及时公开相应的环境治理信息。从生活垃圾分类方面来看,利用PPP模式引入的各类企业在前端垃圾分类、中端垃圾运输和后端垃圾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以《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为例,对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置单位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从实际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来看,当前相关环境治理企业在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与分类处置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环境治理企业在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时尚未及时公开相应的信息,且对垃圾分类没有进行有效宣传。此外,环境治理企业在接受地方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以当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来看,环境治理企业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居民也难以通过有效的督促和反馈途径来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地方政府在开展环境管理过程中存着碎片化问题,缺乏对治理企业的全过程管理,导致部分企业出现责任不清、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所以,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环境治理企业必须设定较为完善的企业责任体系,从具体治理工作内容、环境信息公开、社会公众监督、政府部门管理等,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按照制定的制度规范来开展实施,切实推进环境治理企业责任管理机制的实施。

发挥社会组织的效用

各类社会组织是开展环境治理的重要社会基础。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各类社会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宣传、组织、动员等方式来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从当前部分浙江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妇联、志愿者团体在社区垃圾分类和环境整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不过,从当前社会组织在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来分析,仍存在社会组织的自发性不高、组织力度不强、组织方式单一、组织群体较少等问题。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地方政府影响较多,缺乏足够的自主性来组织公众来参与垃圾分类。所以,从现有垃圾分类制度内容来看,需要重视培育社会组织的自主性,真正从社会公共治理的角度入手来推进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发挥环保志愿者的作用。

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

公民环保素养的提高与环境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直接关联。以垃圾分类为例,当前相关的环境教育比较缺乏且呈现碎片化、单一化的问题。大部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与教育重视表面工作的开展与短期效用的发挥,却不关注长远的、深层次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内容,不重视环境教育体系的建设。从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来分析,公民环保素养如不能逐步提高,从长远角度来看生活垃圾分类等环境治理工作也只能“昙花一现”,难以形成全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但公民环境教育体系的建立则是一项长久的社会工程,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层面入手开展,从小就灌输各类环境知识,并积极参与各类环境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从日本、德国、台湾等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分析,环境教育需要在社会各个阶层进行长期、深入的推广,贯穿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作为公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落实与开展。提高全社会公众的环境素养,这是实现环境治理现代化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和步骤。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类环境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与多样,需要不断创新现有的环境治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从当前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来看,随着数字化管理、网络化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得以建立,不断推进城乡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正是借助于各类智能技术的运用,把复杂的垃圾分类问题化繁为简,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各类人力的投入,节约了资金投入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效率。以当前城乡社区内的各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来说,不仅从垃圾分类角度对生活垃圾进行了有效分类,同时还利用高科技来设定积分兑换、信息识别、远程监控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当然,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化各类垃圾分类处理的机制和模式,在智能分类技术运用方面可以更好地体现“人-技”之间的和谐关系,不能因为崇尚新技术就忽视了人的一些基本需求和生产生活特征,引发人类与技术之间新的矛盾。

环境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从技术、管理、制度、组织、设施、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来全面提升。从当前城乡地区垃圾分类处理情况来看,在环境治理现代化方面已迈出了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和标准来看垃圾分类处理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做很多工作。

供稿:蒋培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