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性、无边界、沉浸式、智能化——杭州西站枢纽的高铁博物馆想这么建!
  发布时间:2020-06-01 11:17   来源:城市怎么办

杭州西站枢纽项目是“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节点工程,目标打造成为辐射全省全国的枢纽大平台、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相匹配的科创中心、杭州城市新门户,其中拟建的西站枢纽高铁博物馆是西站文化空间的核心部分。

高铁博物馆如何通过“文化引领”,树立“在西站,很精彩”的文化品牌,承载“城市新门户”的文化使命,是西站枢纽建设者接下来的一道重要考题。

5月29日,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西站枢纽开发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杭州西站枢纽“中国(杭州)高铁博物馆”筹建研讨会暨“美好枢纽”夏季沙龙在杭州经纬创意产业园成功举办。研讨会以“如何打造一座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高铁博物馆?”为主题,探讨“中国(杭州)高铁博物馆”项目建设的理念、思路、定位、目标、举措。

来自杭州产学研媒体各界等近20余位专家和40多为观众参加论坛。与会专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为“中国(杭州)高铁博物馆”的构思掀开了的高屋建瓴的第一页,并在诸多重要的理念思路上取得了共识。

生活化的高铁时代2.0

传统的高铁站作为人流传送的枢纽,是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中的一个结点,而非一个目的地。很难想象,一个人会将高铁站作为一场旅行的终点。

然而杭州西站枢纽在构思之初,就有意重构人的生活与高铁的2.0关系。正如杭州交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郦仲华开宗明义所说:检验西站枢纽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人们即使不坐高铁,也会特地来访西站,因为西站能够承载美好的生活。

杭州城研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江山舞表示,杭州如何拥抱高铁时代,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高铁与城市、生活、人的关系问题。西站枢纽作为高铁时代2.0的代表,引领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即通过站城产一体化将高铁融入日常,把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休闲生活器官的重要部分,让市民即使不坐高铁也会去西站枢纽休闲、娱乐、社交,并在不断的与人、与产业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内容、服务、产业的生长和发展。

杭州西站枢纽的生活化理念,同样也会深入到高铁博物馆等文化载体的建设当中。如何让高铁博物馆同样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让专家叫好、百姓叫座,构成了本次讨论的理念起点。

兼容性的无边界博物馆

传统的博物馆以教育、研究、科普为核心目的,而高铁时代2.0视角下的博物馆,应该充分体现“兼容性”,即复合利用餐饮、休闲、消费、文创等业态的功能和特色,实现业态的“无边界”和“不拘一格”,赋予博物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效的传播价值。

对此,安道设计总裁、董事长曹宇英提出了“生活的博物馆化与博物馆的生活化”的理念,让博物馆卸下高大上的疏离感从而融入日常生活。例如通过复合演出、展览、沙龙、舞会等功能,让博物馆成为多功能的文化场所;通过复合社交广场、城市乐园、城市广场,让博物馆成为城市生活界面;通过复合餐饮、书店、shopping mall、文创集市、娱乐、影视,让博物馆成为生活综合体;复合自然生态和休闲社交,让博物馆成为城市的公园。

关于“兼容性”的理念,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王英翔精辟地指出,从单纯财政拨款的纯公益博物馆发展到多功能多业态的运营型博物馆,实现经营自我平衡对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融入餐饮、文娱等休闲业态努力贴近大众时,更要不忘初心,博物馆最终还是要以以教育科普功能为第一功能,为明天收藏今天。

业态的兼容和“无边界”还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CEO助理、资深总监周劼人提出,高铁博物馆的建设要以数据为抓手,通过数字化实现企业云发布会、项目云路演、全息云对话、虚拟演播室、智能游客VLOG等功能,并沉淀内容数据库、打造智能搜索引擎,打造高铁数据信息产业链。

国字号的在地文化博物馆

中国(杭州)高铁博物馆通过全景化展示中国高铁的发展史向世界展示“中国名片”,展现新时代“中国智造”的魅力和“交通强国”的历史、现在及未来。但同时博物馆也要深刻思辨杭州和铁道、高铁、西站的关系,在展现宏大的国家命题时不忘沉淀杭州市民对于铁路的深刻回忆。

对此,杭州市档案馆副馆长朱荣兴表示,建设国字号的高铁博物馆要注重铁路与高铁、国字号和地方性的结合。高铁博物馆首先是一座铁路性质的博物馆,建议简要梳理英国火车到京张铁路,到蒸汽、电气、动车、高铁以及磁悬浮的发展历程,概述杭州从沪杭铁路、江墅铁路、浙赣铁路、杭长铁路到高铁时代的发展变迁,同时挖掘西站枢纽所在地从默默无名的杭长铁路仓前小站到“杭州城市新门户”的发展脉络。

对于杭州和铁路关系的思辨,资深媒体人、城市秘密创始人王群力认为,不仅要从城市的底层逻辑去理解铁路和高铁对于城市在格局、功能、风貌、业态、产业上的变革,更要以此去关注交通对于杭州市民在见识、知识和心智上的隐形革命。曾经的铁路之于杭州,就如同现在的阿里,当时全杭州遍布铁路相关的物业,如铁路小学、铁路中学、铁路林场、铁路医院、铁路文化宫。而当沪杭由铁路串通后,铁路裹挟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物流涌入杭州城,直接赋能到湖滨路、解放路、清泰街一带,彼时的清泰第二旅馆、湖滨旅馆等大量招待所和配套皆由铁路而生的——铁路带来产业深刻地改变了无数杭州居民的生活。此外铁路还沉淀了大量历史的故事和感情,例如现在改造为白塔公园的闸口站曾是杭州知识青年远赴黑龙江的起点,这些慢慢淡去的在地文化记忆,也应该被杭州高铁博物馆挖掘保留。

上海铁路局原副局长徐明从国字号博物馆申报的角度,提出博物馆应综合考虑铁路的发展过程、制造过程、规划过程,认真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建议。从执行的角度,应快速力推,紧抓先机。

智能化的沉浸体验博物馆

在明确高铁博物馆的展示内容思路后,与会专家还对内容的展示方式、手段和技术进行了深度思考。

杭州正雅文旅集团董事长, 中旅联盟文旅创意产品专委会会长瞿江鸥分享了全世界代表性的各类博物馆,并提出 “博物馆景区化、景区故事场景化”的创新思路,即通过赋予传播价值的卖点,嵌入体验式、沉浸式、疗愈式的业态,让博物馆如网红景点一般形成打卡效应。

对于如何实现沉浸式,做好体验感,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教授分享了目前最领先的体验业态。例如结合声光电科技的互动式展示幕布,以杭州西湖、运河、良渚三大文化为主题的特色餐饮,体验高铁速度和失重的大型游戏室,3D五屏沉浸式影厅,高铁文物文创二次元中心,以AR、VR实现高铁驾驶员体验等等。

为了让各种沉浸式业态真正落位到博物馆的空间布局中,浙江新中环建设有限公司展陈空间负责人叶峰在发言中分享了建馆流程的专业经验,包含定位策划、展品收集、动线布置、施工细节、陈列视觉、灯光照明等方面,并提出“一体化,标准化和品质化”的建馆方案。

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博物馆人、媒体文化人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相聚一堂,围绕如何建设高铁博物馆进行了精彩的思想碰撞,为后续的落地建设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因线而强,从未停止特色发展的求索之路。关于中国(杭州)高铁博物馆,也离不开你的真知灼见。如有更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在文后留言。城市学智库期待精彩观点的碰撞,也将继续吸收民智化为美丽城市、美好生活的点滴贡献。

  作者:邱浩钧 蔡峻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