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2019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杭州以湖光山色之美夺得桂冠;与此同时,在2019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杭州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座连续13年获此殊荣的城市,并折桂组委会特别奖——“幸福示范标杆城市”。
由此可见,杭州之美,美在湖光山色,也美在人文温度。哪怕是城市里小小的一个驿站,都饱含温暖。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从前,人们通过驿站来传递物件、交流感情,驿站在其中仅仅起转换枢纽的作用。但新时代的驿站则大为不同。作为网络型城市的节点,驿站为快速发展的城市补充与完善了城市功能,正在逐渐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服务网点。在充当服务网点的同时,杭州驿站积极扩大服务领域,也拥有了自身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
快递驿站:快递末端投递的温情服务
试想一下,当你辛苦工作一天后回到家,换上睡衣在沙发上惬意地休息时,收到一条短信——“您的快递到了,请在20:00之前到……领取”,你是不是很想给这个不送货上门的快递员差评呢?那么再换位思考一下,你是骑着小电驴风尘仆仆的快递员,每次你送货上门的时候顾客都不在家,包裹放在门口又容易失窃,等顾客在家的时侯你又已经在城市的另一边了,你想把快递直接放在小区,却又担心顾客给差评。
这就是用户和快递员两个不同身份的烦恼和矛盾。
数据统计表明,2019年天猫双十一狂欢节当日交易额截至24:00为2684亿元,与之相应的快递投送量可想而知。如果只是凭借快递员的点到点配送,众多的包裹都将会被堵在这“最后一公里”。
为了迎接已经到来的大量包裹常态化时代,快递驿站应运而生。快递驿站是主要由政府牵头和企业“抱团取暖”打造、由“数字化”驱动发展的快递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采取集中仓储、统一分拣、统一配送模式,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减小快递员末端投递压力,提升运营效率,从而解决末端快递投递难题。
随着快递驿站网点的普及,相应的服务也在逐渐升级。刷脸秒取、免费保管、大件商品与生鲜送货上门、多组智能柜供应等高科技与人文关怀结合的服务正在为广大杭州市民提供便利,让市民在购物的同时得到便捷、规范、温暖的快递服务,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全面升级新服务的快递驿站
随着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逐步解决,最后一百米的末端投递问题也被提上日程。如果要让终端的市民持续满意,必须要在原有成本条件下提供上门服务,让包裹与用户零距离。基于此考虑,最新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同拣共配+快递小盒模式,如菜鸟小盒、享收小盒。该类方案给用户一对一的对点安装快递小盒的方式,从而实现用户不在家也能自由投递,提升用户满意感。
物流的科技化、互联网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从用户体验出发,不断提高大数据在物流行业的地位和作用,是杭州作为“互联网之都”的选择。
人才驿站:让人才爱上杭州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近年来,求贤若渴的杭州为了吸引人才与项目落地,频出奇招。
2019年,杭州再次出台新政策,对高层次人才的分类和待遇做出了更加细致的规定。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A类国内外顶尖人才、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C类省级领军人才、D类市级领军人才和E类高级人才。经认定的人才可根据类别享受相应的居留落户、住房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障、车辆上牌补贴等方面的待遇。
在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户、扎根杭州的同时,也为来杭人才提供了各种暖心服务和后勤支持。
杭州市下城区国际人才驿站揭牌仪式
2019年11月12日,杭州市下城区首家国际人才驿站正式揭牌,驿站为海外来华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送去免费工位、中文补习班、免费国际医院预约等12个服务礼包,也为国际项目和海外人才在下城区新增一处落脚点。
在杭州通过自身经济实力与未来潜力吸引人才的同时,人才驿站的各种人文关怀更能推动广大人才专心扎根杭州、建设杭州、爱上杭州。
城管驿站: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
杭州之美,美在断桥残雪,也美在杭州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美在苏堤春晓,也美在早晚高峰都井井有条的车流;美在雷峰夕照,也美在快递、外卖小哥的使命必达。这些令人尊敬的杭州一线职工在为美丽杭州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收获了来自杭州的温暖。
