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背景下各地的“稳企”政策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3   来源:城市怎么办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各地再次敲下键盘,由“暂停”转向“进行”,统筹做好“六稳”等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稳就业

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与“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承受风险能力较差,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此次疫情冲击的主体。稳定中小微民营企业就业总量是维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理应受到各级政府的重点关注。

2月3日,深圳市福田区区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深圳市福田区防控疫情同舟共济“福企”十一条》,支持重点行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其中的第六条、第八条和第九条更是对就业问题进行重点说明。首先是对核心人才予以支持,辖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抗击疫情、坚持创新创业,为企业核心员工购买“核心人才综合险”的,在《深圳市福田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中“科技保险支持”支持金额的基础上,额外增加10万元额度的保险费用支持。其次是对劳动用工予以支持,对有序组织员工复工复产、恢复经营且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的员工社保支出,按照其实际支出社保金额的规模,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专项支持。最后是对招工活动予以支持,对积极协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帮助企业招工,恢复生产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专项支持。

作为全国首个县区政府出台的防控疫情应急扶持企业政策,“‘福企’十一条”可使得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加以纾困,必将有效激发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蓬勃生命力与创新力。

稳金融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才可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地方政府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才能更好的缓解疫情冲击背景下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2月2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出台《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重点对中小企业给予金融支持,包括:确保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下降。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鼓励各银行机构通过压降成本费率,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三必须一重要”重点领域和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发挥各政策性银行“国家队”作用。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在苏分支机构加大服务对接力度,全力满足疫情防控融资需求。落实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首批20亿元紧急融资额度,推动苏州银行、苏州农商行发放专项项目贷款,降低利率水平,确保贷款利率低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水平,纳入工信等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名单的,在此基础上下浮30%以上。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保障性金融服务。持续开展“百行千人进万企”活动,组织金融机构通过走访、线上顾问、远程服务等形式,对小微、无贷企业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进行顾问服务,逐户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及金融服务需求,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精准匹配和高效转化。各金融机构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开辟快速审批通道,提供优质高效综合金融服务。

通过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三方面,全力支持受到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中小企业,助其渡过难关。另外,作为疫情发生后全国首个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给出的评价是“苏州这个例子非常好!”

稳外贸

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对比2003年SARS疫情对中国整体增速的影响,并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贸易方式的受影响差异,将重点更多的放在结构分析而非总量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各地方政也才能更加精准的选择应对策略。

2月6日,山东省商务厅出台《关于应对当前疫情做好外经贸工作的意见》,重点在防疫物资进口、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贸易救济处置服务、外资项目加快落地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其中,对当前紧缺的防疫物资,制定三类扶持政策:加大防疫物资进口贴息支持。对企业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内进口的医用防护用品、消毒用品、检测试剂、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贴息支持。具体防疫物资名录为商务部重点调度的医用防护物资产品。支持境外投资企业扩大防疫物资进口。支持我省境外企业充分利用境外资源渠道,加强与国外合作方、供应商及客户联系,组织生产、采购、捐赠疫情防控急需医疗物资、设备及防护物品。加大进口便利化政策宣传力度。会同海关、税务、信保等单位,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将通关“零延时”验放、捐赠防疫物资免进口税、防疫物资进口企业资质放宽、疫情防控用品全球供应商等信息发送到各相关企业,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便利化政策扩大进口。

稳外资

2020年是中国新外商投资法实施元年,要高度重视稳外资工作,尽管当前我国正面临短期突发事件的影响,但通过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也可以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稳外资,稳住外资出口。

