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城市的“绿叶空调”准备了吗?
  发布时间:2020-05-09 09:30   来源: 城市怎么办

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最热的,还不是旅游景区,而是天气。高温炙烤下,有不少网友调侃:“今夏第一酷刑:戴着口罩出门玩。” 但是疫情还没结束,我们还得把戴口罩这事坚持到底!

夏天忽然已至,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而言,零上40℃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空调成为办公室、商场等室内场所必不可缺的避暑工具。京东大数据显示,仅5月1日,空调品类开场4分钟成交额破亿,到上午10点就超过了去年全天成交额。理所当然,随之而来的是“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

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拥挤城市的“热岛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不过城市中土地面积有限,寸土寸金,绿化也趋于饱和,该怎么办?

那只有向高空索取空间,屋顶、墙体、平台、露台等建筑表面都“绿”起来,是不是就可以有效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环境质量?答案是肯定的。

立体绿化正在逐步贴近城市生活,被公众所认可。它能够在基本不占用土地的前提下,起到拓展绿化空间、减少扬尘和噪声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降低建筑能耗等多方面作用,是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我国每年约新建20亿平方米建筑,现有的441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未来三十年还将建设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裸露的建、构筑物面积加起来达到200亿平方米,发展立体绿化潜力巨大。

01

立体绿化是最天然的“空调

常有人把立体绿化简单地理解为墙面绿化或垂直绿化,其实除平面绿化以外的所有绿化,都可以称为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指植物依附在空间结构上的一种绿化方式,即非平面的、作用于屋顶、墙面、灯柱、棚架、坡面、阳台、窗台、围栏等的绿化。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进程中,建筑容积率和密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的比重增加,立体绿化能够充分利用多样化的立地条件,考虑城市气候环境的特殊性,通过合理选取的植物,满足其功能需求,实现观赏效果,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

试想,炎热的夏季,屋外绿色植株生长蔓延,在墙体表面筑成一道严密的辐射和噪音屏障,既可以过滤强烈的太阳光线,降低辐射热,又可以呼吸植被因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同时,叶片水分蒸发加剧,吸收室内的热量,起到“绿叶空调”的效果。倘若地处南方,碰上梅雨季节,绿植还能吸收空气中富余的水分,控制房屋的受潮程度。可以说,立体绿化不仅能美化城市,还适用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02

实现“破墙透绿”难点在哪里

立体绿化使绿色从地面走向立体多维空间,是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和生态宜居环境的新方向和有效举措。但现阶段,立体绿化并没有如我们想象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政策层面。细数官方文件,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推广立体绿化,适应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城市绿地的总要求。2017年《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将发展立体绿化纳入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中。2019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城市绿色建筑应符合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的五项绿色指标,其中规定的绿地率包括了对屋顶绿化的发展要求。但上述及其他文件都没有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更多以鼓励性的方式支持和奖励立体绿化工程,给予相应补贴优惠。除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之外,多数城市的园林绿化部门也没有出台专门的立体绿化方案,不能发挥带头作用。在立项申报、资金安排、工程监测、指标计算等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开拓的空间有限,程序和目标难以与社会达成共识。

二是管理层面。绿化工程建成后,除虫、灭菌、剪枝、施肥、照明等管理问题接踵而至。第一,植被密集的地方通常也是蚊虫密集区,蚊虫携带并传播病毒,使得工程存在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风险,因此做好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治措施成为一个附加且必要的条件;第二,杂草较快的生长速率要求人工定期频繁的修剪,否则植被发展过密,在肥料耗费和室内采光诱发不良影响;第三,植物开花结果的时令特征决定了成本的季节性变化,为在冬季实现夏季光合作用,需将高压钠灯和LED灯的人工照明纳入预算,但成本也相应提升。因此,尽管如今绿化技术的发展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后期的风险防控和管理成本使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影响了公众认知,不能形成全社会合力共为、同创共建的机制。

03

规划先行,避免“先天不足”

没有汽车川流不息的马路要你穿行,健身步道在茂密的树林间蜿蜒曲折,随处可见的休闲座椅干净整洁,累了还可从无人值守的漂流书亭随便取本书在林间阅读……这里是杭州市的CBD钱江新城。

与那些玻璃幕墙往往晃得你几乎睁不开眼的其他新城、新区相比,钱江新城给人感受不一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绿色。因为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点,营造以生态走廊、楔型绿地、城市公园为核心的绿地系统和畅通无阻步行系统,构成了新城生态、人性、动感的都市环境。

走在前列的规划为这一切提供了保障。

钱江新城的地下空间给人印象尤深。这里有目前全国最大的地下空间系统,仅一期的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停车面积达200万平方米,车位达5000余个,此外还有商业、文化娱乐及其他辅助设施。同时,穿过新城的大部分交通干道如之江路、钱江路、富春路等,都采取下沉下穿方式。

正是由于土地大量的使用功能都被安置到了地下,地面就基本上都是绿化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屋顶绿化,其中以市民广场、城市阳台和沿江景观带为代表。作为超大型屋顶绿化景观广场,市民广场占地约10万平方米,长2.5公里的沿江景观带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

从广义角度讲,钱江新城核心区高容积率、非均质的开发模式以及对地下空间的高强度开发理念,使得整个核心区几乎就是一个由大大小小屋顶绿化串联组成的大型屋顶绿化综合体。这里的绿化不是补充、点缀,而是主体,从规划一开始就明确赋予绿化以显著地位,建绿与建路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全同步。

政府投资领域重视绿化,同样积极鼓励开发商建设屋顶绿化。其中地下室上方绿化在满足覆土不小于1.5米的前提下,可全部计入绿化率;纯屋顶绿化可以最高5%的比例计入项目整体绿化率。比如万象城的屋顶建有近1万平方米花园,布置了绿化、游步道、木桥、观景平台等多种景观元素,形成了多个景观节点,是新城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04

“立体绿化”会让城市更美好

如果说平面景观绿化是现在,那立体绿化便是空间的未来。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离梦想中的生活越来越近;立体绿化,也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立体绿化带给城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策的支持、人们的关注、技术的逐步成熟,正使城市大面积立体绿化成为可能。走在街道或站在高楼上放眼望去,将不再是一片灰蒙蒙,而是一片葱绿;炎炎夏日,坐在屋内,也能享受天然的“空调”。立体绿化将会使我们的城市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9年8月1日

[2] 国务院:《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2017年1月3日

[3] 国务院:《“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年11月5日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

[5] 邓小军,王洪刚:《绿化率 绿地率 绿视率》,《新建筑》,2002年第6期,第75-76页

[6] 成正佳:《浅论立体绿化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中外建筑》,2000年第2期,第21-22页

供稿:张朵 黄凌伶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