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疫情时代,把培育5G产业作为经济发展逆周期调节的主抓手,是浙江省强化“新基建”力度、培植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又明确了未来三大需求的发力点,“新基建”被认为是投资驱动的主要抓手,其中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板块位列其中。
“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为“新基建”的“带头大哥”,5G产业有助于培育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产业,能够间接带动数十万亿元的经济总产出,因此,5G产业必然要发挥出串联起其他“新基建”家族成员的核心功能。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面对这次疫情的冲击,作为率先开展5G商用的省份——浙江省的5G产业将何去何从呢?
01
浙江省:5G产业发展的头部省份
浙江省5G产业起步较早,受关注程度高,已经成为我国5G产业发展的头部省份。早在2018年5月,我国第一个省级5G产业联盟在杭州成立,揭开了浙江省5G商用的大幕。2019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在杭州共同举办5G+行动联合发布会,在会上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随后,杭州市重磅发布了《杭州市加快5G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杭州市5G基站站址布点规划(示范区部分)》等一系列5G相关政策和规划,抢占5G发展制高点。浙江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5G基站建设,2019年,三大运营商第一批规划5G基站共计3622个,全年全省共建5G基站15770个,位居全国第二,如果从建城区面积考虑,杭州人均基站数可以排全国第二。
浙江省拥有像新华三、三维通信、东方通信、士兰微、航天通讯等优质通信企业,初步形成了5G高速芯片、5G基站系统、5G射频器件、路由器等芯片和关键器件产业链。同时也集结了以阿里、网易、海康、大华、浙大网新、中控、传化物流、聚光科技、宇视科技等信息化领域领军企业,为5G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在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工业制造、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慧教育等垂直领域的深度融合奠定扎实基础。
在5G产业背后,浙江省拥有两大优势力量支撑。一是强大的科研力量。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华信设计、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等重点科研载体已经在5G领域开展科研布局,推进 5G新技术的融合创新研究。二是强大的投融资力度。早在2019年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浙江将率先开展5G商用,设立1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例如中国(杭州)5G创新谷开园,按照“一院一园一基金”模式运营浙江5G产业基金,基金规模20亿元。
02
“危与机”:新冠疫情对浙江省5G产业发展的影响
受疫情的影响,5G网络规划建设进度出现不同程度延迟。虽然疫情防控重点场所5G基站建设加快,但是大部分区域,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网络建设施工人员出现人手短缺,一些小区、商业楼宇等无法进场施工,物流不畅导致5G设备无法到位等情况。同时,5G相关产业链也受到较大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尤其是5G基站的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运营商5G招标延迟,浙江省与5G相关产业上下游供应商短期将面临销量下降、存货上升、现金流压力加大等风险。
但从长期来看,巨大的“机遇”将促进5G应用场景加快落地。疫情防控过程中,5G+远程医疗、5G+智慧防控等行业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防疫效率,发挥了产业赋能、衍生的新兴作用。例如,浙大一院开发的基于5G的测温巡逻机器人系统,用于红外测温筛查及防控指挥,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浙大二院开发的5G远程诊疗系统能够实现异地远程会诊;杭州移动、中移(雄安)产业研究院携手达闼公司共同开发的5G云端机器人及VR远程探查系统在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投入使用,提升了病区管理的智能化和安全性。
在这次的疫情防控中,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网络游戏娱乐等“宅经济”逆势上扬,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疫情的负面影响。在线教育助力学生“停课不停学”,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极大降低了错峰复工、延迟复工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疫情在推动在线应用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公众对更大容量、更快速度的信道的需求,让5G的应用场景变得更加清晰、可行。
这次疫情的爆发,不仅折射出数字经济逆周期的行业特征,也体现了相关企业在协调资源、技术赋能社会治理上的高效作用。疫情结束后,预计浙江省相当部分的地方政府将会把智慧城市、线上消费、无人配送、远程医疗等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5G、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作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将有效拉动消费升级,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03
“转危为机”:后疫情时代,如何加快浙江省5G产业发展?
面对突发疫情,2020年3月,工信部已经出台了纲领性文件《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那么,下一步,浙江省应该如何加快发展5G产业呢?
加快5G网络投资,对冲下行风险。推动5G在浙江省电力、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全方位应用改造,促进传统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升级,构筑支撑浙江省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
对标深圳,创新“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解决站点入场问题,加快免费开放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所属公共设施资源以及城市道路等场所和设施步伐,破解基站“入场难”的核心难题。加大对运营商的补贴力度。支持通信网开展直供电改造,鼓励参加市场化交易,简化申请报装程序;根据建设成效,予以每个基站和运营商予以一定额度的奖励,降低5G建设成本。
以2022年亚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建设为契机,推动5G创新应用。杭州2022年亚运会日益临近,如何建立亚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保障亚运会的顺利进行,是浙江省面临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快“5G+智慧医疗”发展。当前,浙江省在“5G+智慧医疗”方面已取得良好的应用示范作用。今后要加快出台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融合标准,提供实时计算、低时延的医疗边缘云医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移动急救、AI辅助诊疗、虚拟现实、影像设备赋能等高价值应用场景,在重点骨干医院建设多维度5G急救协同指挥平台。以城市大脑应用为切入点,推动5G技术在社区网络化管理中应用。
社区防控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浙江省要科学有序推进5G在社区精准治理、惠民服务和生态宜居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和应用演进升级,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效能。实现高清视频全产业链升级。以国家级短视频基地落户杭州为基础,加快“5G+超高清视频”示范应用工程,建设“5G+4K/8K超高清视频”联合创新实验室,实现基于5G的超高清视频娱乐。借助超高清视频直播、360度直播、AR/VR等,提升观众观感体验。
加大产业链条培育力度,推动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发展射频芯片及器件、光模块和25G激光器芯片、全制式多通道射频单元、小基站和微基站、有源阵列天线、前传交换机、基带单元、分布式系统等产品,发展基于5G技术的智能手机、高超清视频终端、智能网联车、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全息影像等终端产品。
对新华三、三维通信、富春光电等优质骨干企业进行梯次培育,使其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和创新标杆企业。引进国内外5G及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杭州或设立子公司、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遴选一批5G及相关企业,如东方通信,士兰微和三维通信等龙头企业,集合各级各类政策,实施动态滚动支持。对影响大、带动强的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抢占5G创新高地,提升5G行业话语权。围绕新型多址、网络切片、中高频器件、光芯片、测试技术和信息安全等重点方向,采取项目储备、招标悬赏等主动布局方式,组织实施5G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力争实现5G领域一批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建立5G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和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进5G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聚焦中高频功率放大器、滤波器、阵列天线、射频芯片和模组等核心器件,加快建设5G中高频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对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实施主体,根据有关政策,给予国家资助资金1∶1配套。加大对应用标准制定的扶持,尽快着手研究设计5G相关国际标准,争取5G标准体系建设的话语权。对参与主导编制国际、国家5G技术及应用标准(规范)列入的企业或机构,应给予补助奖励。
供稿:辛金国 邵莹
审核:李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