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案例分享】保护历史建筑
  发布时间:2020-04-21 10:22   来源:城市怎么办

● 杭州手法 ●

历史建筑一般指反映城市发展历史、具备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杭州,对建成50年以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体现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且尚未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的建筑物可被确定为历史建筑;建成不满50年的建筑,具有特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具有非常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经批准也可被确定为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不仅是杭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杭州“经济硬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历史建筑,就是保护杭州城市的特色,就是保护杭州的生产力。杭州坚持依法保护历史建筑,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历史建筑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杭州坚持保护第一,相继推进了市区老房子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业遗产保护、校园遗产保护等各项工作,对历史建筑实行“应保尽保”。

杭州在推进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原住民利益,把原住民从过去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对立面转变成了历史建筑保护的推动力。这样既保护了100多万平方米不同时期有特色、有价值的老房子,也有效地保护了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实现了历史建筑保护与改善原住民生活品质的双赢。

● 延伸阅读 ●

西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组织编制实施了大量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颁布了体系较为完整的保护条例及管理办法,并在编制报批城市总体规划时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重要专项。

2019年,西安向社会公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以此作为指导统筹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专项上位规划,为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系统工作提供上位法定依据和指导。按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规定,西安市域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村镇、文化线路、古树名木等方面,能够全面保护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和用好文化资源,有效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城市特色,展现西安古都风采。

在划定历史文化名城范围时,西安从城市发展演进的历史出发,统筹自然山水、地形地貌等要素,并进一步统筹与周边城市、区域空间环境,衔接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建立协同保护大格局。

西安在充分调研踏勘的基础上,对其中历史价值、建筑价值等多方价值较高的工业建筑进行保护,主要保护建筑的平面布局、主体结构、外观风貌、内部特色构建等内容。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内部功能进行活化利用。对于面临拆迁改造的问题,只是对有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并不影响整体的拆迁改造,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凝结着历史价值的建筑,延续西安的城市记忆。

西安老城区内部肌理、空间形态保护较为完整,其内部街道有着极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此,西安政府对其重新定位,大力发掘其文化价值,对不同街道的不同文化特征采用错位发展,根据其街道特点,打造不同主题的街道文化,使建筑环境既能够记载历史信息、诠释历史信息,又能够促进当今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将保护古建筑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并重,以历史文化价值和名城特色为导向,重点展示最具西安特色的历史文脉和空间载体。在市域层次建立包括片区、线路、节点等要素构成的网络化展示。在中心城区层次,对现存都城遗址和历史城区等重点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展示。

在保护古建筑时,西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创新展示利用方法,完善文化遗产信息平台,将科技和古建筑保护完美融合,使全社会共享文化和科技发展成果。

日本对近代、传统建筑的多样化保护

日本历史建筑保护研究与实践工作中体现出的两种不同用意——对待。对传统建筑,偏于恪守古法,强调保存和加强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对近代建筑的保护则更加注重再利用,充分发挥建筑在当代城市条件下的使用功能。

1、对传统建筑的保护:

继1897年颁布《古社寺保存法》之后,日本于1929年制定《国宝保存法》,将历史建筑保护范围扩展到城郭、宫殿、住宅、茶室等国有、公有和私有建筑物,并由此展开对各种类型传统建筑的全面调查与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研究和保护体系。1950年,综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各种保护法规,又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所谓“文化财”不仅包含建筑等实物,还包括无形的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和民俗等。1966年,《古都保存法》开始执行,确定整体保护京都、奈良、镰仓等古都的历史风土,促使历史建筑保护由单体保护发展到历史环境保护。

在东京的中心地区,许多街区内仍完好地保存着神社,连庭院在内通常占地只有几十平方米,建筑很小,为传统的木结构形式,木色深沉,不施油彩。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保护它们也就是保存日本的独特性。

伊势神宫有两块相邻的同样规模的长方形基地,每次更建都是在相邻基地上参照原有的建筑,由技艺高超的工匠以手工一模一样地重建。这种独特的更建制度与其说是为了防止木结构的老化,不如说是为了确保传统技艺和章法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也正说明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不仅在于实物,更在于隐藏于实物背后和人们心中的无形的东西,而后者尤为重要。

2、对近代建筑的保护:

日本的近代建筑保护体现出明确的再利用原则,即强调发挥建筑功能。近代建筑作为城市历史的重要一幕,应该在当代城市景观和功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保护近代建筑就是要使之再生,强化城市形象特征,并带动周围环境复苏,同时要满足经济利益要求。换句话说,近代建筑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利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保护实际上是创新的过程,是出于城市发展的考虑。

日本近代建筑保护手法是多样化的,常见的保护手法有迁建、内部改造和保留局部新建等,但极少出现在传统建筑中那种原封不动的保存模式。改动的部分刻意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新旧叠合产生出特殊效果,不仅保留了历史记忆,也提示出时代特征,这种改造受到市民喜爱,并满足了经济效益要求。

日本的传统建筑保护和近代建筑保护之间存在着思路上的显著差异——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强调日本文化精神的延续,偏于恪守古法和保存日本民族的独特性 ;对近代建筑保护则强调发挥建筑功能,以再利用为主,发掘其在城市形态和功能发展中的潜能,并通过对区域和近代建筑的再利用来提升城市能级,同时解决城市风格千篇一律和特色危机问题。两个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保存历史建筑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过去,更是出于未来的考虑,历史与未来是共生的,两种都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城市决策论》,王国平,杭州出版社,2019

2.最新!西安这些历史建筑被点名重点保护,在你家附近吗,华商报

3.沙永杰,日本横滨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综述与启示[J]. 城市建筑, 2018.12

编辑:蔡心蕙 张朵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