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忆与休闲空间构建——“山阴道上行”
  发布时间:2020-04-07 10:11   来源:城市怎么办

记忆是阐释空间和地方性意义的组成部分,文化的展现取决于对文化记忆的挖掘。文化记忆的挖掘是休闲空间构建的核心,不同地方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记忆,同时,空间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休闲空间的实现也是重构文化记忆的过程。文化记忆的挖掘需要立足于地方实际,挖掘该地历史文脉,休闲空间应该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基础,建设时尽可能保留当地特色,增强休闲空间对消费群体的吸引力。文化记忆的展现和休闲空间的构建将推动当地旅游与休闲产业的长期发展。

一、文化记忆的挖掘

(1)场所空间——古道遗存

空间是文化记忆的物质载体,大致可分为场所空间和文本空间等。场所空间是我们重构文化记忆的最重要的一环。山阴古道,旧时称山阴道、萧绍古道或湖进古道。古道从进化镇开始,途径坎坡岭到绍兴夏履镇莲东村,路过马家池,翻越古城岭到下湖塘到绍兴城,沿途有水库、香林、翠竹林、溪瀑、梅林、凉亭、越王峥、寺庙、圣贤名人墓等,风景怡人,人文气息浓厚。旧时主要职能是萧山、进化、临浦人进绍兴城或者运输陶瓷。如今大部分古道建成了省道公路,但是部分沿途风景犹在,有大香林风景区、跨湖桥风景区等等,但是进化镇段尚处于原始状态,具有良好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山阴古道是进化镇重要的文化符号,山阴古道文化记忆的空间重构对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社会认同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要重构场所空间,首先要修复如今遗存的进化镇华家垫村到莲东村段,依据历史建筑修复的“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保护其原貌。在其他沿途风景和文化遗产处,也尽量修复古道原貌,由于从进化到绍兴路途遥远,在一些文化要素较少的路段,借用现在的沿路省道,最终将进化到绍兴的山阴古道修复完整。除了道路,还要依据文人、文献、地方志、当地老人等对古道的描述,还原其魏晋风骨、大唐胜景以及江南村落的民俗风情,实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幽静情境,定不负西湖景象。

(2)文本空间——诗书画

山阴道上名人辈出,古代文人雅士擅游山阴道,留下诸多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晋王“右军”王羲之,邀请多位好友游赏山阴道,途径兰亭,写下旷古杰作《兰亭集序》。南宋陆游当年漫步山阴道时作《游山西村》,留下千古绝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今我们游走在山阴古道,亦可见其当日之风采。还有明代“公安派”文坛领袖袁宏道作《山阴道》、明代画家吴彬的作品《山阴道上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等等,这些佳作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留下了沿途众多的人文古迹。文字在文化的凝聚性结构中有重要的意义,将关于山阴古道的文本搜集起来,尤其是上述所言的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大师的杰出作品搜集起来,重构文化记忆,引导休闲空间的构建。

(3)仪式——修禊

《兰亭集序》是当地的文化记忆的文本空间承载体,其开篇写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文中提到的“修禊”,又称上巳节,是我国古代传统民俗,据说是殷周遗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修禊”在魏晋时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以文中的兰亭修禊和唐代长安曲江修禊最为著名,在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文徵明的《兰亭修禊图》生动地出现出王羲之与朋友在兰亭流觞曲水的文人雅集的盛况。

修禊日从最初殷周的女巫祈福到汉时期的祭祀仪式,魏晋时期的官民沐浴梳洗、水边嬉游、文人宴饮,直至唐时期一直被推崇,再到明朝时,居民同游,最终到民国时期的衔花祛病,而如今,上巳节或修禊已被百姓逐渐淡忘。仪式是叙述维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复和现时化两个方面,二者此消彼长。仪式的重构能够“活化”文化记忆,修禊、端午节、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的现时化是“活化”的关键之处。修禊日是和山阴道最密切相关的节日,重构“上巳节”的重要性变体现出来。仪式的重构要兼顾两个方面,遵循文化记忆的合理的重复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来的文化记忆做出现时性的改变,以适应我们当下的时代。

(4)名人——任伯年

笔者将当地生活过的前人,归到媒介维度,说到山阴道,不得不提一位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浙江山阴(今杭州市萧山)人。任伯年与任熊、任薰、任预合称“海上四任”,又与蒲华、虚谷、吴昌硕合称“海上画派四杰”。与赵之谦、丁文蔚、胡公寿、吴昌硕等书画家都有深交。他酷爱山阴道,给自己起别号“山阴道上行者”。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融汇中西方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传世作品很多,如《苏武牧羊图》、《华祝三多图》、《簪花钟馗图》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现今作品多藏于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等地。后世对其评价颇高,徐悲鸿评述他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更有英国《画家》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十九世纪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二、休闲空间的构建

休闲空间是通过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将文化记忆空间进行整合和重置,形成相对完整的休闲空间区域。乡村休闲空间主要包括了娱乐观光性休闲空间和文化性休闲空间,娱乐观光性休闲空间有乡镇公园、广场、滨水、乡野山林等,文化性休闲空间有古村落、礼堂、书院、展馆等。上述提到的修禊日、曲水流觞、名人、诗书画、古道遗存等文化记忆,如何转化为休闲空间呢?

1、营造文化休闲空间——任伯年美术馆暨文化礼堂

任伯年具有较强的文化影响力,可将进化镇欢潭村古建筑改造为任伯年美术馆和礼堂,在此地保存并展示任伯年、“四任”、“海派四杰”的画作,还有关于山阴古道的诗书画作以及该地区其他文人作品。另外,进化镇是古代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已经发掘出茅湾里、城隍山、纱帽山等多处宝贵窑址和陶瓷器具,它们也是进化镇的重要文化记忆的呈现,将这些陶瓷也一并在美术馆展陈。以美术馆为立足点,吸引杭州及周边城市的游客、高校师生和艺术爱好者,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基地,创办民间艺术文化节,如:民间书画展、青年漫画展、篆刻展等,举办古道主题诗词创作大会。

2、开发观光娱乐休闲空间——山阴古道旅游带

修复山阴古道、欢潭古街,营造山阴古道旅游带,完善滨水、公园、广场、驿站、民宿等空间设施,举办元宵节灯会、三月三修禊节、文人雅集等活动,发展乡村夜游和野游。“每年三月三,重走山阴道”,像古人一样在山林溪流边沐浴、簪花喷香,出游踏青,祈福年年好运。也可在山林流水边与朋友、亲人饮宴,喝黄酒,吃点心,看当地特色的表演等。周边市民遁隐乡村,体验古人的淳朴、雅致的生活乐趣,忘记城市的喧嚣。文人墨客到此参加雅集盛会,水库旁凉亭边,诗酒宴饮,把酒言欢,不亦乐乎。

由此,窑址、古道旅游带、古村、任伯年美术馆的呈现将形成具有进化镇特色的“生态+文人”休闲空间,以美术馆为静态文化休闲空间,古道为动态观光娱乐休闲空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怀古纳今的艺术文化与观光娱乐综合的休闲空间。再以完善的休闲空间为基础,发展以“文旅融合”的旅游休闲产业为主,观光农业、康疗养生、文化创意等其他乡村休闲产业为辅,形成具有进化镇特色的乡村休闲综合体。

【作者简介】

祁楠楠,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休闲空间。本文源自浙江大学“休闲与乡村振兴”专项课题《乡村文化记忆与休闲空间构建——以萧山进化镇为例》。(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供稿:祁楠楠、戴辰

审核: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