2月6日,山东省商务厅出台的《关于应对当前疫情做好外经贸工作的意见》同样对外资项目有诸多扶持,主要包括:加快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对本地重点外资项目,达到疫情防控条件的抓紧组织开工。强化前期重点签约项目跟踪调度,加强联系沟通,争取早日落地见效。围绕疫情防控需要,谋划储备一批带动力强的医养健康新项目。强化对外商投资企业跟踪服务。发挥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作用,及时向外商投资企业传递疫情防控信息、国家和省里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协助解决或及时向上反映企业投资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协助外商投资企业做好与各方的沟通,稳定外商投资预期。化危为机补链延链强链。把握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困难、复工生产等时机,摸清外商投资企业重点是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情况,针对短板弱项,实施靶向精准招商,补链、延链、强链,助力形成全产业链条,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大力推行网上招商。发挥好“选择山东”云平台作用,完善“选择山东”云平台功能,建设并开通“选择山东”云平台线上“云招商”、“云招聘”智能系统,组织“线上招商会”、“在线招聘会”等线上推广活动。及早筹划重大经贸推介活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已安排的境内外招商活动时间进行调整;针对招商对象需求,坚持结果导向,认真做好招商活动前期策划,细化实化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筹备组织好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第二届儒商大会、“粤港澳山东周”、“美国商务周”“欧洲商务周”等重点经贸活动。更好发挥省政府驻外经贸代表处平台作用。各市要发挥好省政府驻外经贸代表处作用,及时将项目需求与驻外经贸代表处深入对接,提出精准招商引资及项目合作意向。驻外经贸代表处要全力承接起当前境外招商任务,围绕各市对接项目,积极开展项目洽谈工作,确保招商引资不断链。

山东省商务厅以外贸外资为抓手,全力支持企业尽早复工生产、主动扩大防疫物资进口、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强贸易救济处置服务、支持外资项目加快落地,通过制定具体措施指导各市全力稳外贸、稳外资,旨在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也试寻找本次疫情危机中出现的新机遇,特别是对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的需求凸显,云视频市场逐渐升温,并带动整体服务贸易结构优化。

稳投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强化民生导向,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切实增加有效投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此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2月6日,成都市政府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0条政策措施》,重点对短板项目进行投资扶持,主要包括:突出重点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加快弥补健康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建设,加快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市疾控中心、市七医院天府院区病房改建和健康管理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增强全市二甲以上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实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将大运会场馆、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天府国际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单位人员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施工物资供应等工作纳入重点保供范围,切实协调解决市政配套、水电接入、资金落实等问题。因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履行合同的项目,允许合理延后合同执行期限。支持工业企业提能扩产。对工业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扩大再生产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按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投资额在100万元—2000万元的按10%比例补助,投资额超过2000万元部分的按5%比例补助。激励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支持校院地企开展协同攻关,重点支持病毒学领域前沿研究,按规定为相关研发机构办理采购国产设备退税。 

成都市通过稳投资举措,将有效加强应用场景供给,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帮助企业开拓增量市场,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用活新经济天使投资基金,鼓励前沿技术、创新产品、新兴业态在疫情阻击、生产恢复、生活保障、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创新转化和推广利用。同时重点围绕互联网医疗、智慧康养、远程办公、虚拟社交、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发布疫情防控产品(服务)新经济企业能力清单,培育新经济业态和消费新热点,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稳预期

中小企业对预期产生的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并非来自疾病传播,而是中小企业的恐慌心理。通过相应扶持政策的制定,不断建立公众信心,解除疫情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影响,振作精神,沉着应对,维持正常秩序。各级地方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应加强经济发展稳预期管理。

恪守底线思维,做好“六稳”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实际情况,更要着眼今后发展趋势。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让我们同心戮力,共同破解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通过加快释放新兴产业所带来的消费潜力,以更大决心和更强执行力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熊园. 坚持底线思维 全力做好“六稳”工作[N]. 经济参考报,2020-02-07(001).

[2]本报评论员. 夯实底线思维 做好“六稳”工作[N]. 经济日报,2020-02-06(001).

[3]王一彤. 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六稳”工作[N]. 金融时报,2020-02-05(002).

供稿:张唱晓

审核:接栋正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