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营造: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25 10:26   来源: 城市怎么办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急速增长,到处可见的高楼林立,越来越宽的城市道路,品质略低的城市公共空间,似乎城市的各类要素开始很难兼顾所有群体的利益,经济利益变成了城市的第一诉求,而不是服务于人。

非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让市民承受着高速增长带来的痛苦。

儿童失去了在城市中畅玩探索和理解周围世界的自由;中青年缺少了在城市中小憩放松的空间,老年人找不到宜居的社区环境和生活情感障碍日益严重。

所以,各类友好型城市的概念频发,老年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步行友好型城市等等。这是因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城市和人们的诉求已经不止于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而是开始纷纷转向追求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和生活。

城市发展需正视老龄社会的需求

近几年,国内对老龄社会问题的讨论越发频繁和深入,而且在国家战略和宏观政策层面给予了专门的关注,对于城市研究者来讲,就必须思考城市和老龄化之间的关系。

老年人是要和整个城市空间进行互动的。随着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布局对“适老化”的思考会变得越来越主流,在任何一项关于城市管理的决策中,“适老化”占的权重越来越大。

这就是说,城市的发展和变得更美好,离不开对养老问题的思考,那么今天和未来对养老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基于城市的“适老化”思考。

面对一个老龄社会的到来,应去主动发现、寻找和回应新的社会需求,就城市而言,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技术手段,设计理念去回应这种新的社会需求。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空间的细节处理。

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修编的《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2018版)。规范修编后,进一步明确了老年人设施的定义、分类和分级,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设施修订或细化了配建要求、配建指标和服务半径,并考虑了与民政、住建等部门现行国家标准的衔接问题,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两次修编对比

但是,我国养老进程中还是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家庭养老日渐式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年轻人选择的学习方式和工作场域都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乡择业。留在家中的父母则从孩子上大学开始,就或多或少地进入了“空巢状态”。

机构养老配套不足。在机构养老方式方面,我国的形式还是老人集中居住在养老院中。虽然养老床位在不断增长,但养老服务机构及配套设施的数量与我国过亿的老年人口规模相比还是杯水车薪。

自我养老尚未普及。自我养老就是老年父母不依靠子女,与配偶或自己独立居住,自行承担养老任务。这一养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从“病苦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理念的转变。

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着个性化、专业化养老服务能力不足;机构养老面临着老年人情感慰藉的缺失,存在过度社会化问题。

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将市场主体适度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资源都整合到同一平台上,既克服了家庭养老社会化不足的弊端,又解决了机构养老过度社会化带来的问题,是一种适度社会化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还维系了老人们原有的社交圈和生活圈。

中国的城市居住小区呈现老年人高密度集中的特点。一方面,福利分房时代建成的居住小区,经历了住房与居民同步老化的过程,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形成了老年人的聚集现象。另一方面,1998年住宅商品化之后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商品住宅具有高层、高容积率等特点,居住密度高、人口规模大,同样具有老年人集中居住的特征。

因此,在配置社区养老设施时,如果简单按照《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执行统一的规划指标,为每千名老人配置40张养老院或老年养护院床位,非常容易导致配建大规模设施的结果。

并且,由于城市郊区与城市中心区、新建小区与老旧小区在老年人的数量、年龄和身体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按照同样规模和床位数量标准配置养老设施必将带来供需空间错位的问题。

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

什么是“嵌入式养老”?

所谓“嵌入式养老”,就是养老机构与社区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机构,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香港电影《桃姐》中,桃姐在一边手臂失能后入住的就是这样的嵌入式养老院。在香港,有很多建在社区中和居民楼裙楼的小微型养老院。

嵌入式养老具有几个优势,一是小规模优势,利用社区的闲置场地或者改建居民建筑,规模小且对地理位置要求不高,布点灵活,充分利用了社区的闲置资源;

二是情感优势,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由于其地理位置就在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内,便于老年人家属和子女日常探望,也增进了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社会接受度很高;

三是功能多元化优势,弥补了以往单一的养老模式的服务类型,推出了康护预防、居家养老服务、短期寄养、机构内长期照护的多种服务范围,可供老人们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服务业务,融合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功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确定配建指标和发挥设施区域协同作用。

在规划上,充分考虑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根据地方实际需求,制定差异化的规划建设指标。例如,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老年人口密集、照护服务需求量大的地区,可考虑采用较高的配建指标;在经济 条件一般、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居住人口较为分散的地区则可适当降低配建指标。

在建设上,在兼具空间场地条件和服务需求的地区,配建一定规模的大中型综合设施,提高设施的利用和运营效率。在不具备空间场地条件但具备服务需求的地区,将理论上需要的大中型设施打散成若干小规模设施,分散配置在有老年人需求的社区中。

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举措,发挥养老设施的区域协同作用。一方面,允许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邻近范围内跨行政区域提供养老服务,从而改善行政边界区域老年人获取服务的均衡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可在区域内引入“以大带小”的设施配置模式,使设施之间通过共享人力和设施设备资源,提升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出现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多,社区嵌入式养老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如何准确地掌握老龄化的现实问题,如何准确的把握老龄化的需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养老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无法一蹴而就的问题,关于社会能提供的支持,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那些还需要被关照和建设的方面,比如让解决伙食有问题的老人,有社区老年餐厅可以去;

白天子女上班、需要有人照料的老人,能有日间托管中心可寻求帮助;

那些不想离开原住社区的老人,有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可以选择,等等。

就像好好对待父母的晚年并不是把他们送进养老院就万事大吉,社会在养老方面的进步也不仅仅是加大对养老院建设的支持。

单一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我国这样一个多层次且需求复杂的养老现状的。一个善待老年人的文明社会,需要用自己的进步去更适应老年人的需求,而不是让他们为了什么不得不逼自己适应现有的一切。

那么,未来如何优化较好的养老模式,以及如何去发现新的适合新问题、新需求、新形势的养老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资料:

《日本社区嵌入型养老设施配置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伊藤增辉、周燕珉、秦岭,城市国际规划,2019

《共同行动: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赵仲杰、张道林,北京日报,2020

供稿:吴雨馨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