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一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打破了本该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一场疫情,让全民上下投身到“抗疫”中,也让毫无准备的线下实体经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从目前的的情况看,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行业影响较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2003年“非典”,创造网商模式、力推线上经营成就了阿里巴巴和淘宝。2020年疫情过后,结合宏观经济分析哪些产业可能出现“新阿里巴巴”,确实值得思考和展望。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集团官网
17年前的爆发的“非典”,让中国部分产业陷入停滞,但实质上,“非典”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影响有限。2003年4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且并没有影响2003年中国经济的整体上行趋势。2020年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刊发署名文章,就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总体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中国经济的韧性强、政策空间充足,疫情并不会影响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基本面。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将迎来复苏,而在此次疫情中生存下来的企业,无疑将会迎来发展机会。
图片来源:艾媒网
01
传统产业强势反弹
在本次疫情中,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传统行业的需求被压制,根据“非典”期间的经验来看,疫情过后,上述产业可能迎来一次反弹消费。据统计,2003年第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环比增加0.6%,根据2000年-2006年7年间数据,仅2003年第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高于第二季度,由此可见,2003年第三季度服务业迎来反弹。
除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常规传统服务产业可能迎来消费者扎堆“报复性”消费外,还需重点关注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医疗器械业。保险业作为一个提供风险保障的特殊行业,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本次疫情让民众对健康管理及风险保障的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健康险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此外,当前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现金流危机,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保险机构已累计支持70多万家企业获得贷款1000多亿元。保险公司还针对医护人员、小微企业员工开发了新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金额。有的还提供了免费保险捐赠。由于当前保险业线下渠道受阻,也为保险业发挥互联网属性,布局线上业务提供契机,同时也增加了挑战。
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本次疫情中同样损失严重,经营受阻业绩停滞。年初计划开工的项目延期,项目销售面临巨大压力,很多城市2月商品房成交量面临“零封”局面,相关数据显示,杭州2020年2月房地产业相关损失达180亿元。面对房地产业的巨大震荡,2月13日,恒大集团率先出手,恒大通过一系列销售政策,广泛吸收客户交纳定金,保证现金流充足,并对全国部分楼盘实行75折至78折的折扣及相关奖励机制,从而带动了数百万新用户购房,根据恒大集团2月16日披露的数据,自2017年开始运营的“恒房通”平台在几天时间内发展新用户300万余人,累计用户超1000万,累计发放销售佣金近100亿元。数据显示,恒大集团2月销售值达到477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房地产企业。可见,受疫情影响,大部分房企资金链受到影响,为维持企业的长期生存,可能会通过促销等形式回笼资金,而市民对于房产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大,一旦房价下行,房产销量将迎来增长。
虽然受疫情大环境影响,整个医疗器械行业也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种损失,但相对旅游、餐饮等行业而言,疫情对医疗器械行业造成损失是有限且短暂的。从长远来看,疫情的爆发将促进市场对医疗器械需求的大幅增加及重视程度提升,尤其是与呼吸、检测康复、应急防控、重症病房建设及健康防护相关产品,将在疫情后市场扩容及基层下沉过程中迎来需求高峰。此外,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充斥着各类防护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红外热像仪等物品告急信息。相信未来国家一定会加大对医疗器械及各种医疗资源投入,尤其是作为应急医疗重要物资,部分医疗器械或将会列入国家长期战略储备,以保障社会需求。
02
新兴产业大有可为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
线上办公与在线教育迎“风口”。根据调查显示,2019年有31%的家长愿意选择线上教育,虽然较2017年的14%已有大幅度提升,但仍不足以影响线下教育地位;而中国远程办公人口更是渗透率不足1%,相比发达国家的渗透率并不理想(截至2017年,美国超过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当前我国线上办公与学习相比于线下而言并无优势,但在本次疫情中获得一次增长机遇。大规模的延迟复工与延迟开学为线上教育和远程办公提供了“试验田”,让线上教育和远程办公由“可选”变成“必选”。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渐转变,线上教育与远程办公硬件的不断完善,线上办公与学习将成为线下的重要补充。