城管驿站的建立旨在解决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出租车司机、交通警察、城市综合执法人员、市政园林工人、快递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的喝水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自2016年起,江干区陆续建立城管驿站,为城市一线职工提供了一个歇脚、热饭的“家”,还依托驿站建立了党支部,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目前,杭州市已正式对外开放105个城管驿站,到2020年年底将建成220个以上,形成区域城管驿站网络全覆盖。
杭州首个城管驿站启用 面向环卫工人开放
城管驿站就像是职员们浓缩的小家,里面配有空调、冰箱,微波炉、电视机、休闲座椅等硬件设施,还提供了医药箱、手机充电设备、书籍、饮用水和无线WiFi等服务配套,让广大城市一线员工们感受家庭的便捷和温暖。
服务到位的同时,人情味也充满了整个城管驿站。驿站的房间里摆着市政工艺沥青摊铺、人行道维修、下水道疏通等实景系列模型手办,既装点了驿站,还真实再现了职工们对美丽杭州做的点点滴滴的贡献。
公厕综合驿站:便捷好用是关键
美丽杭州,美在绿水青山,也美在一间充满人性关怀的公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厕所革命”,是文明亦是文化。而推进“厕所革命”,是民生实事,也是城市文化建设。杭州对标国际一流,推动厕所“四化”: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
被绿树环绕的城市阳台免费公厕
对于到百姓们关心的问题,厕所驿站也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法。女厕所前总是人满为患,男厕所却空无一人,这样的景象在公厕前常常出现。为此,人流密集区域的公厕创新设置“潮汐厕位”,根据不同时段男女厕分别如厕人数进行适时切换。有时我们会感受到,在不需要厕所的时候,公厕走一段路就出现一个,但是在真正需要的厕所的时候,公厕反而无影无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厕所驿站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杭州找厕所”微信小程序,为市民游客提供最细致的服务。
小候鸟筑梦驿站:城市成为诗意栖居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其中进城农民工13710万人,比上年增加125万人,增长0.9%。。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我们能看到的是外来务工人员个体,看不到的则是以他们为中心的复杂家庭网络。
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亲爱的孩子,所以仅仅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每年暑假,他们的孩子都会来杭与父母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这些“小候鸟”的暑假时光也被杭州小候鸟筑梦驿站小心翼翼地守护着。
在小候鸟筑梦驿站里,有一大群善良热情、乐于奉献的青年教师践行着驿站“奉献爱心、锤炼师德、共同成长”的宗旨,让“小候鸟”们学习有辅导、游玩有引导、安全有指导,在杭州度过快乐又有意义的暑假时光。他们用自己的教学与陪伴服务着这些可爱的小候鸟们,也用自己的爱心温暖这些远道而来的孩子。
但在小候鸟筑梦驿站的背后,潜伏的是另一个问题。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之所以被叫做“小候鸟”,是因为他们在大部分的上学时间都在户籍地上学,只有暑假能来到父母的身边。在杭州可爱的“小候鸟”,回到家里就是一群又一群留守儿童。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诉求同样值得重视。
2019年7月,由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余杭区教育局、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和唐西胜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共同发起的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小候鸟筑梦驿站”在梦想小镇正式开营
那么,外来务工人员在自身得到杭州温暖服务的同时,能不能拥有一个自己的家,能不能让子女在杭州入学,能不能真真切切地享受杭州本地人的权益,从而产生“我是杭州的一份子”的归属感呢?
为此,杭州也作出了巨大努力。从“杭州流动人口子女积分入学”到“杭州流动人口积分落户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落户杭州已经从“远距离、低期待”逐渐转变为“有积极,有行动”。但这些少量的名额在庞大的外来人口面前只是被杯水车薪,更健全的流动人口户籍制度有待完善。
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在不断催生着各种城市问题,这在当下似乎是一个无法完全破解的难题,能做的只有尽量用驿站式的网点来调解矛盾、疏导需求。对未来的杭州,我们有更美好的期望。总有一天,这些驿站的服务群体们会从匆匆过客变为杭州的中坚力量,而驿站也不再是解燃眉之急的消防栓,而是细水长流的喷灌泵。
文献、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新华网、杭州日报
供稿:蔡心蕙、蔡峻
审核:蔡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