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历史经验和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0-05-07 10:24   来源:城市怎么办

传染病防控事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命是否行稳有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我国公共防疫和治疗体系方面的不足。对传染病防控机制进行优化,是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题中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古人同样长期遭受着突发性传染病的袭扰,不同于现代医学下科学的命名方式,古人将其统称为“瘟疫”。史籍中有大量关于瘟疫的记载,如两宋时期,共发生各类疫灾达49次;明代共发生了75次疫情...面对频发的瘟疫,古代社会治理者和医务工作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结合本次疫情防控中的现实问题,可对城市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01

强化公共防疫和治疗体系的制度建设

1.发挥我国行政体系的制度优势,提升基层组织自治能力,坚决避免管理上的漏洞造成疫情上的扩散。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便产生了最初的防疫思想,设立“太医院”协助政府管理国家卫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卫生体系,明确要求地方官员一旦发现疫情就要紧急上报,国家调动一切资源助力地方防疫。新形势下,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执行有力,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利用业委会、居委会、村委会等自治组织,提升基层组织自治能力,定期联防演练,做到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紧急指令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畅通信息传达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呼声,严防严控不实信息,避免发生恐慌情绪。新冠肺炎的扩散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地方政府在疫情初期忽视了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宋仁宗非常重视对疫情信息的及时了解,在诏书中多次强调疫情奏疏要至达中央,“比日上封言政事得失者少,岂非言路壅塞所致乎?”明孝宗规定,“报灾夏不得过五月,秋不得过九月。”疫报犹如战报,分秒必争是及时掌握病毒扩散,调整相关资源部署的第一要义。同时,要积极公开疫情防控进展,做到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可溯化,安抚群众情绪,避免恐慌蔓延。

3.重视社区、村落公共卫生和民生设施建设,做到疫情时能够有效自我封闭、自我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蔓延最有效的手段,早在先秦时期就有麻风病隔离机构“疠迁所”的记载,宋至清,每逢大疫官方都会设置病坊用来集中收治病人。及时封闭有疫情的居民小区并精准到具体楼宇和楼层,对社会单元进行网格化管理,是本次疫情攻防战的经验教训。要加强社区、村落的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推动基层防控服务与专业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建立社区、村落基本医疗物资储备制度;确保特殊时期基本民生物资的有效供给;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02

构建公共卫生防疫基础支撑体系

1.坚持研究先行,系统地开展卫生防疫史研究,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历史经验。我们对新型传染病的认识还比较初步,而我国历史上爆发过无数次规模不等的疫情,构成了丰富的防疫史资料。要坚持多学科并举的研究格局,系统地开展发病机制、症候、病理、药理、防疫、社会影响等多方位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运行与传染病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防疫体系更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要充分汲取历史经验,运用大数据研究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2.保障公立卫生机构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谨慎看待医疗产业化,确保特殊时期政府对医疗资源的调控能力。宋仁宗在派遣太医前往民间治疫时曾说:“令太医择善察脉者,即县官投药,审处其疾状予药材,无使为庸医所误”,历代都在地方设有“惠民药局”作为社会卫生体系的基础。新冠肺炎再次证明,公共医疗资源始终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各地医务工作者“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奉献精神有目共睹。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处理医患矛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更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民生的关系,谨慎看待医疗产业化,时刻防范市场外部性影响国计民生。

3.支持医疗卫生企业发展,增加医疗物资战略储备,确保足够应对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暴露出了我国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的问题,历代防治瘟疫都会采取派医诊治、施散药物、缠粥药齐、施送棺木的基本举措,明代也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维持群众在疫情中的生存所需。要从政策、财政、税收、技术等层面支持医疗卫生企业发展,确保医疗物资供产能充足,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要健全战略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管理,提升储备效能,确保医疗储备能够应对“二十年一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支持相关中医药机构开展疫病学研究,运用多种手段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几千年来,传统医学在应对疫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学术成果,明代中医著作《瘟疫论》更在“非典”时期发挥了有效的预防作用,在大疫流行之年,及时刊刻切中病情的医书也是古代地方政府的措施之一。近代史上,传统医学吸取了现代医学对传染病的研究,积极参与多次重大疫情救治。正确看待中医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有助于疫情防治工作手段的多元化。要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传染病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的独特优势。

5.帮助经济单位恢复生产,从政策上予以适当支持,助力社会经济活动早日恢复正常。历代地方疫后,政府会根据受灾情况进行政策调整,减免地方税赋、徭役和军役,制止疫区人员流动、招抚流民帮助复业。如明永乐年间,浙江疫死三万人,明成祖采纳了“死者宜蠲租,存者宜赈抚”的方针。新冠肺炎对一季度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在疫情受控时期,既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要有序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精准复工”,提供防疫物资,保障生产工作安全开展。要在财政、税收、金融、卫生管控方面做出合理调整,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恢复正常秩序。

03

做好个体的“思想防疫”工作

1.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定时开展群众教育活动,让人民群众对传染病的发生和危害有一定的科学认识。由于缺乏对传染病的根本认知,历代瘟疫时期同时也是巫医猖獗、迷信活动盛行的时期。民众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如若缺乏对事物原理的准确把握,难免会造成“病急乱投医”的现象,如“非典”时期群众抢购食用盐、板蓝根,新冠肺炎抢购双黄连。要大力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多种渠道,从不同层面普及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把思想上的防疫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要定期组织基层管理人员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演练,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要积极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正确对待突发疫情,科学预防病毒传播,做到“脑里有知识,手头有准备,心中有底气”。

2.完善奖惩机制,树立卫生防疫事业的优秀典型,激发卫生队伍的工作热情。宋政府对参与疫病救治的官员,按其救活人数予以升迁和奖惩,明代也用刑罚惩办防疫不力的官员“灾伤去初,有司不奏,级邢不饶”。防疫工作是一面镜子,既能照出德才兼备的“贤人”,也能照出玩忽职守的“庸人”,要切实贯彻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理念,及时表彰先进工作者,批评教育防疫不力者,努力打造一支顾大局、负责任、信的过的卫生干部队伍。

供稿:王俊

审核:施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