智慧医疗对医疗行业重要补充。本次疫情中,暴露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2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相继发布《关于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医院发热门诊管理及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就疫情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以缓解定点医院诊疗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一时间,远程问诊平台遍地开花。阿里健康、京东、腾讯微信、微医、丁香园、新浪微博、1药网、好大夫等均上线了在线问诊平台。除此之外,各地定点医院也主动开设了线上问诊服务。部分医院的公众号开设了线上问诊平台,还有部分医疗平台也专设了“线上问诊”分区。此外,各大线上医疗平台推出的线上问诊等服务,也为居民缓解了“无医可看”的燃眉之急。数据显示,目前医疗行业的互联网化程度还不高,在线医疗领域活跃人数的全网渗透率仅在3-4%左右。根据报道,截止到3月8日,丁香医生开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动态”专栏,浏览量达29.3亿人次,可见,发展智慧医疗与O2O医药,既是抗击疫情的需要,也是医疗信息化的趋势,在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资料来源:环球网
线上娱乐新“玩法”的诞生。在本次疫情中,受影响最小,恐怕就是线上娱乐。由于无法出门,人们的娱乐被限制在家中,手机几乎成为当前年轻人打发时间的不二选择。线上娱乐自然成为年轻人们的首选。其中视频行业迎来增长高峰。以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为代表的影音平台和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并驾齐驱。随着一系列热门电视剧的上线,各影音平台增加不少新会员。而本来就火爆的短视频,更是成为疫情期间居民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甚至院线电影也尝试入驻短视频。1月24日,字节跳动支付6.3亿人民币购买电影《囧妈》的独家版权,总观看人数超1.8亿,这一颠覆性的创新为电影行业提供了新的启发。与线上娱乐息息相关的还有直播行业。疫情之下,线下娱乐场所进入“冰川期”,部分KTV、酒吧甚至宣告破产。而One Third酒吧在抖音进行了一场5个小时的“云蹦迪”直播,累计在线人数超过120万人,收到近200万元打赏,无疑为“活下去”增加了筹码。而无数的线下零售商同样面临着与大部分娱乐场所相似窘境。库存积压、订单取消、快递停运、员工工资等问题接踵而至。年前就火爆的直播带货成为了无数线下零售的救命稻草。根据淘宝公布的数据,2月以来,每天都有3万新商家入驻淘宝,转型线上;淘宝直播新开播的直播间数量同比翻倍,新开播场次同比涨110%。娱乐行业作为当前服务业的热门行业,受疫情影响,其“聚集性”的属性暂时消失,而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的加成下,线上娱乐行业迎来新的增长契机,对于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而言,这些“新玩法”无疑为娱乐行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房地产销售“数字经济”新模式的推出。2月6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关于促进市场活跃安全 开通房地产项目线上售楼平台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指出,建议停止容易引起人流聚集的商品房售楼处销售,开通商品房线上售楼平台,运用互联网线上工具为购房人提供必要的置业服务。2020年2月25日,杭州市住保房管局下发《关于积极推进商品房全流程网上销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进商品房全流程网上销售工作。《通知》中提到要充分发挥我市数字经济优势,运用互联网技术完善、畅通商品房销售各环节的线上通道,积极推进商品房全流程网上销售。2020年2月29日,全国首例网上视频公证选房项目(安徽置地凤起钱潮)在杭州落地,最终,92套起步价超700万元的豪宅房源售罄,为年后的杭州楼市迎来“开门红”。本次网上选房不但颠覆了传统的开盘形式,助力杭州数字经济在创新,也为房地产市场奠定了信心。新冠肺炎疫情期给了房地产行业一个重新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将加速地产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地产行业结合技术相关模式的创新。
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加速发展。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此同时,“新基建”也被多数地方政府列入2020年投资计划,5G通信网络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正成为各地布局未来的重头戏。本次疫情暴露出我们国家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促进国家经济升级、科学技术进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担任重要角色。“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改善民生福利,是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石。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消费动力回暖,数字化跨境电商,线上新消费业态将更加蓬勃发展。应对疫情影响经济下行,“新基建”能够站在全球创新生态的角度,借助危机重构我们对全球创新生态的战略布局。
疫情的到来让所有行业都措手不及,线上化的需求,让生产型企业被迫停工,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但同样也为服务性行业提供了“活下去”的机会,疫情的蔓延为线上化的企业按下了升级按钮,这一变革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新一轮的“互联网产业革命”已蓄势待发。但当前部分行业仅仅是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风口”过后,如何保持自身优势、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国家新基建的号角已经吹响,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构成了新一轮投资热点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数字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新阿里巴巴”或许会在这些产业中诞生!
【参考资料】
1.《疫情过后,最有可能爆发的12个赚钱行业》,2020年2月21日《营销最前线》
2.《危中有机,疫情过后,哪些行业值得我们去关注?》,2020年2月4日凤凰网财经
3.《疫情加速保险业数字化转型,险企融合机遇开启》,2020年3月4日新浪财经
4.《魏建:抓住产业新增长点 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潜力》,2020年3月3日中国经济网
5.《回顾2003年“非典”对经济的影响》,2020年1月21日中国宏观简评
6.《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20年3月11日IT运维网
供稿:廖文睿
审核:李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