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到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
  发布时间:2020-03-05 09:53   来源: 城市怎么办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

黄:世界文化遗产 绿:世界自然遗产 红:濒危遗产

泱泱中华,地大物博,各族人民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不断演绎出一幕幕历史文化大剧,文明的传承持续了五千年之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地存在。这一条件也许让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国是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然而并不是,翻开世界遗产名录你就会发现,拥有最多数量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不是任何一个文明古国,而是一个面积还没有云南省大的国家——意大利。

意大利自1978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共有55项(其中文化遗产50项),在数量上列居世界第一。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罗马历史中心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威尼斯及其潟湖、那不勒斯历史中心、锡耶纳历史中心、 庞贝考古区等。

意大利的文化遗产的数量遥遥领先,不禁让人发问为何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如此成功?

毋庸置疑,意大利具有较好的“先天优势”。第一,意大利是罗马帝国主要疆域的继承者、地中海商业文明的聚集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世界历史中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第二,意大利较早地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其历史文化较容易在西方语境下获得国际社会接受。除了这些“先天优势”外,意大利也做足了“后天功课”,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审视的地方:

功课一:权责分明的管理体制。在意大利,负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国家机构是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包括了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旅游部及其遍布全国的监管局。意大利文化遗产部(以数字档案形式)建立和维护全国遗产名录。意大利文化遗产部设有档案司,下设的直属机构包括国家档案中心、中央编目和档案研究院。监管局则分别管理各自辖区的名录,并在各自辖区内制定和实施各自的保护策略。在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央地权责法律体系中,区分了保护和利用工作性质的不同。一方面明确中央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绝对责任,以“抵御一切与私有财产权相关的政治阻力”,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中越来越多的职能。这样的划分既通过权力制衡、机构设置、财政保障等制度确保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不动摇,又能较为灵活地适应多元化社会丰富的文化需求。

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

法律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力量,意大利的文物立法工作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已开展。是1820年,红衣主教在罗马颁布了第一部关于保护古物和挖掘工作的法令。1909年,统一的意大利颁布了第364 号法令,对历史、艺术、建筑作品的保护进行了规范,首次提出了“物质或非物质历史、建筑、艺术遗产”的概念,并且明确规定这些遗产不能被转让。1939年法律规定 :在意大利发现的出土文物,不管谁发现的,都属于国家所有。1948年,意大利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写入了宪法,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进行保护。意大利人明白文化遗产是国家魅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把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定为长期国策,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法律体系及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

意大利维罗纳城

功课二:训练有素的文物宪兵。为保护本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便成立了具有专业的执法队伍,致力于打击文物犯罪活动,被称为“文物宪兵”。文物宪兵的主要任务是监控文物状况、维护古迹安全、提供预防性安全咨询与建议、追索被盗艺术品四大项。文物宪兵成员的职业素质较强,讲求既可以对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又可以处理警务相关事物。当局每年都会派业务娴熟的专家对其进行文物相关训练、实践以及考核。与其他军种相比,文物宪兵的军衔普遍较高,在碰到监控文物安全,处理文物案件执法时,有权指挥其他部门的军种采取统一协调机制,并调用直升机宪兵、海上宪兵和骑警宪兵等进行侦查监控。

有数据显示,从1970年到2006年,文物宪兵共查获被盗文物约27.7万件,从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成功追索文物8041件。仅2014年一年,就对意大利境内20个地区的仓库和考古发掘现场展开了6000余次突袭行动,共追回13.7万件被盗、走私或假冒的文物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包括8万个化石,1.8万件雕刻品、钱币和陶瓷制品以及3.8万件画作和雕塑,总价值估计高达5亿美元。一位负责文物数据管理的官员曾说:现在每年意大利的文物宪兵收回3万件文物,这足以填满一个博物馆。

功课三:广泛有效的社会参与。意大利政府每年都会把全国财政预算的1%到2%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上。但面对大量的文化遗产,依旧会显得力不从心。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每一位意大利人都为曾经伟大的历史而骄傲,守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人都无法推卸的责任。为此,意大利政府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建立了文化遗产的“领养人”制度。通过招标把古迹的一部分使用权利暂时让渡给经过严格考核的有能力的公众、社会组织或企业,且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都掌控在国家手中,其主要行政事务(人事任免、门票价格、开放时间)也由国家所决定。“领养人”有权利通过使用古建筑而获利,并从其收入中拿出一定份额负担定量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些措施都提高了文化遗产的持续性、周全性。作为“领养人”,可以在不损坏古建筑的基础上,将古建筑作为旅游咨询中心、书店、纪念品售卖点、咖啡厅等场所,也可以用来举办相关文化展览、音乐剧等。

因为“领养人”制度使文化遗产有了固定“监护”人、完善的资金扶持途径、和严格的政府监管,这些文化遗产才得以呈现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意大利财政部大楼始建于 17 世纪,现在仍然被后任的部长们继续使用,财政部就相当于古建筑的“领养人”,负责维护。第一任财政部部长用过的写字台,至今仍在使用。

意大利罗马古城

除了“领养人”制会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外,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也非常重视运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到遗址的保护和运营。《资助文化产业优惠法》,规定企业以及财团在各类文化保护项目中的资金投入可以抵换为税金;每年社会上发行的各类彩票收入的0.8%作为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这些政策既解决了文遗保护的资金问题,也给企业一个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机会,更深化了“文遗保护,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庞贝古城出土的马赛克镶嵌画

【参考文献】

[1]田园:浅议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10月。

[2]宋瑞,刘佳昊:意大利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与挑战,中国文化报2019年5月18日。

[3]汪广丰,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城乡建设,2019年2月。

[4]于冰,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与改革:意大利与中国比较视野,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9月。

供稿:王 俊

审核:施 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