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案例分享】重建雷峰塔
  发布时间:2020-04-07 10:17   来源:城市怎么办

● 杭州手法 ●

重建雷峰塔是为保护雷峰塔遗址,以唐代建筑尺寸和历史图片进行轮廓设计的新塔,如此既保持了塔影的历史形象,又再现了西湖景观的历史特征。

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净慈寺前,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雷峰塔建筑和陈设气势磅礴、金碧辉煌。黄昏时,雷峰塔与落日相映生辉,故被命名为“雷峰夕照”,列入南宋“西湖十景”。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轰然坍塌,“雷峰夕照”从此名存实亡。70多年来,各界人士为重建雷峰塔奔走呼吁、商讨论证、谋划筹备,从未间断。

1999年7月,浙江省作出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该工程于2000年12月启动,2002年10月竣工,重建后的雷峰塔景区总面积将近90亩。雷峰新塔建筑形式为须弥座石台基,底层带副阶,塔身五层八角砖身平座阁楼式,塔基两层为古塔遗址保护罩,钢架结构支撑并由玻璃天棚掩盖,高9.85米。塔身五层(内设一暗层),高45.8米,塔刹高16.1米,塔通高71.6米。新塔配置了空调通风、泛光照明、消防报警、背景音乐、视频播放、无线讲解、电脑成像等现代化管理设施设备系统。

雷峰新塔是保护与建设、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典范。与历史上的古塔相比,雷峰新塔神似更胜形似,创新寓于继承。新塔内精妙绝伦的文化陈设,使雷峰塔的内涵更丰富、意境更深远,创下了塔类建筑中文化意蕴最为丰富的新标杆。

● 延伸阅读 ●

四川建设“新汉风”汉姜古城

汉姜古城位于四川芦山县城老城区,为三国蜀汉大将姜维封地时所筑,故称“姜城”,是芦山县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在城市格局方面,汉姜古城风貌区作为芦山县城整体规划模式——芦山历史年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汉代风貌的展示区。在这次灾后重建中,汉姜古城风貌区借助更新、重建的机会,积极改善现状风貌,促进芦山县城整体风貌的形成,体现了汉江古城的汉文化积淀。

整个汉姜古城的城市设计中,汉姜古城历史街区的风格定位是新汉代建筑风格。“新汉风”的特点是既在城市格局上传承了芦山当地的地域文脉,又以一种新兴的建筑风貌重生了汉姜古城的传统风貌。根据规划思路和风格定位,第一,在格局上首先保证保护历史资源建筑,如平襄楼;以此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小尺度街区与街巷系统相融合,风格逐渐变化,从“古汉风”向“新汉风”过渡。建成以人为本、功能复合的社区家园,使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商业、旅游、创意产业等现代功能。第二,在整体风貌上,汉姜古城体现的是汉文化。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新建筑,我们对汉姜古城的汉文化及汉代风貌进行了重新演绎,设计了一种新的建筑风貌——“新汉风”。“新汉风”是在研究汉代历史资料及考证芦山当地汉风遗迹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建筑风貌。

“新汉风”是对汉姜古城汉文化及汉代风貌进行的重新演绎。在实际工作中,在总结汉代建筑形式的特征后,针对这些特征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建筑材料和构造措施进行了可控的变化,以实现“新汉风”对汉姜古城汉文化的传承与重生。“新汉风”借鉴了汉代建筑的几点:第一,重屋之境——屋顶的艺术。汉代屋顶形式舒展优美,坡度平缓;屋面多直坡而下,很少反宇,檐口、屋脊多直线,很少曲脊和起翘,只是在屋脊末端微微翘起;在装饰上以筒瓦和瓦当修饰强调。屋顶形式以悬山和庑殿顶最为普遍;屋顶重重叠叠,极具层次感和节奏感。第二,构建装饰古拙生动,主要体现在:绿色的屋瓦、红色的屋脊和立柱;规格不统一,但结构上作用明显的斗拱;圆形、纹饰多样的瓦当和白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特点。

“新汉风”的研究与实践既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今后的传统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从芦山汉姜古城地域文脉的传承与传统风貌的重生两个方面来看,“新汉风”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日本东京站的修建和保护

东京车站不仅是东京的地标,同时自 1914 年启用以来一直是日本全国铁路网络的主要枢纽。自此以后,车站开始促进着周边商业区域的兴盛,并成为了东京的中心地带。这栋建筑物在过去百年中,见证了日本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富的东京车站,在 2012 年时被成功地保留并修复至其原始状态。

1964 年,《威尼斯宪章》中提到建筑的真实性,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核心,并提出了对建筑的设计、材料、工艺和环境真实性的表达;1994 年,日本的《奈良文件》对建筑的真实性进一步阐述,提出了形式和设计、材料和质地、传统和技术、位置和环境对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东京站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保存建筑的“真实性”为基本原则,利用“修旧如旧”的手段,目的是恢复东京站往日的荣光。东京站修复工程,以东京站开业时的形态恢复为基础,并进行了地下空间的扩建。修复过程主要是重新对最初的南北圆顶穹顶和失去的第三层部分进行复原,以恢复东京站的过去作为现代化的象征。在对历史悠久建筑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作为城市象征的建筑被延续,是东京站的保护和修复非常有意义的内涵。

东京站的修复过程主要遵循以下几点方针:1、 最大限度地尊重残余的原创,并努力保存原有的设计。2、能够弄清原创的式样,尽可能地对原始设计复原。3、非独创的设计中,为了不破坏与设计相关的整体印象,对原创规格不确定的设计,设定保护和修复的方法。4、非独创的设计,在之后的维修和变更过程中,要保留和活用设计与技术上优秀的东西。5、考虑建筑的安全性、功能、维护等因素,以及未来的整体规划。

为了使东京站固有的历史价值得到有效利用,修复者保留其最初作为车站和酒店的功能,同时将画廊进行扩建,增加足够的设计、功能和设施,以配合时代的不同需要;为有效地使用和维护站台空间的功能,优先考虑建筑物的轨道侧空间;并在必要时就砖墙的整修采取了适当和有效的措施,通过恢复圆屋顶,室内空间得到了增强,其功能也得到了提高。

“真实性”是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过程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东京站的保护和修复,以真实性作为出发点,强调还原建筑形式和设计,以及对建筑材料和质地的表达,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虽然考虑功能对站房进行了扩建,但通过扩建地下空间的方式来满足和解决功能与交通问题,并非采取改变建筑形式和设计的方式,这是对特定场所和历史的反映。

建筑遗产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必然面临着与城市共融的棘手问题。因此对建筑遗产的更新再利用,是使历史建筑焕发活力的有效手段。东京站采用了功能叠加的更新手段,原本的站房注入了展览、商业、娱乐、住宿等功能。地下部分则植入了交通功能,与地铁等通勤交通相结合成为巨大的交通枢纽。周边地块的开发也成为了典范,如丸之内地区主要以办公为主,八重洲地区以商业购物为核心。所以东京站项目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新的必要选择,而且为东京都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东京站作为东京的门户,以建筑更新为点,带动周边街区,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活力,这种点线面的更新模式,值得去学习和借鉴。

编辑:蔡心蕙 王莉萍

审核:蔡 峻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城市决策论》,杭州出版社,2019

2. 付雅艺,罗建瓴,李博,地域文脉传承与传统风貌重生——以芦山汉姜古城新汉风灾后重建为例[J],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3. 金承协,王 园,冯俊棋,李 明,刘抚英. 东京站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J].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