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危为机,抢抓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0-02-28 10:14   来源: 城市怎么办

过去一个月以来,全国上下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生产和服务行业则处于半瘫痪状态,虽然近期的疫情防治形势已逐步好转,但复工复产仍然需要时日,投资和消费信心还有待恢复,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非接触式的、空间分离化的客观要求促进了电商快递、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信息经济业态的进一步发展,但也仍然存在用户体验差、科技附加值低、行业间壁垒多等现实问题,要谋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应紧紧把握信息经济时代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既要厚植基础、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业态,又要跳出舒适区、摆脱路径依赖,谋求新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VR(Virtual Reality)融合应用了多媒体、传感器、新型显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技术,能够拓展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

在4G时代,由于网络速率、时延等限制,加上VR设备技术不成熟,终端因需要下载内容而显得笨拙,用户体验也因时常的眩晕感而显得不友好,每台2000元至4000元的区间还未降至大众能普遍接受的范围,也没有产生“非买不可”的需求。

而随着5G网络建设逐步完善,全国将会建设约60万至80万个5G基站,覆盖数百个城市,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提供每秒数GB的峰值速率、毫秒级时延和每平方公里上百万的连接容量,一旦VR设备装置5G模块,直接接入5G移动通信网络,将以其屏幕更大、视野更宽、清晰度更高、流量和传输速度更快的技术优势,产生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更针对实际需求的应用产品和服务,更具潜能的商业模式。

01

先行先试,快鱼吃慢鱼

2015 年以来,浙江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战略机遇,积极推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并形成先发优势,在虚拟现实领域现已初步形成涵盖硬件、软件、内容制作、应用和服务的较为完整的虚拟现实产业链,“阿里VR 实验室”、“网易洞见”、网易“VR DreamLab”、顺网科技、凌感科技、虚现科技等企业在电子商务、安防、影视、娱乐、医疗、教育、房地产、工业展示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典型应用成果和案例。

2018年,为加快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推动虚拟现实应用创新,培育信息产业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的应用得到深化,初步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应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列。

2019年6月15日,由浙江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牵头发起的浙江省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在杭正式成立,联盟、协会作为由(VR/AR/MR)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创新创业团队以及专家、学者和行业人士等自愿组成的专业性、行业性、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与市场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紧密联系VR/AR/MR行业的各种力量。

2019年10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开幕。在大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白皮书》认为,技术成熟、消费升级需求、产业升级需求、资本持续投入、政策推动五大因素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快速发展。

2019年,虚拟现实产品供给更加多元化,头戴式、一体机、移动端等各类产品层出不穷。微软、脸书、HTC等业界巨头相继发布新品。我国虚拟现实整机领域的厂商越来越多,除大朋、小鸟看看、小派等虚拟现实设备企业外,电视厂商、视频内容厂商、手机终端厂商如创维、爱奇艺、华为、小米、Vivo等均发布硬件新品布局VR产业。

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已开展云VR业务。中国电信在全国50座城市启动5G商用,并同步发布天翼云VR应用,内含各类型VR内容库超千部。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推出了“和·云VR”业务,包括VR现场、VR趣播、巨幕影院、VR游戏、VR教育等趣味场景。中国联通建设了5G+CloudVR系统平台,通过引入VR影视、VR游戏、VR教育等VR特色应用,开展5G+VR的全流程端到端解决方案技术研究、方案验证及应用推广平台。

02

想象很美妙,面临问题仍不少

1、不好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虚拟现实设备的标准体系不完善,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虚拟现实产品性能和质量没有标准规范,硬件、系统、内容之间的兼容性差。软件开发工具、数据接口、人体健康适用性等标准尚未明确。虚拟现实设备之间、设备和应用之间的标准尚未建立。行业级虚拟现实软硬件标准以及工业互联网设备、产品之间标识解析、数据交换、安全通信等标准尚没有出台,行业应用方对大规模使用虚拟现实产品缺乏信任。

2、不会用。内容与服务较为匮乏、应用生态不完善,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爆款级、标杆级应用尚未出现,面向消费者的虚拟现实开发内容缺乏变现渠道,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和正向循环。行业应用方面,现有应用案例多是定制化解决方案,没有明晰的行业应用思路,不具备行业内大面积普及推广的条件,多行业融合应用进展路径亦不明晰。

3、不敢用。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虚拟世界里面的虚拟物品所有权、犯罪行为尚没有法律上的界定。虚拟现实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可能会对用户的精神、心理状态带来影响,改变用户在脱离虚拟世界后的行为,存在一定伦理风险。同时,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高质量、与行业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短缺,高端专业人才供给能力有限。

03

转危为机重点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1、疫情危机加重了医疗事业救治责任,但也提升了在线诊疗、虚拟探视的需求,可重点发展VR+医养领域。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教学训练与模拟演练、手术规划与导航等环节的应用,包括虚拟手术培训、强化临床诊断、远程医疗、心理疾病治疗、护理学和康复训练、产品研发等,推动提高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辅导、康复护理等环节的应用,发展虚拟现实居家养老、在线诊疗、虚拟探视服务,提高远程医疗水平。在模拟手术领域,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虚拟手术室学习和探索新技术,或者进一步深化掌握具体手术操作步骤,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对现有诊疗手段的补充完善。在培训领域,医学生能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学习人体解剖、临床等相关知识。

2、疫情危机延迟了教育事业常规周期,但也提升了虚拟教学、远程教育的需求,可重点发展VR+教育领域。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性、演示性课程中的应用,构建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教学环境,发展虚拟备课、虚拟授课、虚拟考试等教育教学新方法,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推动教、学模式转型。打造虚拟实训基地,持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专业技能训练水平,满足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需求。促进虚拟现实教育资源开发,实现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动科普、培训、教学、科研的融合发展,实现“数据可视、知识可视、经验可视”。

3、疫情危机限制了文化旅游外出活动,但也提升了虚拟体验、多重感知的需求,可重点发展VR+文旅领域。在文化、旅游和文物保护等领域,丰富融合虚拟现实体验的内容供应,推动现有数字内容向虚拟现实内容的移植,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升级需求。发展虚拟现实影视作品和直播内容,鼓励视频平台打造虚拟现实专区,提供虚拟现实视频点播、演唱会、体育赛事、新闻事件直播等服务。打造虚拟电影院、虚拟音乐厅,提供多感官体验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建设虚拟现实主题乐园、虚拟现实行业体验馆等,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虚拟现实在文物古迹复原、文物和艺术品展示、雕塑和立体绘画等文化艺术领域应用,创新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

4、推出若干举措,打造产业发展环境。坚持“政府做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做好围墙内的事。”一是建立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二是编制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体系;三是建立“问题导向+系统解决方案”的评估考核机制;四是打造以“OTO”信息集成为抓手的虚拟现实产业系统供应商;五是建立高级别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论坛和博览会展示平台;六是建立以人才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和专项住房保障机制;七是设立专项资金推进高新企业“软硬结合”融合发展;八是推行“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机制;九是建立开放开发平台“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十是坚持“大公司战略”与“群体战略”并重。

文献来源:财新网、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官网等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供稿、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