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不等于病毒流动
  发布时间:2020-02-25 09:36   来源: 城市怎么办

巨量人口流动带来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国性防疫之战,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传播性问题。对于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来说,面临着两个难以回避的事实,一是大约500万外人口离开武汉,其中绝大部分是外来务工就业人口;二是正值春节期间,处于返乡度假和节后回城的高峰。

截至2019年,中国总人口达到了14亿,其中城镇户籍人口仅为6亿,被纳入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农村人口为2.8亿其中跨乡镇流动就业的人为1.7亿。此外,还有所谓管理人口中的旅游、探亲、差旅等原因的各类流动性人口,再加上8000万城镇间流动就业人口,这样算起来全国的流动性人口可能超过3亿。真正带来流动性压力的并不是户籍人口,而是所有的外来人口。

对武汉来说,虽然这次春节期间外出的流动性人口大约500万,但是对湖北省来说,流动性人口会高于500万。正是因为这种人口的流动性导致疫情从武汉扩大到全国。

人口的流动并不可怕,病毒的流动才是问题

从控制疫情在全国扩散的角度来看,1月23日武汉的人口流动管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人口流动管制措施,使城市运行慢了下来,这能够放缓传染病的扩散速度,并争取控制疫情的时间。

对人口流动性的管控,的确在短期内可以减少人口的流动性来帮助疫情防控。但是,为了社会的活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可能长期停止人口流动。这对经济有巨大的破坏作用,这是不可承受的。

当前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大量服务型中小企业遭遇严重危机。无论是城市服务业,还是刚刚处于上升期的旅游业,或者是所有的相关产业,都正经历着可能长达近1个月的关门期,相应的资金和成本的压力都是它们难以承受的。此外,各级政府为疫情防控付出的财政成本,包括人力、物资等各项资源的支出,也会是一个巨量数字。还有,疫情延长很可能会对国际经济交往和贸易产生影响,也是可能要面临的重要风险。

实际上,通过人为减低人口的流动性来“闷死”病毒,是一种通过逃避病毒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种策略在短期内避免了疫情的扩散。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要找到防治疫情的根本办法,找到与病毒共处的办法,找到治疗病毒的办法,而这个办法要能在高流动性和高人口密度的社会中运行良好。靠长期停止流动性来“躲病毒”,并不符合现代社会运行的逻辑。

逐步恢复人口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目前的疫情状况下,如何逐步恢复人口流动性,逐步复工和恢复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需要做出权衡。其中,关键问题在于掌握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和信息,这才能有利于决策者做出准确的判断。

在春运的后半程——复工过程中,人口迁移和通勤会导致人口的流动性增加,这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复工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需要更紧密监控和及时处置。但是,复工对传染病扩散的风险,并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大,不必过分担忧。

就复工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流动来说,流动人口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健康的。在人口学中,有一个说法是“健康悖论”,就是说迁移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是高于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的,当然经过几年后他们的这种健康优势会逐渐下降。但是,流动的人本身是更健康的,因为他们健康所以才发生迁移流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不必过分夸大其风险。

但是,当然也需要做好与复工相配套的防疫措施,来支持复工所带来的人口流动性的增强。防疫监测更细致一些,如果有疫情也能避免扩大化。人口的流动并不可怕,病毒的流动才是问题。不要对人口流动污名化,甚至在交通道路上盲目阻碍人口流动。

从精细化治理到防疫精细化

事实上,疫情防控和疫情防治是两个问题。对于疫情防治来说,需要落实上面的若干对策;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治标的办法也是需要的。疫情防控在当前来说,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一个紧急应对的问题,因此自然做得比较简单。当然,可以使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将疫情的防控做得更加精细化。常态化的疫情防控,需要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管理体系。

实现疫情防治的根本对策,仍然是要寻找和确定传染源,以及彻底消灭传染源。此外,加快检测试剂的研发和使用很重要。而且,该检测手段应为低成本的、快速的,这样才能够从对人口流动性的管控转变为对病毒流动性的管控。

还有,要加快疫苗研制,这才能够在根本上实现对疾病的防治,并能够将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病毒转变成为已知的、可管控的病毒,将疫情防控转变为常规性的疾病管理。

总之,现代社会本身就是高风险社会,不要以为我们能长期躲避风险或闷死风险,就忘记了需要手段来应对风险。增强应对人口流动所带来风险的能力,仍然需要城市治理的现代化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现代化。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供稿:张益诚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