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消费券的“杭儿风”
  发布时间:2020-04-03 10:11   来源: 城市怎么办

“消费券领了吗?”,“再买10块钱的东西,就能用张消费券了!”,“水果店、超市都能用,太方便了!”,这几天的杭州,上面的对话频频出现,“40-10”的“杭州消费券”成了热词,杭州市政府第一轮“5亿元”大手笔的消费券发放,掀起了消费券的“杭儿风”。近半月时间,不仅仅是杭州,贵州、河北、安徽、四川、浙江等省份,以及南京、北京、济南、常州等城市,均出台了相应政策,为居民发放消费券,以此来刺激消费的快速恢复。

消费券,顾名思义是指政府部门或企业在因经济不景气导致民众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发放的一种专用券及支付凭证,期望借此来刺激消费,进而带动经济的复苏。通常都有明确且较为短暂的使用期限,即规定时间内必须一次性消费完毕,逾期无效。一张小小消费券刮起的旋风,给百姓带来的幸福感和消费热情,给商贸企业和消费品制造企业带来的信心,为整个消费市场营造的浓浓暖意,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

杭州消费券

01

消费券的前世今生

对于杭州人而言,消费券并不陌生。2009年,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杭州分两阶段、三批次发放了总额共计达到9.1亿元的消费券,成为国内发行消费券总额最大的城市。杭州消费券在短期内大幅促进了旅游、商业等行业的消费增长,被认为是消费券政策的最大受益城市之一。

事实上,通过消费券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并不是杭州的首创。早在193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为了刺激极度低迷的经济态势,德国政府就开创性地向市民每周发放小额的消费券,用于购买食物、衣服等日用品,政府甚至还强制企业用一部分消费券来代替员工工资的发放。此后的经济萧条期,消费券更成为了许多国家共度时艰,刺激消费的利器。1999年的日本就在泡沫破灭、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向15到65周岁的国民每人发放2万日元的“地域振兴券”;2009年的我国台湾地区,当局向全体民众与具有长期居留资格的住民发放“振兴经济消费券”,每人新台币3600元。此外,美国、澳洲等地也都推出过类似的政策。

今年杭州刮起的消费券“杭儿风”与其他城市相比,有几个“杭州”特点:一是总额最大。16.8亿元的总额,第一轮5亿元,远超排名第二名南京消费券(3.18亿元)十几亿元。二是获益人数最广。本次消费券不限制杭州户籍,在杭人员均可领取。在总额大的基础上,分期领取,限制每个人的额度,让最广泛的人参与。三是消费场景全覆盖。在杭州行政区划内的实体商家都可以消费抵扣,便利店、加油站、餐馆、诊所都可以使用。四是参与门槛也低。“满40减10”的消费券,约等于整单75折的优惠力度还不限制品类,同一用户在同一商家每天最多可使用2张。这样贴心又好用的消费券,叫你如何不跟风?

杭州消费券领取

02

消费券的乘数效应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乘数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k=1/(1-边际消费倾向),乘数k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效应越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就越强劲。每当经济萧条时,政府往往通过增加投资、扩大公共支出与转移支付、降低税收等手段来放大乘数效应,进而带来国民总收入的加倍扩张。

发放消费券,正是放大乘数效应、刺激经济的具体措施。回顾2009年的杭州消费券,从2009年1月开始,杭州先后发放了两期消费券,总额达到10.5亿元。第一期消费券主要发放对象为市、区两级持证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企业退休职工,本级注册在内的小学、初中、高中生等,具体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家电、手机等商品,还可以用来支付旅游、文化、体育健身等费用;第二期消费券涉及消费种类和使用范围均有所扩大,餐饮娱乐、社会服务、商贸服务等行业均被纳入消费券使用范围。据杭州市财政局统计,可接受消费券的商家和教育培训机构共有2766家,其中商贸类企业占据大头,达到1886家。

消费券发放后,居民消费热情被快速点燃,短期刺激效果极为明显。根据杭州市贸易局对杭州第一期消费券的跟踪统计显示,2041万元的消费券带动了4207万元的消费额,拉动扩大效应为2.06倍,在家电产品上更是高达5.4倍;与此同时,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的数据统计,每张面值10元的旅游消费券,政府支出5元,能够拉动的消费达到289元,乘数效应非常明显。

杭州旅游消费券

除了最为明显的消费拉动作用,消费券更为重要的价值是对生产端产生的影响。以2009年杭州消费券为例,据杭州市经委对107 个杭产家电指定直销点的监测数据显示,从1 月24 日市民消费券正式使用到2 月8 日,全市6 城区共售出指定杭产家电1707 台,累计回收消费券价值49.53 万元,销售总额达202.93 万余元,消费券放大率达到4.10 倍。

正如2009年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对形势的判断一样,与扩消费其他招数相比,发放消费券的最大好处就是成本低、见效快、风险小,是一个把纳税人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办法。以发放消费券为突破口,就是在扩消费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就是在扩消费上出新招、实招、“杀手锏”。

03

消费券的“危”与“机”

消费券带来了杭州春日的消费热潮。截至3月30日22:00,杭州消费券已兑付政府补贴4112万元,带动杭州消费6.37亿元。同时,商家匹配优惠额度11.8亿元左右,预计消费券实际总额达16.8亿元。根据现有数据分析,消费券的拉动效应超过15倍,真正实现了政府、商家和民众的三赢。与2009年杭州消费券相比,在此次消费券的发放过程中,电子券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杭州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无现金消费已经非常普及。同时在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间,“无接触”式非现金支付,既便利了公众生活,也减少了感染风险。同时,支付宝的实名认证和风控技术也能够充分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数字技术还确保了消费券用于真实消费场景,实实在在拉动消费。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宏观经济中的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后疫情时代,消费券在短时间内释放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但消费券并不是“包治百病”的扩消费“特效药”,想靠消费券“一招制胜”解决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归根到底,消费券只能视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在非常时期采取的特殊手段,其意义更多体现在对消费市场低迷与企业经营困难等燃眉之急的缓解上。

杭州消费券的“杭儿风”刮过之后,我们更应清醒的认识到,长远的促消费扩内需,必须坚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四管齐下”,只有放大“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才能进一步将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国平,《以新目标新理念新举措,推动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在消费券有关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2月23日;

2. 戴睿云,《透视杭州消费券旋风》,《今日浙江·社会观察》,2009年4月;

3.高丽,《杭州消费券发放效果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11月。

供稿:王莉萍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